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單元 脾與胃病辨證
脾。阂躁枤馓撍,運化失調,水濕痰飲內生,不能統(tǒng)血為常見;癥狀有腹痛腹脹、泄瀉便溏、浮腫、出血等。
胃。阂允芗{腐熟功能障礙,胃氣上逆為主要病變;癥狀有脘痛、嘔吐、噯氣、呃逆等。
第一節(jié) 脾氣虛、脾陽虛、脾虛中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比較
證候 |
相同癥 |
不同癥 |
舌象 |
脈象 |
脾氣虛 (飲食失調,勞累過度,以及其他慢性病) |
納少腹脹,食后尤甚,便溏肢倦,少氣懶言,面色萎黃。 |
①面色㿠白或浮腫脾虛失運,水濕浸淫肌表; ②消瘦氣血兩虛,肌表失去血之濡養(yǎng)、溫煦。 |
舌淡 苔白 |
緩弱 |
脾陽虛 (脾氣虛發(fā)展而來,或過食生冷,或腎陽虛,火不生土) |
①腹痛綿綿,喜溫喜按陽虛陰盛,寒從中生,寒凝氣滯; ②四肢不溫陽虛不能外溫四末; ③肢體困重,全身浮腫濕溢肌膚; ④小便不利中陽不振,水濕內停,膀胱氣化失司; ⑤白帶量多清稀婦女帶脈不固; ⑥其便溏較上更清澈稀薄,甚則完谷不化。 |
舌淡胖 苔白滑 |
沉遲 無力 | |
中氣下陷 (脾氣虛進一步發(fā)展,或久泄久痢,或勞累過度) |
①脘腹重墜作脹,食入益甚胃下垂多見; ②便意頻數,肛門重墜,或下利不止,肛門外脫,或子宮下垂中氣下陷; ③小便混濁如米泔脾主散精,脾虛氣陷致精微不能正常輸布而反下流膀胱; ④眩暈清陽不升。 |
舌淡 苔白
|
弱 | |
脾不統(tǒng)血 (脾虛,或勞倦) |
①便血、尿血、陰斑、肌衄、鼻齒衄; ②婦女月經過多,甚或崩漏。 |
舌淡 苔白 |
細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