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苔質(zhì)
厚薄、潤燥、腐膩、偏全、剝落、消長、真假
a. 厚薄:以“見底”“不見底”為標準,測邪氣至深淺。
、俦√Γ赫;若病,淺輕正氣未傷,邪氣不盛,主外感表證,或內(nèi)傷輕病。
、诤裉Γ何笟鈯A濕濁邪氣熏蒸所致邪盛入里,或內(nèi)有痰飲濕食積滯。
b. 潤燥:了解津液變化(滑苔、燥苔、糙苔、燥裂苔)。
①滑苔:為寒為濕,陽虛而痰飲水濕內(nèi)停。
②燥苔:熱盛傷津(多見);陰液虧耗;陽虛氣不化津,燥氣傷肺。
c. 腐膩:陽氣與濕濁的消長。
、俑Γ禾|(zhì)顆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揩之可去。
陽熱有余,蒸騰胃中腐濁邪氣上升而成食積痰濁(多見),內(nèi)癰、濕熱口糜。
、凇案」柑Α保禾ι薨倒笣帷
、邸澳摳Α保荷嗌险澈褚粚,有如瘡膿。
、堋懊垢Α保荷嗌粚影啄,或現(xiàn)飯粒樣糜點胃脘腐敗,津液悉化為濁腐上泛。
⑤膩苔:苔質(zhì)顆粒細膩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脫,上面罩一層油膩狀粘液。
濕濁內(nèi)蘊,陽氣被遏主病濕濁、痰飲、食積、濕熱、頑疾。
苔黃厚膩痰熱、濕熱、暑溫、濕溫、食滯,濕痰內(nèi)結(jié),腑氣不利;
苔白滑膩濕濁、寒濕; 厚膩不滑,白如積粉時邪夾濕,自里而發(fā);
白膩不燥、胸悶脾虛濕重; 白厚粘膩,口中發(fā)甜脾胃濕熱,氣聚上泛。
、蕖罢衬佁Α保侯w粒緊密膠粘,上有垢濁滑膩。顆粒不清,垢濁膠結(jié)“垢苔”或“濁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