第二節(jié) 嘔 吐
【概說】
一、 概念: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證。
有物有聲嘔;有物無聲吐;無物有聲干嘔
二、 現(xiàn)代西醫(yī)學(xué)指的神經(jīng)性嘔吐、急性胃炎、胃粘膜脫垂癥、幽門痙攣、幽門梗阻、十二指腸壅積癥等,他如腸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尿毒癥、心源性嘔吐、顱腦疾病,表現(xiàn)以嘔吐為主癥者,屬于中醫(yī)學(xué)嘔吐范疇,均可參考本篇進行辨證論治,同時結(jié)合辨病處理。
【病因病機】
嘔吐發(fā)生常因外感六淫、內(nèi)傷飲食、情志失調(diào)、稟賦不足等,使胃失和降,胃氣上逆
一、病因:
1、外邪犯胃:外感風(fēng)、寒、暑、燥、濕六淫之邪,或穢濁之氣
2、飲食不節(jié):飲食不節(jié),或過饑過飽,五味過極,辛辣無度,肥甘厚膩,飲酒如漿
3、情志不暢:憂思惱怒,傷肝損脾,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脾失健運,胃氣上逆
4、病后體虛:脾胃素虛或病后虛弱,勞倦過度,耗傷中氣
二、病機:
1、發(fā)病機理:胃失和降,胃氣上逆
2、病變臟腑主要在胃,還與肝、脾密切相關(guān)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jù)
1、初起嘔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氣味;久病嘔吐,時作時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氣不甚。
2、新病邪實,嘔吐頻頻,常伴惡寒、發(fā)熱、脈實有力。久病正虛,嘔吐無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面色萎黃,脈弱無力等。
3、本病常與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惱怒氣郁,或久病不愈等病史。
二、病證鑒別
1、▲嘔吐與反胃
|
相同點 |
不同點 |
嘔吐 |
病變部位:胃 病機:胃失和降,胃氣上逆 癥狀:嘔吐 |
系脾胃虛寒,胃中無火,難以腐熟食入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終至完谷盡吐出 |
反胃 |
有聲有物為特征,因胃氣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和胃虛失和等病因 |
2、▲嘔吐與噎膈
|
相同點 |
不同點 | |||
癥狀 |
病情 |
病程 |
預(yù)后 | ||
嘔吐 |
嘔吐 |
進食順暢,吐無定時 |
較輕 |
較短 |
尚好 |
噎膈 |
進食哽噎不順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因噎廢食 |
深重 |
較長 |
欠佳 |
3、嘔吐物的鑒別: 嘔吐酸腐量多,氣味難聞飲食停滯,食積內(nèi)腐
嘔吐苦水、黃水膽熱犯胃,胃失和降 嘔吐物為酸水、綠水肝熱犯胃,胃氣上逆
嘔吐為濁痰涎沫飲停中阻,氣逆犯胃 嘔吐清水,量少胃氣虧虛,運化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