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jié) 嘔吐
嘔吐失職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迫使胃中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癥。一般以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干吐,臨床嘔與吐常同時出現(xiàn),故合成嘔吐。
【病因】
1外邪犯胃:感受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或穢濁之氣,侵犯胃腑,胃失和降之常,水谷隨逆氣上出,發(fā)生嘔吐。
2飲食不節(jié):飲食過量,暴飲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肥甘及不潔之食物,皆可傷胃滯脾,每易引起食滯不化,胃氣不降,上逆而為嘔吐。
3情志失調(diào):惱怒傷肝,肝失條達(dá),橫逆犯胃,胃氣上逆;憂思傷脾,脾失健運,食停難化,胃失和降,均可發(fā)生嘔吐。
4病后體虛:脾胃素需,或病后虛弱,勞倦過度,耗傷中氣,胃虛不能勝受水谷,脾虛不能化生精微,食滯胃中,上逆成嘔。
【辯證論治】
(一) 實證
1外邪犯胃證:藿香正氣散加減
2食滯內(nèi)停證:保和丸加減
3痰飲內(nèi)阻證:小半夏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加減
4肝氣犯胃證:四七湯加減
(二) 虛證
1脾胃氣虛證: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2脾胃陽虛證:理中湯加減
3胃陰不足證:麥門冬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