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五行學說
細目一:五行學說的概念
1、五行和五行學說的含義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zhì)的運動變化。
五行學說,運用五行的生克、制化關系,來說明事物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規(guī)律學說。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與現(xiàn)象的五行歸類
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升發(fā)、柔和、調(diào)達、舒暢——肝主疏泄
火曰炎上:溫熱、上升——心陽溫運血脈
土爰稼穡:生長、化育、承載——脾主運化水谷精微
金曰從革:清肅斂降——肺主肅降
水曰潤下:滋潤、下行——腎主水
事物五行屬性歸類:取象比類——類比
推演絡繹——類推
細目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
1、五行相生與相克的概念和次序
a五行相生:
概念:五行的某一行對另一行的資生和促進作用。
次序:木—火—土—金—水—木
b五行相克:
概念:五行的某一行對另一行的抑制和削弱作用。
次序:木—土—水—火—金—木
2、五行制化的概念與規(guī)律
概念:通過五行相生相克產(chǎn)生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以維持五行之間的協(xié)調(diào)與平衡。
規(guī)律:五行中一行亢盛時,必然隨之有制約,以防止亢而為害,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3、五行相乘與相侮的概念和次序
相乘概念:是指五行中一行對其所勝的過度制約或克制,又稱“倍克”。
相乘次序:木—土—水—火—金—木
相侮概念:是指五行中一行對其所不勝的反向制約和克制,又稱“反克”。
相侮次序:木—金—火—水—土—木
4、五行的母子相及
A 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一行異常,累及其子行,導致母子兩行皆異常。
B 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一行異常,影響到其母行,終致子母兩行皆異常。
細目三: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1、在生理方面的應用
五行學說在生理方面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五行特性類比五臟的生理特點,構建天人一體的五臟系統(tǒng),以生克制化說明五臟之間的生理聯(lián)系等幾個方面。
2、在病理方面的應用
相生關系的傳變;相克關系的傳變;
3、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
確定五臟病變部位;推斷病情的輕重順逆;
4、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
指導臟腑用藥;控制疾病的傳變;確定治則治法;指導針灸取穴;指導情志疾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