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的種類及其適應證
常用灸法 |
分類 |
適應證 | ||
艾灸 |
艾炷灸 |
直接灸 |
瘢痕灸 |
治療哮喘、肺癆、瘰疬等慢性頑疾 |
無瘢痕灸 |
治療一般虛寒性疾患 | |||
間接灸 |
隔姜灸 |
治療因寒邪而致的嘔吐、腹痛、腹瀉以及風寒痹痛等病證。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的作用 | ||
隔蒜灸 |
治療瘰疬、肺癆及初起的腫瘍等病證,有清熱解毒、殺蟲等作用 | |||
隔鹽灸 |
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并作、中風脫證等病證,有回陽、救逆、固脫之力 | |||
隔附子餅灸 |
治療命門火衰而致的陽痿、早泄或瘡瘍久潰不斂等病證,有溫補腎陽等作用 | |||
艾條灸 (艾卷灸) |
懸起灸 |
溫和灸 |
多用于灸治慢性病 | |
雀啄灸 |
多用于灸治急性病 | |||
回旋灸 | ||||
實按灸 |
太乙針灸 |
治療風寒濕痹、頑麻、痿弱無力、半身不遂等病證 | ||
雷火針灸 | ||||
溫針灸 |
【操作】2010-79溫針灸的正確操作方法是:針刺得氣后,將艾絨捏在針尾上施灸。 適用于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證 | |||
溫灸器灸 |
適宜小兒、婦女及畏懼灸治者 | |||
其他灸法 |
燈火灸 |
具有疏風解表、行氣化痰、清神止搐等作用,多用于治療小兒痄腮、小兒臍風合胃痛、腹痛、痧脹等病證 | ||
天灸 |
白芥子灸 |
治療關(guān)節(jié)痹痛、口眼㖞斜,或配合其他藥物治療哮喘等癥 | ||
蒜泥灸 |
敷涌泉穴治療咯血、衄血,敷合谷穴治療扁桃體炎,敷魚際穴治療喉痹等 | |||
斑蝥灸 |
可治療癬癢 |
2009-177屬于艾灸的是:①瘢痕灸;②隔鹽灸;③溫灸盒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