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關于臨終關懷,正確的是
A、仍以延長病人生命的積極治療為主
B、臨終關懷是提供全方位的照護
C、臨終關懷注重的是對臨終病人的照護
D、臨終病人死亡,臨終關懷即可結束
E、臨終病人已脫離社會,因此,他們沒有社會需求
2、臨終關懷的根本目的是為了
A、節(jié)約衛(wèi)生資源
B、減輕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
C、提高臨終病人的生存質量
D、縮短病人的生存時間
E、防止病人自殺
3、主動安樂死與被動安樂死的區(qū)別在于
A、前者是安樂死對象主動要求;后者是其被動要求
B、前者是安樂死對象的家屬主動要求,后者是其被動要求
C、前者是負責醫(yī)生主動要求;后者是其被動要求
D、前者是醫(yī)生采取促死手段使安樂死對象安然死去;后者是醫(yī)生停止搶救甚至放棄一切治療,任安樂死對象自然死去
E、前者是安樂死對象自己采取促死手段致死;后者是其自己停止一切治療,被動等死
4、對患有不治之癥且瀕臨死亡而又極度痛苦的病人,停止采用人工干預方式搶救而縮短病人痛苦的死亡過程,稱為
A、醫(yī)師助死
B、積極安樂死
C、消極安樂死
D、自愿安樂死
E、非自愿安樂死
5、臨終關懷的倫理意義表現(xiàn)在
A、它有利于建立和諧社會
B、它體現(xiàn)生命神圣、質量和價值的統(tǒng)一
C、它理解臨終病人的需求
D、它維護臨終病人的生命尊嚴
E、它同情和關心臨終病人的家屬
6、臨終關懷的道德要求不包含的內容是
A、認識和理解臨終患者
B、尊重和維護臨終患者的權利
C、滿足臨終病人的生活需求
D、同情和關心臨終患者的家屬
E、展示人類文明的進步
7、反對安樂死的下述理由中,最有可能得不到倫理支持的是
A、安樂死是變相殺人,與醫(yī)務人員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背道而馳
B、生死有命,個人不能自作主張
C、醫(yī)生不可殺人
D、人有生的權利,任何時候都不能主動促死,否則有違人道
E、不可逆病情診斷難以把握,而且由此會使病人失去自愈等機會.
8、世界上第一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是
A、荷蘭
B、美國
C、比利時
D、丹麥
E、澳大利亞
9、對患有不治之癥且瀕臨死亡而又極度痛苦的病人,停止采用人工干預方式搶救而縮短病人痛苦的死亡過程稱為
A、醫(yī)生助死
B、積極安樂死
C、消極安樂死
D、自愿安樂死
E、非自愿安樂死
10、現(xiàn)代臨終關懷事業(yè)的創(chuàng)立者是
A、南丁格爾
B、喬治
C、桑德斯
D、羅納德
E、約翰
11、關于臨終關懷符合倫理學的原因,說法錯誤的是
A、可以減輕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
B、客觀上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
C、客觀上可以縮短病人的痛苦的生命時限
D、客觀上可以節(jié)約衛(wèi)生資源
E、為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12、腦死亡標準的倫理意義不包括
A、科學地判定死亡
B、能夠及時地搶救假死狀態(tài)的病人,維護人的生命
C、有利于節(jié)約衛(wèi)生資源
D、直接地達到開展器官移植的目的
E、體現(xiàn)了對生命的尊重
13、關于腦死亡的哈佛標準有4個具體基本標準。下列中不屬于這四個具體基本標準的是
A、大腦皮層功能不可逆喪失
B、對外部刺激和內部需要無接受性和反應性
C、自主的肌肉運動和自主的呼吸消失
D、誘導反射消失
E、腦電圖示腦電波平直
14、腦死亡標準由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特設委員會首先提出的時間是
A、1958年
B、1968年
C、1978年
D、1988年
E、1998年
15、下述臨終關懷的特點中,正確的是
A、臨終關懷的主要對象為臨床患者
B、臨終關懷應積極治療,不惜一切代價挽救生命
C、臨終關懷應積極治療,努力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D、臨終關懷應提供家庭式的愛撫與關懷
E、臨終關懷由臨床醫(yī)務人員實施,不應吸納非專業(yè)人員參與
16、現(xiàn)代意義上的臨終關懷的目的不包括
A、使臨終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提高
B、為醫(yī)護人員提供心理咨詢
C、幫助患者在舒適和安寧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D、使家屬得到慰藉
E、為家屬提供居喪照護
17、安樂死的定義
A、自然死亡
B、他人干預死亡
C、無痛苦死亡
D、腦死亡
E、自己結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