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 蘭《本經(jīng)》(三)
[性味歸經(jīng)]辛,平。歸脾、胃、肺經(jīng)。
[功 效]化濕,解暑。
[應(yīng) 用]
1.濕滯中焦證:本品化濕和中!滢较、蒼術(shù)、厚樸等
2.外感暑濕,濕溫初起:本品化濕,解暑!滢较、青蒿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g。
砂 仁《藥性論》(一)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脾、胃經(jīng)。
[功 效]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
[應(yīng) 用]
1.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本品具有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作用,善治寒濕氣滯。寒濕氣滯者——配厚樸、陳皮、枳實等;脾虛氣滯者——香砂養(yǎng)胃丸
2.脾胃虛寒吐瀉:本品化濕行氣而調(diào)中止嘔,溫脾止瀉!駱銣刂袦(配干姜、陳皮、草豆蔻等)
3.氣滯妊娠惡阻及胎動不安:本品行氣和中而止嘔安胎。妊娠惡阻——縮砂散;胎動不安——配伍白術(shù)、黃芩、蘇梗、桑寄生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g。宜后下。
白 豆 蔻《開寶本草》(二)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
[功 效]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應(yīng) 用]
1.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本品具有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作用!浜駱、蒼術(shù)、陳皮等
2.濕溫初起,胸悶不饑:本品入肺,芳香化濕,宣通脾肺之氣!蕼 ——黃芩滑石湯
3.嘔吐證:本品化濕行氣,溫中止嘔。善治胃寒濕阻氣滯嘔吐。寒濕者——配藿香、丁香、陳皮、半夏等;小兒胃寒吐乳——配砂仁、甘草
[用法用量]煎服,5~10g。宜后下。入散劑為好。
例題:
1.既可燥濕健脾,又能祛風散寒的藥物是:
A.藿香 B.佩蘭 C.蒼術(shù)
D.厚樸 E.砂仁
答案:C
答案方析:備選答案中的五味藥雖然均具有芳香化濕之力,用治濕濁中阻證。但其中只有蒼術(shù)苦燥力強,且味辛,在內(nèi)燥濕健脾,在外祛風散寒。故答案選C。
2.化濕藥入湯劑時應(yīng):
A.先煎 B.后下 C.另煎
D.包煎 E.久煎
答案:B
答案分析:化濕藥物氣味芳香,多含揮發(fā)油,且系有效成分,故入湯劑宜后下。答案應(yīng)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