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公衛(wèi)執(zhí)業(yè)醫(yī)師章節(jié)考點考點:第二十一至二十三章
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及第二十三章合并講解
第二十一章 螺旋體
鉤端螺旋體
形態(tài)和染色 |
形態(tài) |
一端或兩端彎曲呈鉤狀,電鏡下可見外膜及兩根內鞭毛 |
染色 |
G- | |
培養(yǎng)特性 |
特點 |
液體培養(yǎng)基中呈半透明云霧狀生長 |
所致疾病 |
鉤體病 |
流感傷寒型、黃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腦膜腦炎型、腎功能衰竭型一炎一寒兩血一衰竭 |
防治原則 |
預防 |
防鼠,滅鼠,加強對帶菌家畜的管理 |
治療 |
首選青霉素 |
密螺旋體—梅毒螺旋體。
所致疾。好范,人是梅毒的唯一傳染源。
傳染源:性接觸 →梅毒(皮膚粘膜)。
垂直傳染(母-胎) → 先天性梅毒。
輸血 → 輸血后梅毒 (血液)。
梅毒:分為3期
(1)第一期:硬性下疳,可自行緩解。
(2)第二期(早期梅毒):玫瑰疹、淋巴腺腫大
該期傳染性極強。
(3)第三期(晚期梅毒):梅毒性心瓣膜病,動脈瘤,脊髓瘤。
防治原則
潔身自好,性道德教育;治療早期青霉素類抗生素足量足療程治療。
三、疏螺旋體
形態(tài)和染色 |
形態(tài) |
3~10個稀疏而不規(guī)則的螺旋,有鞭毛 |
染色 |
G-,不易著色,染色呈紫紅色 | |
所致疾。ㄈR姆。 |
傳媒介 |
硬蜱 |
人群 |
戶外工作者或旅行者 | |
表現(xiàn) |
慢性游走性紅斑,并可累及心臟、神經和關節(jié)等多系統(tǒng),晚期伴隨有器官的嚴重功能損傷 |
第二十二章 真菌
一、概 述
真菌是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結構比較完整,有典型的細胞核和完善的細胞器,不含葉綠素,無根,莖,葉的分化。
1.形態(tài)、結構及真菌分類
分類 |
特點 |
單細胞真菌 |
出芽方式繁殖,如酵母菌(無菌絲);類酵母型真菌(有菌絲)如白假絲酵母菌 |
多細胞真菌(霉菌)孢子+菌絲組成 |
菌絲:由孢子生出嫩芽,長出芽管,芽管逐漸延長呈絲狀識別不同菌種的依據(jù) |
標本涂片可見圓形或卵圓形菌體,革蘭染色陽性,從菌體上有芽管伸出,但不與菌體脫離,形成假菌絲。將標本接種至玉米粉培養(yǎng)基上,可長出厚膜孢子,此微生物可能是
A.葡萄球菌
B.鏈球菌
C.白色念珠菌
D.放線菌
E.毛癬菌
『正確答案』C
2.真菌的培養(yǎng)特性
真菌對營養(yǎng)要求不高,最適pH值為4.0~6.0,最適溫度為22~28℃,某些深部感染的真菌則在37℃生長最好。
3.真菌的致病性
、僬婢愿腥;
②真菌性超敏反應:呼吸道或消化道發(fā)生;
、壅婢舅刂卸荆狐S曲霉毒素可致肝細胞癌等。
二、主要病原性真菌
白假絲酵母菌(白色念球菌);
菌體圓形或橢圓形,G+;
假菌絲:孢子伸長形成芽管,不與母體分離,形成較長的假菌絲;
厚膜孢子;
所致疾。耗钪榫;
皮膚、粘膜感染;
內臟感染;
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
新生(型)隱球菌
1.生物學性狀:致病隱球菌可見透明莢膜;非致病則無莢膜。
2.微生物學檢查:涂片檢測。
3.致病性:在AIDS等免疫力低下患者,尤其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導致亞急性或慢性腦膜炎,預后不良。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狀
一、概述
非細胞型微生物
特點
體積微小,測量單位為納米(nm);
只含一種類型核酸;
嚴格的細胞內寄生;
增殖方式:復制。
二、病毒的結構和化學組成
病毒的結構和組成-核心
成分
- 核酸。
病毒的結構和組成-衣殼
成分
- 蛋白質。
病毒的結構和組成-包膜
成分
-蛋白質、多糖、脂類
-刺突 。
不屬于病毒復制周期的是
A.吸附
B.脫殼
C.組裝
D.成熟
E.擴散
『正確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