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清熱劑
細目一:概述
一、適用范圍
二、應用注意事項
病勢拒藥時,適當使用 “反佐”法。
細目二:清氣分熱
白虎湯(《傷寒論》)
【組成藥物】石膏 知母 炙甘草 粳米
【功用】清熱生津。
【主治證候】 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或滑數(shù)。
【化裁運用】
白虎加人參湯:若白虎湯證,身熱、汗多而脈大無力,或暑病身熱、汗出、口渴而 背微惡寒者,是熱盛而津氣兩傷之候,宜加人參益氣生津。
竹葉石膏湯(《傷寒論》)
【組成藥物】竹葉 石膏 半夏 麥門冬 人參 甘草 粳米
【功用】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證候】傷寒、溫熱、暑病后期, 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煩悶,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虛數(shù)。
【配伍意義】
佐以半夏,降逆止嘔,防滋膩礙胃。 半夏:麥冬用量比為1:2。
細目三:清營涼血
清營湯(《溫病條辨》)
【組成藥物】犀角(今用水牛角) 生地黃 麥冬 元參 黃連 銀花 連翹 竹葉心 丹參
【功用】清營解毒,透熱養(yǎng)陰。
【主治證候】熱入營分證。身熱夜甚,神煩少寐, 時有譫語,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隱隱,脈細數(shù),舌絳而干。
【配伍意義】
銀花、連翹、竹葉清熱解毒,輕宣透泄,為“透熱轉(zhuǎn)氣”的代表藥物。
犀角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藥物】犀角(今用水牛角) 生地黃 芍藥 牡丹皮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證候】熱人 血分證。
(1)熱擾心神, 昏狂譫語,舌絳起刺,脈細數(shù)。
(2)熱傷血絡, 斑色紫黑,舌紅絳,脈數(shù)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
(3)蓄血瘀熱,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
細目四:清熱解毒
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引崔氏方)
【組成藥物】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功用】瀉火解毒。
【主治證候】一切實熱火毒, 三焦熱盛之證。大熱煩躁,口燥咽干,錯語不眠,或吐衄發(fā)斑,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
亦治身熱下利,濕熱黃疸,外科瘡瘍腫毒等。
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
【組成藥物】生石膏 生地 犀角(今用水牛角) 川連 梔子 桔!↑S芩 知母 赤芍 玄參 連翹 甘草 丹皮 鮮竹葉
由白虎湯、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三方加減變化而來。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瀉火。
【主治證候】瘟疫熱毒,充斥內(nèi)外,氣血兩燔證。大熱渴飲,頭痛如劈,干嘔狂躁,譫語神昏,視物昏瞀,或發(fā)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舌絳唇焦,脈沉數(shù),或沉細而數(shù),或浮大而數(shù)。
【化裁運用】原方生石膏、真川連、細生地、烏犀角均設有大、中、小三個劑量,六脈沉細而數(shù)者,即用大劑;沉數(shù)而用中劑,虛大而數(shù)者即用小劑。
涼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藥物】川大黃 芒硝 甘草 山梔子仁 黃芩 連翹 竹葉 薄荷
【功用】瀉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證候】 上中二焦邪郁生熱證。身熱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煩熱,口舌生瘡,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配伍意義】
方中 重用連翹以清熱解毒,透散上焦邪熱為君。
本方用大黃、芒硝通便瀉下之意不在治療便秘,而在清泄胸膈之熱,是 “以瀉代清”之義。
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
【組成藥物】 黃芩 黃連 連翹 牛蒡子 薄荷 僵蠶 板藍根 馬勃 玄參 升麻 柴胡 陳皮 桔!「什
【功用】清熱 解毒,疏風散邪。
【主治證候】大頭瘟。惡寒發(fā)熱, 頭面紅腫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口渴,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者。
【配伍意義】
升麻、柴胡,既助疏風清熱之效,又寓“火郁發(fā)之”之義,兼可引諸藥上達頭面,功兼佐使。
防風通圣散(《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組成藥物】 防風 劑芥 連翹 麻黃 薄荷 川芎 當歸 白芍 白術 山梔 大黃 芒硝 石膏 黃芩 桔梗 甘草 滑石
【功用】疏風 解表,瀉熱通便。
【主治證候】風熱壅盛,表里俱實。 憎寒壯熱,頭目眩暈,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黏稠,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者。
此外,亦可用治瘡瘍腫毒,腸風痔漏,丹斑隱疹等。
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
【組成藥物】 金銀花 防風 白芷 赤芍 生歸尾 天花粉 貝母 乳香 沒藥 皂角刺 穿山甲 陳皮(酒) 甘草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 潰堅,活血止痛。
【主治證候】癰瘍腫毒初起。 紅腫痛,或身熱凜寒,苔薄白或黃,脈數(shù)有力。
【配伍意義】
方以金銀花清熱解毒療瘡,重用為君。
防風、白芷疏散外邪,使熱毒從外透解;
貝母、花粉清熱散結;
山甲、皂刺通經(jīng)、潰堅、透膿共為臣。
《醫(yī)宗金鑒》譽本方為 “瘡癰之圣藥,外科之首方”。適用于一切陽證腫毒而體質(zhì)壯實者以局部紅腫熱痛為主要使用依據(jù)。已潰非宜,陰證忌用。
熱毒證 證候辨識
熱毒熾盛:舌紅苔黃燥,脈數(shù)有力
※ 胸膈煩熱,口舌生瘡,便秘溲赤 ---涼膈散
※ 惡寒發(fā)熱,頭面紅腫痛 ---普濟消毒飲
※ 憎寒壯熱無汗,口苦舌干,咽喉不利,大便秘結,舌苔黃膩 ---防風通圣散
※ 癰瘍紅腫熱痛 ---仙方活命飲
※ 大熱煩躁,錯語發(fā)斑 ---黃連解毒湯
※ 氣分證、血分證并見 ---清瘟敗毒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