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據(jù)發(fā)病部位和性質不同,疔分顏面部疔瘡、手足部疔瘡、紅絲疔、爛疔、疫疔等。其中手足疔容易損傷筋骨。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石癭的治療原則:石癭為惡性腫瘤,一旦確診,宜早期手術切除。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墊棉法適用于潰瘍膿出不暢有袋膿者;或瘡孔竇道形成膿水不易排盡者;或潰瘍膿腐已盡,新肉已生,但皮肉一時不能黏合者。注意點:在急性炎癥紅腫熱痛尚未消退時不可應用。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有頭癤:患處皮膚上有一紅色結塊,范圍約3cm,灼熱疼痛,突起根淺,中心有一膿頭,出膿即愈。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臁瘡濕熱下注證
證候:小腿青筋怒張,局部發(fā)癢,紅腫,疼痛,繼則破潰,滋水淋漓,瘡面腐暗;伴口渴,便秘,小便黃赤;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和營解毒。
代表方:二妙丸合五神湯加減。
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脂瘤之痰濕化熱證
證候:瘤體紅腫、灼熱、疼痛,甚至跳痛化膿;伴發(fā)熱,惡寒,頭痛,尿黃;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
治法:清熱化濕,和營解毒。
方藥:龍膽瀉肝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
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肛癰,熱毒蘊結證
證候:肛門周圍突然腫痛,持續(xù)加劇,伴有惡寒、發(fā)熱、便秘、溲赤。肛周紅腫,觸痛明顯,質硬,皮膚焮熱。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加減。
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有頭疽,好發(fā)于項后、背部等皮膚厚韌之處,多見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發(fā)生內陷。
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中國九分法:將全身體表面積分為11個9等份。成人頭、面、頸部為9%;雙上肢為2×9%;軀干前后包括外陰部為3×9%;雙下肢包括臀部為5×9%+1%=46%。
1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乳房與經絡的關系密切,如:足陽明胃經行貫乳中;足太陰脾經絡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陰肝經上膈,布胸脅繞乳頭而行;足少陰腎經上貫肝膈而與乳聯(lián)。
1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疔的內治,以清熱解毒為治療大法。早期,熱毒蘊結證宜清熱解毒;火毒熾盛證宜涼血清熱解毒。中期,熱勝肉腐證,宜清熱透膿托毒。發(fā)于下肢者應注重清熱利濕解毒。爛疔、疫疔宜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1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由于風、寒、暑、燥諸邪毒均能化熱生火,故外科疾病發(fā)生,尤以“熱毒”、“火毒”最常見。
1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接觸性皮炎的診斷要點
(1)發(fā)病前有明顯的接觸史,均有一定的潛伏期。
(2)一般急性發(fā)病,常見于暴露部位,如面、頸、四肢。
(3)皮損的形態(tài)、范圍、嚴重程度取決于接觸物質種類、性質、濃度、接觸時間的久暫、接觸部位和面積大小及機體對刺激物的反應程度。皮損呈多樣性。
“有滲出傾向”是濕瘡的特點。
1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內痔是發(fā)生于齒線上,由直腸上靜脈叢瘀血、擴張、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好發(fā)于肛門右前、右后和左側正中部位即膀胱截石位3、7、11點處,以便血、墜脹、腫塊脫出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1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急性淋病:尿道口紅腫、發(fā)癢及輕度刺痛,繼而有稀薄黏液流出,引起排尿不適,24小時后癥狀加劇。排尿開始時尿道外口刺痛或灼熱痛,排尿后疼痛減輕。尿道口溢膿,開始為漿液性分泌物,以后逐漸變稠出現(xiàn)黃色黏稠的膿性分泌物,特別是清晨起床后分泌物的量較多。當病變上行蔓延至后尿道時,可出現(xiàn)終末血尿、血精、會陰部輕度墜脹等現(xiàn)象。
16、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癤是指發(fā)生在肌膚淺表部位、范圍較小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1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癢是因風、濕、熱、蟲之邪客于皮膚肌表,引起皮肉間氣血不和,郁而生微熱所致;或因血虛風燥阻于皮膚,膚失濡養(yǎng),內生虛熱而發(fā)。
1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肥瘡相當于西醫(yī)的黃癬。本病為頭癬中最常見的一種,多見于農村,好發(fā)于兒童。
1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選擇膿腔最低點或最薄弱處進刀。一般瘡瘍宜循經直切;乳房部應以乳頭為中心,放射狀切開;面部膿腫應盡量沿皮膚自然紋理切開;手指膿腫,應從側方切開;關節(jié)區(qū)附近的膿腫,切口盡量避免越過關節(jié);關節(jié)區(qū)膿腫,一般施行橫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肛旁低位膿腫,應以肛管為中心作放射狀切開。
2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濕腫:皮肉重垂脹急,深按凹陷,如爛棉不起,淺則光亮如水皰,破流黃水,浸淫皮膚。見于股腫、濕瘡。
二、A2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急性淋。耗虻揽诩t腫、發(fā)癢及輕度刺痛,繼而有稀薄黏液流出,引起排尿不適,24小時后癥狀加劇。排尿開始時尿道外口刺痛或灼熱痛,排尿后疼痛減輕。尿道口溢膿,開始為漿液性分泌物,以后逐漸變稠出現(xiàn)黃色黏稠的膿性分泌物,特別是清晨起床后分泌物的量較多。當病變上行蔓延至后尿道時,可出現(xiàn)終末血尿、血精、會陰部輕度墜脹等現(xiàn)象。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題目中出現(xiàn)紅絲1條,可以快速判斷是紅絲疔。
紅絲疔是發(fā)于四肢,皮膚呈紅絲顯露,迅速向上走竄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特點是先有手足疔瘡或皮膚破損,紅腫熱痛,繼則患肢內側皮膚出現(xiàn)紅絲一條或數(shù)條,迅速向軀干方向走竄,可伴惡寒發(fā)熱等癥狀,邪毒重者可內攻臟腑,發(fā)生走黃。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黃水瘡脾虛濕滯證
證候:皮疹少而膿皰稀疏,色淡黃或淡白,四周紅暈不顯,破后糜爛面淡紅;多有食少,面白無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膩,脈濡細。
治法:健脾滲濕。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冬瓜仁、廣藿香。
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栓性淺靜脈炎,肝郁蘊結證。
證候:胸腹壁有條索狀物,固定不移,刺痛,脹痛,或牽掣痛;伴胸悶、噯氣等;舌質淡紅或有瘀點、瘀斑,苔薄,脈弦或弦澀。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解毒。
代表方:柴胡清肝湯或復元活血湯。
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丹毒之肝脾濕火證
證候:發(fā)于胸腹腰胯部,皮膚紅腫蔓延,摸之灼手,腫脹疼痛,伴口干且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治法:清肝瀉火利濕。
代表方:柴胡清肝湯、龍膽瀉肝湯或化斑解毒湯加減。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筋瘤之勞倦傷氣證
證候:久站久行或勞累時瘤體增大,下墜不適感加重;常伴氣短乏力,脘腹墜脹,腰酸;舌淡,苔薄白,脈細緩無力。
治法:補中益氣,活血舒筋。
代表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子癰之濕熱下注證:多見于成年人。睪丸或附睪腫大疼痛,陰囊皮膚紅腫,焮熱疼痛,少腹抽痛,局部觸痛明顯,膿腫形成時,按之應指,伴惡寒發(fā)熱。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方藥:枸橘湯或龍膽瀉肝湯加減。疼痛劇烈者,加延胡索、金鈴子。
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病診斷為子滿,此證為本虛標實證,治宜標本兼顧,本著治病與安胎并舉的治則,健脾消水而不傷胎。
主要證候:妊娠中期后,腹部增大異常,胸膈滿悶,呼吸短促,神疲體倦,四肢不溫,小便短少,甚則喘不得臥;舌淡胖,苔白,脈沉滑無力。
治法:健脾利水,養(yǎng)血安胎。
方藥:鯉魚湯加黃芪、桑白皮或當歸芍藥散。
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帶下過多陰虛夾濕證
主要證候:帶下量多,色黃或赤白相兼,質稠,有氣味,陰部灼熱感,或陰部瘙癢;腰酸腿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咽干口燥,或烘熱汗出,失眠多夢;舌質紅,苔少或黃膩,脈細數(shù)。
治法:滋腎益陰,清熱利濕。
方藥:知柏地黃湯。
1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痛經之陽虛內寒證
主要證候:經期或經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熱則舒,經量少,經色黯淡,腰腿酸軟,小便清長。舌淡胖,苔白潤,脈沉。
治法:溫經扶陽,暖宮止痛。
方藥:溫經湯(《金匱要略》)加附子、艾葉、小茴香。
1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經行情志異常肝經郁熱證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煩躁易怒,或抑郁不樂,頭暈悶眩,口苦咽干,胸脅脹滿,不思飲食,月經量多,色深紅;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治法:清肝泄熱,解郁安神。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
1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產后發(fā)熱之血虛證
主要證候:產后低熱不退,腹痛綿綿,喜按,惡露量或多或少,色淡質稀,自汗,頭暈心悸;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數(shù)。
治法:補血益氣,和營退熱。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地骨皮。
1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滑胎之氣血虛弱證
主要證候:屢孕屢墮;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心悸氣短;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yǎng)血,固沖安胎。
方藥:泰山磐石散。
1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月經后期氣滯證
主要證候:月經周期延后,量少或正常,色黯紅,或有血塊,小腹脹痛;或精神抑郁,胸脅乳房脹痛;舌質正;蚣t,苔薄白或微黃,脈弦或弦數(shù)。
治法:理氣行滯調經。
方藥:烏藥湯。
1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產后惡露不絕之氣虛證
主要證候:惡露過期不盡,量多,色淡,質稀,無臭氣;面色(白光)白,神疲懶言,四肢無力,小腹空墜;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氣攝血固沖。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1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月經后期之腎虛證
主要證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淡,質清稀,或帶下清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補腎養(yǎng)血調經。
方藥:當歸地黃飲。
1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蛔蟲證之蟲瘕證
證候:有腸蛔蟲癥狀,突然陣發(fā)性臍腹劇烈疼痛,部位不定,頻繁嘔吐,可嘔出蛔蟲,大便不下或量少,腹脹,腹部可捫及質軟、無痛的可移動團塊。病情持續(xù)不緩解者,見腹硬、壓痛明顯,腸鳴,無矢氣。舌苔白或黃膩,脈滑數(shù)或弦數(shù)。
治法:行氣通腑,散蛔驅蟲。
代表方劑:驅蛔承氣湯。保守治療無效時及時手術治療。
1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疳證之疳氣證
證候:形體略瘦,面色少華,毛發(fā)稀疏,不思飲食,精神欠佳,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調,舌質略淡,苔薄微膩,脈細有力。
治法:調脾健運。
代表方劑:資生健脾丸。
臨床可以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兒體重:
<6個月 體重(kg)=3+0.7×月齡
7~12個月 體重(kg)=7+0.5×(月齡-6)
1歲以上 體重(kg)=8+2×年齡
1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胎怯脾腎兩虛證
證候:啼哭無力,多臥少動,皮膚干皺,肌肉瘠薄,四肢不溫,吮乳乏力,嗆乳溢乳,腹脹腹瀉,甚而水腫,指紋淡。
治法:健脾益腎,溫運脾陽。
代表方劑:保元湯。
2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遺尿之腎氣不足證
證候:寐中多遺,可達數(shù)次,小便清長,面白少華,神疲乏力,智力較同齡兒稍差,肢冷畏寒,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無力。
治法:溫補腎陽,固澀膀胱。
代表方劑:菟絲子散。
2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五遲、五軟之心脾兩虛證
證候:語言發(fā)育遲滯,精神呆滯,智力低下,頭發(fā)生長遲緩,發(fā)稀萎黃,四肢痿軟,肌肉松弛,口角流涎,吮吸咀嚼無力,或見弄舌,納食欠佳,大便秘結,舌淡胖,苔少,脈細緩,指紋色淡。
治法:健脾養(yǎng)心,補益氣血。
代表方劑:調元散。
2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小兒水腫之脾腎陽虛證
證候:全身浮腫,以腰腹、下肢為甚,按之深陷難起,畏寒肢冷,面白無華,神倦乏力,小便量少,甚或無尿,大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
治法:溫腎健脾,利水消腫。
代表方劑:真武湯。
2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積滯之乳食內積證
證候:不思乳食,噯腐酸餿或嘔吐食物、乳片,脘腹脹滿疼痛,大便酸臭,煩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熱,舌質紅,苔白厚或黃厚膩,脈象弦滑,指紋紫滯。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導滯。
代表方劑:保和丸。
2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患兒舌上潰破,色紅疼痛,進食哭鬧,心煩不安,口干欲飲,小便短赤,屬心火上炎。
心火上炎證證候:舌上、舌邊潰瘍,色赤疼痛,飲食困難,心煩不安,口干欲飲,小便短黃,舌尖紅,苔薄黃,脈數(shù),指紋紫。
治法:清心涼血,瀉火解毒。
代表方劑:瀉心導赤散。
2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小兒感冒夾滯證
證候:感冒兼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酸腐,口氣穢濁,大便酸臭,或腹痛泄瀉,或大便秘結,舌苔厚膩。
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導滯。
代表方劑:在疏風解表基礎上加用保和丸。
2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胎黃之寒濕阻滯證
證候:面目皮膚發(fā)黃,色澤晦暗,持久不退,精神委靡,四肢欠溫,納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
治法:溫中化濕退黃。
代表方劑:茵陳理中湯。
2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風熱感冒證
證候:發(fā)熱重,惡風,有汗或少汗,頭痛,鼻塞,流濁涕,噴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黃,咽紅腫痛,口渴,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指紋浮紫。
治法:辛涼解表,疏風清熱。
代表方劑:銀翹散。
2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乳蛾之熱毒熾盛證
證候:喉核赤腫明顯,甚至潰爛化膿,吞咽困難,壯熱不退,口干口臭,大便干結,小便黃少,舌紅,苔黃,脈數(shù)或指紋青紫。
治法: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代表方劑:牛蒡甘桔湯。
三、A3/A4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脂溢性皮炎的概念:因皮膚油膩,出現(xiàn)紅斑,覆有鱗屑而得名,是發(fā)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根據(jù)本病皮疹干性與濕性的臨床特點,干性者以養(yǎng)血潤燥為主,濕性者以清熱祛濕為主,內外治相結合。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脂溢性皮炎之風熱血燥證
證候:多發(fā)于頭面部,為淡紅色斑片,干燥、脫屑、瘙癢,受風加重,或頭皮瘙癢,頭屑多,毛發(fā)干枯脫落;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舌質偏紅,舌苔薄白或黃,脈細數(shù)。
治法:祛風清熱,養(yǎng)血潤燥。
方藥:消風散合當歸飲子加減。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脂溢性皮炎之風熱血燥證
證候:多發(fā)于頭面部,為淡紅色斑片,干燥、脫屑、瘙癢,受風加重,或頭皮瘙癢,頭屑多,毛發(fā)干枯脫落;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舌質偏紅,舌苔薄白或黃,脈細數(shù)。
治法:祛風清熱,養(yǎng)血潤燥。
方藥:消風散合當歸飲子加減。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經行頭痛痰濕中阻證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頭痛,頭暈目眩,形體肥胖,胸悶泛惡,平日帶多稠黏,月經量少,色淡,面色不華,痰濕閑脾,則胸悶泛惡,形體肥胖,痰濕滯于沖任,故經血量少色淡,痰濕下注,傷及帶脈,則帶下量多稠黏,舌淡胖,苔白膩,脈滑,也為痰濕之征。
治法:燥濕化痰,通絡止痛。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葛根、丹參。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經行頭痛痰濕中阻證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頭痛,頭暈目眩,形體肥胖,胸悶泛惡,平日帶多稠黏,月經量少,色淡,面色不華,痰濕閑脾,則胸悶泛惡,形體肥胖,痰濕滯于沖任,故經血量少色淡,痰濕下注,傷及帶脈,則帶下量多稠黏,舌淡胖,苔白膩,脈滑,也為痰濕之征。
治法:燥濕化痰,通絡止痛。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葛根、丹參。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經行頭痛痰濕中阻證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頭痛,頭暈目眩,形體肥胖,胸悶泛惡,平日帶多稠黏,月經量少,色淡,面色不華,痰濕閑脾,則胸悶泛惡,形體肥胖,痰濕滯于沖任,故經血量少色淡,痰濕下注,傷及帶脈,則帶下量多稠黏,舌淡胖,苔白膩,脈滑,也為痰濕之征。
治法:燥濕化痰,通絡止痛。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葛根、丹參。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反復呼吸道感染肺脾陰虛證
證候:反復外感,面白顴紅少華,食少納呆,口渴,盜汗自汗,手足心熱,大便干結,舌質紅,苔少或花剝,脈細數(shù),指紋淡紅。
治法:養(yǎng)陰潤肺,益氣健脾。
代表方劑:生脈散合沙參麥冬湯。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反復呼吸道感染肺脾陰虛證
證候:反復外感,面白顴紅少華,食少納呆,口渴,盜汗自汗,手足心熱,大便干結,舌質紅,苔少或花剝,脈細數(shù),指紋淡紅。
治法:養(yǎng)陰潤肺,益氣健脾。
代表方劑:生脈散合沙參麥冬湯。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反復呼吸道感染肺脾陰虛證
證候:反復外感,面白顴紅少華,食少納呆,口渴,盜汗自汗,手足心熱,大便干結,舌質紅,苔少或花剝,脈細數(shù),指紋淡紅。
治法:養(yǎng)陰潤肺,益氣健脾。
代表方劑:生脈散合沙參麥冬湯。
四、B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尖銳濕疣濕毒下注證
證候:外生殖器或肛門等處出現(xiàn)疣狀贅生物,色灰或褐或淡紅,質軟,表面穢濁潮濕,觸之易出血,惡臭;伴小便黃或不暢;苔黃膩,脈滑或弦數(shù)。
治法: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方藥:萆薢化毒湯加減。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尖銳濕疣濕熱毒蘊證
證候:外生殖器或肛門等處出現(xiàn)疣狀贅生物,色淡紅,易出血,表面有大量穢濁分泌物,色淡黃,惡臭,瘙癢,疼痛;伴小便色黃量少,口渴欲飲,大便干燥;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化濁利濕。
方藥:黃連解毒湯加減。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直腸脫垂可分為三度:
(1)一度脫垂:為直腸黏膜脫出,脫出物淡紅色,長3~5 cm,觸之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納。
(2)二度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脫出物長5~10cm,呈圓錐狀,淡紅色,表面為環(huán)狀而有層次的黏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松弛,便后有時需用手回復。
(3)三度脫垂: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10cm以上,呈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松弛無力。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內痔分期
(1)Ⅰ期內痔:無明顯自覺癥狀,痔核小,便時糞便帶血,或滴血,量少,無痔核脫出,鏡檢痔核小,質軟,色紅。
(2)Ⅱ期內痔:周期性、無痛性便血,呈滴血或射血狀,量較多,痔核較大,便時痔核能脫出肛外,便后能自行還納。
(3)Ⅲ期內痔:便血少或無便血,痔核大,呈灰白色,便時痔核經常脫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噴嚏、站立時也會脫出肛門,不能自行還納,須用手托、平臥休息或熱敷后方能復位。
(4)Ⅳ期內痔:平時或腹壓稍大時痔核即脫出肛外,手托亦常不能復位,痔核經常位于肛外,易感染,形成水腫、糜爛和壞死,疼痛劇烈。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尿石癥之氣血瘀滯證:
發(fā)病急驟,腰腹脹痛或絞痛,疼痛向外陰部放射,尿頻,尿急,尿黃或赤。舌暗紅或有瘀斑,脈弦或弦數(shù)。
治法:理氣活血,通淋排石。
方藥:金鈴子散合石葦散加減。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石癥之腎氣不足證:
結石日久,留滯不去,腰部脹痛,時發(fā)時止,遇勞加重,疲乏無力,尿少或頻數(shù)不爽,或面部輕度浮腫。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治法:補腎益氣,通淋排石。
方藥:濟生腎氣丸加減。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滑胎氣血虛弱證
主要證候:屢孕屢墮;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心悸氣短;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yǎng)血,固沖安胎。
方藥:泰山磐石散。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滑胎血熱證
主要證候:屢孕屢墮,孕后陰道出血,色深紅質稠;腰酸腹痛,面赤唇紅,口干咽燥,便結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滑數(shù)。
治法:清熱養(yǎng)血,滋腎安胎。
方藥:保陰煎和二至丸加白術。
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月經先期之陽盛血熱證
主要證候:經來先期,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黏稠;或伴心煩,面紅口干,小便短黃,大便燥結;舌質紅,苔黃,脈數(shù)或滑數(shù)。
治法:清熱涼血調經。
方藥:清經散。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月經先期之陰虛血熱證
主要證候:經來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紅,質稠;或伴兩顴潮紅,手足心熱,咽干口燥;舌質紅,苔少,脈細數(shù)。
治法:養(yǎng)陰清熱調經。
方藥:兩地湯。
6、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癥瘕之濕熱瘀阻證
主要證候:下腹部腫塊,熱痛起伏,觸之痛劇,痛連腰骶,經行量多,經期延長,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赤白兼雜;兼見身熱口渴,心煩不寧,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黯紅,有瘀斑,苔黃,脈弦滑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化瘀消癥。
方藥:大黃牡丹湯。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癥瘕痰濕瘀結證
主要證候:下腹結塊,觸之不堅,固定難移,經行量多,淋瀝難凈,經間帶下增多;胸脘痞悶,腰腹疼痛;舌體胖大,紫黯,有瘀斑、瘀點,苔白厚膩,脈弦滑或沉澀。
治法:化痰除濕,活血消癥。
方藥:蒼附導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產后發(fā)熱之血瘀證
主要證候:產后寒熱時作,惡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暗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和營退熱。
方藥:生化湯加味或桃紅消瘀湯。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產后發(fā)熱之血虛證
主要證候:產后低熱不退,腹痛綿綿,喜按,惡露量或多或少,色淡質稀,自汗,頭暈心悸;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數(shù)。
治法:補血益氣,和營退熱。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地骨皮。
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痛經之濕熱瘀阻證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或脹痛不適,有灼熱感,或痛連腰骶,或平時小腹疼痛,經前加劇;經血量多或經期長,色黯紅,質稠或夾較多黏液;平素帶下量多,色黃質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熱起伏,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弦數(shù)。
治法: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方藥:清熱調血湯加減。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痛經之寒凝血瘀證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月經或見推后,量少,經色黯而有瘀塊;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脈沉緊。
治法:溫經散寒,化瘀止痛。
方藥:少腹逐瘀湯或溫經散寒湯。
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遺尿肺脾氣虛證
證候:夜間遺尿,日間尿頻而量多,經常感冒,面色少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無力。
治法:補肺益脾,固澀膀胱。
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遺尿心腎失交證
證候:夢中遺尿,寐不安寧,煩躁叫擾,白天多動少靜,難以自制,或五心煩熱,形體較瘦,舌質紅,苔薄少津,脈沉細而數(shù)。
治法:清心滋腎,安神固脬。
代表方劑:交泰丸合導赤散。
1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紫癜之風熱傷絡證
證候:起病較急,全身皮膚紫癜散發(fā),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呈對稱分布,色澤鮮紅,大小不一,或伴癢感,可有發(fā)熱、腹痛、關節(jié)腫痛、尿血等,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治法:疏風散邪,清熱涼血。
代表方劑:連翹敗毒散。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紫癜之陰虛火旺證
證候:紫癜時發(fā)時止,鼻衄齒衄,血色鮮紅,低熱盜汗,心煩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黃赤,舌光紅,苔少,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代表方劑:大補陰丸、知柏地黃丸。
1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視覺:新生兒視覺不敏銳,在15~20cm距離處最清晰,可短暫地注視和反射地跟隨近距離內緩慢移動的物體;2個月起可協(xié)調地注視物體,初步有頭眼協(xié)調;3個月時頭眼協(xié)調好,可追尋活動的物體或人;4~5個月開始能認識母親,見到奶瓶表示喜悅;6個月時能轉動身體協(xié)調視覺;9個月時出現(xiàn)視深度感覺,能看到小物體;1歲半時能區(qū)別各種形狀;2歲時能區(qū)別垂直線與橫線,目光跟蹤落地的物體;5歲時可區(qū)別各種顏色;6歲時視力才達到1.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聽覺:新生兒出生3~7天聽覺已相當良好;3個月時可轉頭向聲源;4個月時聽到悅耳聲音會有微笑;5個月時對母親語聲有反應;8個月能區(qū)別語聲的意義;9個月時能尋找來自不同方向的聲源;1歲時聽懂自己的名字;2歲時聽懂簡單的吩咐;4歲時聽覺發(fā)育完善。
1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頓咳以陣發(fā)性痙攣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雞鳴樣吸氣性吼聲為特征。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肺炎喘嗽以發(fā)熱、咳嗽、痰壅、氣喘,肺部聞及中細濕啰音,X線胸片見炎性陰影為主要表現(xiàn)。
1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五遲、五軟之心脾兩虛證
證候:語言發(fā)育遲滯,精神呆滯,智力低下,頭發(fā)生長遲緩,發(fā)稀萎黃,四肢痿軟,肌肉松弛,口角流涎,吮吸咀嚼無力,或見弄舌,納食欠佳,大便秘結,舌淡胖,苔少,脈細緩,指紋色淡。
治法:健脾養(yǎng)心,補益氣血。
代表方劑:調元散。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五遲、五軟之痰瘀阻滯證
證候:失聰失語,反應遲鈍,意識不清,動作不自主,或有吞咽困難,口流痰涎,喉間痰鳴,或關節(jié)強硬,肌肉軟弱,或有癇證發(fā)作,舌體胖有瘀斑瘀點,苔膩,脈沉澀或滑,指紋暗滯。
治法:滌痰開竅,活血通絡。
代表方劑:通竅活血湯合二陳湯。
14、
【正確答案】 C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AIDS各種機會性感染及腫瘤的治療: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用復方磺胺甲噁唑、噴他咪等治療。
卡波西肉瘤:抗病毒治療同時聯(lián)合α干擾素治療,也可用博來霉素、長春新堿和阿霉素聯(lián)合化療等。
1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帶狂犬病毒的動物是狂犬病的傳染源。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流行性出血熱傳染源:漢坦病毒具有多宿主性和動物源性,其中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
1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土壤被病原體污染如人糞肥使腸道傳染病病原體或寄生蟲蟲卵污染土壤,如鉤蟲卵、蛔蟲卵等;某些細菌的芽孢可以長期在土壤中生存,如破傷風、炭疽、氣性壞疽等若遇皮膚破損,可以引起感染。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流行性感冒的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空氣飛沫傳播。
1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人禽流感醫(yī)學觀察病例:1周內有流行病學接觸史者,出現(xiàn)流感樣癥狀,對其進行7日醫(yī)學觀察。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人禽流感臨床診斷病例:被診斷為疑似病例,且與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診斷為確診病例者。
1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甲、戊型肝炎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糞便中排出的病毒通過污染手、水、食物等經口感染。散發(fā)病例以日常生活接觸傳播為主要方式,如水源或食物(如貝類海產品等)被污染可引起局部暴發(fā)或流行。甲、戊型肝炎在少見的情況下也可通過輸血或血制品等傳播。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可通過傳染源的各種體液排出體外,通過皮膚或黏膜的破損口(顯性或隱性)進入易感者的體內而傳播。傳播途徑包括:①輸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針刺器具等傳播;②母嬰傳播;③性接觸傳播;④其他,如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