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直腸癌
(一)病因——教材無,參照結腸癌。
(二)病理
(1)大體——比結腸癌少:膠樣型。
、贊冃停憾嘁,分化較低,轉移較早。
②腫塊型(髓樣癌、菜花形癌):向周圍浸潤少,預后較好。
、劢䴘櫺(硬癌、狹窄型癌):使腸腔狹窄,分化低,轉移早,預后差。
(2)組織學
①腺癌:管狀腺癌、乳頭狀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細胞癌。
②腺鱗癌:直腸下段和肛管。
③未分化癌:預后差。
(三)臨床表現
(1)直腸刺激癥狀: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肛門下墜感。
(2)癌腫破潰感染癥狀:大便表面帶血,嚴重時膿血便。
(3)腸壁狹窄癥狀:大便變形、變細,嚴重時低位腸梗阻的癥狀。
(4)晚期:
侵犯前列腺:尿頻、尿痛;
侵犯骶前神經:持續(xù)性劇烈疼痛;
肝轉移:肝大、腹水、黃疸、貧血、消瘦、水腫。
(四)診斷
檢查手段 在直腸癌診斷中的價值
①直腸指檢 簡單而重要。可發(fā)現70%左右的直腸癌,而85%的直腸癌延誤診斷是因為未行直腸指診所致;
、诖蟊銤撗獧z查 發(fā)現早期直腸癌的有效措施。
陽性無癥狀者,癌腫發(fā)現率在1%以上;
、蹆如R檢查 可明確腫瘤位置、大小、距肛緣距離等,并明確病變性質,同時排除多發(fā)癌;
續(xù)表
、苡跋駥W 腔內超聲 探查腫瘤浸潤層次,腸周淋巴結轉移及鄰近臟器受累情況;
腹部超聲 判斷是否肝轉移;
CT、MRI、PET/CT 評估直腸腫瘤大小、周圍臟器受累及淋巴結轉移情況;明確術后盆腔、會陰部復發(fā)。
(五)治療——必須記住一個表格!
直腸癌手術選擇(TANG) 適應證
1.局部切除術 直腸中下段、瘤體小(直徑<2cm)、隆起型、分化高、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層
2.最常用——經腹腔直腸癌切除術(Dixon) 腹膜反折以上——腫瘤下緣距齒狀線>5cm。遠端切緣距癌腫下緣2cm以上。
3.腹會陰聯(lián)合直腸癌根治術(Miles) 腹膜反折以下。
4.經腹直腸癌切除、近端造口、遠端封閉(Hartmann) 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Miles手術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術者。
手術方法 適應證
1.局部切除術 直腸中下段、瘤體小(直徑<2cm)、隆起型、分化高、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層
2.經腹腔直腸癌切除術(Dixon,直腸前切除術,目前應用最多) 腹膜反折以上——腫瘤下緣距齒狀線>5cm。
要求:遠端切緣距癌腫下緣2cm以上。
以能根治為原則。
Q:肛門保住沒?
3.腹會陰聯(lián)合直腸癌根治術(Miles) 腹膜反折以下。
切除范圍:乙狀結腸遠端、全部直腸、腸系膜下動脈及其區(qū)域淋巴結、肛管及肛門周圍約5cm直徑的皮膚及全部肛管括約肌,于左下腹行永久性結腸造口。
Q:肛門保住沒?
4.經腹直腸癌切除、近端造口、遠端封閉手術(Hartmann手術) 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Miles手術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術者。
肛門——名存實亡!
實質——姑息。
經典術式
重要小結:
直腸癌手術選擇(TANG) 適應證
1.局部切除術 直腸中下段、瘤體小(直徑<2cm)、隆起型、分化高、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層
2.最常用——經腹腔直腸癌切除術(Dixon) 腹膜反折以上——腫瘤下緣距齒狀線>5cm。遠端切緣距癌腫下緣2cm以上。
3.腹會陰聯(lián)合直腸癌根治術(Miles) 腹膜反折以下。
4.經腹直腸癌切除、近端造口、遠端封閉(Hartmann) 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Miles手術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術者。
【強調一點】
術中——要充分考慮患者的生活質量,盡量保護排尿功能和性功能。
(2)綜合治療——了解。
1)新輔助放化療:
術前放化療——使腫瘤體積縮小,降期,提高手術切除率、降低局部復發(fā)率。
適用于:Ⅱ、Ⅲ、Ⅳ期。
、衿凇唤ㄗh化療。
2)放療:
術前放療——提高手術切除率、保肛率,降低局部復發(fā)率;
術后放療——僅適用于晚期或手術未達到根治者。
低位直腸癌腸腔狹窄無法手術切除者——電灼、液氮冷凍等局部治療——改善癥狀。
例題:
1. 結、直腸癌改良的Dukes B1期是指: B
A.癌腫局限于粘膜層
B.癌腫侵入肌層而無淋巴結轉移
C.癌腫穿透肌層而無不淋巴結轉移
D.癌腫在腸壁內淋巴結已有轉移
E.癌腫已穿透腸壁,淋巴結有轉移
2. 直腸癌被誤診的主要原因是: C
A.早期癥狀不明顯
B.可疑病例未作直腸鏡檢
C.可疑病例未作直腸指檢
D.可疑病例未作鋇灌腸
E.未經常作大便隱血試驗
3. 直腸癌最重要的診斷方法是: E
A.鋇劑灌腸X線檢查
B.CEA測定
C.纖維結腸鏡檢查
D.腹部B超
E.直腸指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