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飲
痰飲總括
痰飲確緣水內停,醫(yī)圣金匱論最精,痰懸溢支宜溫化,陰盛陽虛標本明。
痰 飲
飲留胃腸名痰飲,苓桂術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虛實主次應細分。
懸 飲
邪犯胸肺柴枳長,若停胸脅十棗良,絡氣不和香附使,陰虛內熱沙麥嘗.
溢 飲
淫溢肢體溢飲名,發(fā)表化飲癥能平,小青龍湯加減用,肺脾水氣定可清。
支 飲
支飲觸發(fā)為邪實,寒邪伏肺青龍施,苓桂術甘或腎氣,緩解脾腎陽虛時。
(一)痰飲
1脾陽虛弱:溫脾化飲——苓桂術甘湯合小半夏加茯苓湯
2飲留胃腸:攻下逐飲——甘遂半夏湯或己椒藶黃丸
(二)懸飲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湯
2飲停胸脅:瀉肺祛飲——椒目瓜蔞湯合十棗湯或控涎丹
3絡氣不和:理氣和絡——香附旋覆花湯
4陰虛內熱:滋陰清熱——沙參麥冬湯合瀉白散
(三)溢飲
1表寒里飲:發(fā)表化飲——小青龍湯
(四)支飲
1寒飲伏肺:宣肺化飲——小青龍湯
2脾腎陽虛:溫脾補腎,以化水飲——金貴腎氣丸合苓桂術甘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