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痛藥
一、性能功效
本類藥物大多具辛行,辛散之性,活血每兼行氣,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二、適應范圍
1.主治氣血瘀滯所致的痛證,如頭痛,胸脅痛,心腹痛,痛經(jīng),產(chǎn)后腹痛,痹痛及跌打損傷閼痛等。
2.亦可用于其他瘀血證。
三、配伍方法
活血止痛藥各有其特點,在應用時應根據(jù)疼痛的不同部位和病情,選擇相應的藥物,并作適當配伍。如肝郁血瘀者,選兼理氣疏肝之品,并配其他疏肝理氣藥;外傷科癰腫傷痛,選兼消腫者,并配活血療傷,活血消癰之品;婦女經(jīng)產(chǎn)諸痛,配養(yǎng)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之品。
川芎 延胡索 五靈脂
共同點:
川芎、延胡索與五靈脂均能活血止痛。都可用治血滯諸痛,如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腹痛,胸痛,脘腹疼痛,跌打傷痛等證。
其中,川芎、延胡索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氣,尤宜于血瘀氣滯所致的疼痛病證。
不同點:
川芎主歸肝膽心包經(jīng),為“血中之氣藥”,能“下調(diào)經(jīng)水,中開郁結(jié)”,血瘀氣滯所致的內(nèi)、兒、婦、外、傷諸科病證均可使用,如經(jīng)閉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后腹痛,心腹疼痛,脅肋疼痛,癥瘕積聚等證,兼有寒者尤為適宜。
且川芎秉升散之性,能“上行頭目”,“旁通經(jīng)絡”,又善于祛風止痛。又常用治頭痛,以及風寒濕痹、肢節(jié)疼痛。為治頭痛之要藥,無論風寒、風熱、風濕、血虛、血瘀頭痛,均可配伍使用。前人有“頭痛不離川芎”之說。
延胡索止痛作用優(yōu)良,“專治一身上下諸痛”,臨床廣泛地用于氣血瘀滯所致身體各部位的疼痛。
本品醋制可增強止痛作用。
五靈脂又能化瘀止血。也可用治出血而內(nèi)有瘀滯者,如婦女崩漏、月經(jīng)過多,色紫多塊、少腹刺痛者。
本品入湯劑宜包煎。
“十九畏”中人參畏五靈脂,不宜同用。
郁金 姜黃
共同點:
郁金與姜黃均來源于姜科植物,皆辛散苦泄,都能活血行氣止痛。同可用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脘腹疼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后腹痛,癥瘕積聚,以及跌打損傷等證。二者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
郁金性寒,以氣滯血瘀有熱者用之為良。
并能涼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又可用治:
1.熱病神昏,癲癇痰閉。
如治療濕溫病濕濁蒙閉心竅所致的胸脘痞悶,神志不清者,常配伍石菖蒲、梔子等;若癲狂或癲癇痰火蒙心者,常配伍白礬;
2.吐血,衄血,以及婦女倒經(jīng)等氣火上逆之出血證;
3.濕熱黃疸,肝膽結(jié)石。
注意:“十九畏”中丁香畏郁金,不宜同用。
姜黃性溫,以寒凝氣滯血瘀者用之為佳。
且能外散風寒濕邪,內(nèi)行氣血,通經(jīng)止痛。又可用治風寒濕痹,肩臂疼痛(風濕臂痛)。
此外,本品配伍可外用治癰腫疔毒。
乳香 沒藥
共同點:
乳香與沒藥均能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二者止痛作用比較明顯,皆為常用的活血止痛藥。
凡臨床內(nèi)、婦、兒、外、傷諸科見有瘀滯疼痛者,如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胸痹心痛,脘腹疼痛,風濕痹痛,跌打傷痛,癰疽腫痛,腸癰腹痛等證,二者均可使用。
并可用治瘡瘍潰后、久不收口。
二者臨床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
乳香辛散溫通,善于活血伸筋,兼能行氣。
沒藥苦泄,散血化瘀之力較強(偏于散血化瘀)。
注意:二者味苦氣濁,易致惡心嘔吐,故內(nèi)服用量不宜過多,胃弱者尤應慎用。生品刺激性較強,入藥宜炒去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