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陰腎經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
腧穴名 |
特定穴 |
定位 |
主治 |
涌泉 |
井穴 |
足趾跖屈時,約當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 |
解剖位置:足心熱;臟腑屬絡:大便難,小便不利; 循行所過:咯血、咽喉腫痛、喉痹等肺系病證; 特殊主治:昏厥、中暑、小兒驚風、癲狂癇等急癥及神志病證;頭痛、目眩、失眠;奔豚氣。 |
太溪 |
輸穴;原穴 |
2010-116太溪穴的定位是: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
解剖位置:下肢厥冷;臟腑屬絡:小便頻數; 循行所過:咳嗽、氣喘等肺疾;腰脊痛; 特殊主治:頭痛、目眩、失眠、健忘、遺精、陽痿等腎虛證;消渴,便秘;月經不調;咽喉腫痛、齒痛、耳鳴、耳聾等陰虛性五關病證。 |
照海 |
八脈交會穴(通于陰蹺脈) |
內踝高點正下緣凹陷處 |
臟腑屬絡:小便頻數、癃閉、便秘; 循行所過:月經不調、帶下、陰挺等婦科;咽喉干痛、目赤腫痛等五官熱性。 特殊主治:失眠;癲癇。 2010-177可治療便秘的是:①照海?;②天樞;③支溝。 |
復溜 |
經穴 |
2011-73照海與復溜二穴相距:近似3寸。 2007-73復溜穴直上、平陰陵泉的骨度分寸為:11寸。 太溪穴上2寸,當跟腱的前緣 |
解剖位置:下肢痿痹; 循行所過:腰脊強痛; 特殊主治:水腫、汗證(無汗或多汗)等津液輸布失調疾患;腹脹、腹瀉等胃腸疾患。 2007-70合谷、陰郄、復溜都可以治療的病證是:汗證 |
肓俞 |
|
臍旁0.5寸 |
解剖位置: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胃腸病證; 特殊主治:月經不調;疝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