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公衛(wèi)執(zhí)業(yè)醫(yī)師章節(jié)考點考點:第六章
第六章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1.細菌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細菌的遺傳物質包括細菌核質內(nèi)染色體、質粒、轉位因子(轉座因子)、整合子及噬菌體基因組等
(1)細菌的染色體,細菌的各種遺傳特性主要受細菌核質內(nèi)染色體環(huán)狀雙鏈DNA(dsDNA)所控制
(2)質粒
本質: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
主要特征:
、倬哂凶晕覐椭颇芰;
②能編碼某些特定性狀,如致育性、耐藥性、致病性等;
、劭勺孕衼G失與消除,故質粒并非是細菌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遺傳物質;
、苜|粒可通過接合、轉化或轉導等方式在細菌間轉移,其中以接合為主要方式;
、葙|粒的不相容性與相容性:兩種結構相似、密切相關的質粒不能穩(wěn)定共存于一個宿主菌的現(xiàn)象稱為不相容性,反之則稱為相容性。
(3)轉座因子(轉位因子)
是細菌基因組中能改變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這種轉座作用既可發(fā)生在同一染色體上,也可發(fā)生在染色體之間或質粒之間,甚至染色體和質粒之間。轉座因子包括插人序列(IS)和轉座子。
(4)整合子是一種運動性DNA分子,具有獨特結構,可捕獲和整合外源性基因,使之轉變成為功能性基因的表達單位。它通過轉座子或接合性質粒,使多種耐藥基因在細菌中進行水平傳播。
(5)噬菌體基因組帶有溫和噬菌體的溶原性細菌,其噬菌體基因組片段可整合到細菌染色體中(稱為前噬菌體),使其細菌性狀發(fā)生改變,稱溶原性轉換。
2.細菌遺傳與變異的機制
、俎D化:如活的無毒力的肺炎鏈球菌可攝取死的有毒力的肺炎鏈球菌DNA片段
、诮雍希杭毦ㄟ^性菌毛相互連通
、坜D導:噬菌體介導,將供菌DNA片段轉入受菌
④溶原性轉換
耐藥質粒及其與耐藥性的關系耐藥質粒(R質粒)轉移是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的主要原因
溶原性轉換當噬菌體感染細菌時,宿主菌染色體中獲得了噬菌體的DNA片段,使其成為溶原狀態(tài)時而使細菌獲得新的性狀。
由前噬菌體導致細菌基因型和性狀發(fā)生改變的狀態(tài)稱為溶原性轉換.
這是一種與轉導相似但又有本質不同的現(xiàn)象。首先是它的溫和型噬菌體不攜帶任何供體菌的基因,其次是這種噬菌體是正常的完整的,而不是異常情況下產(chǎn)生的缺陷型噬菌體。溶原轉變的典型例子是不產(chǎn)毒素的白喉棒狀桿菌,菌株被噬菌體侵染而發(fā)生溶原化時,會變成產(chǎn)毒素的致病菌株。其它如沙門氏菌、紅曲霉、鏈霉菌等也具有溶原轉變的能力。
質粒在細菌間的轉移方式主要為
A.轉化
B.接合
C.轉導
D.易位
E.溶原性轉換
『正確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