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診斷】
1.繼發(fā)性肝癌是機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肝的腫瘤;颊呖捎懈瓮庠l(fā)癌腫
的病史,AFP多為陰性,B超、CT檢查有其典型的影像。
2.肝臟良性腫瘤主要有肝海綿狀血管瘤、肝囊腫等。一般病程長,發(fā)展緩慢,臨床癥狀不明顯,全身情況好。AFP陰性,B超、CT檢查以及肝動脈造影可鑒別診斷。
【治療要點】
原發(fā)性肝癌從癥狀出現(xiàn)到獲得診斷,如不治療,常于半年內死亡。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根據不同病情進行綜合治療,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1.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仍是目前肝癌首選和最有效的方法。常根據患者全身情況、肝硬
化程度、腫瘤部位與大小等決定不同的術式,如肝段切除或肝局部切除、肝葉切除、半肝切除及肝三葉切除等。臨床上若有明顯黃疸、腹水、下肢水腫、遠處轉移、全身衰竭等則屬手術切除的禁忌證。
肝移植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在肝癌治療中也得到了一定應用。但遠期效果不理想,主要問題是肝癌復發(fā)。
2.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腫瘤行射頻、微波或無水乙醇注射治療這些方法適用于瘤體較小而又不能或不宜手術切除者,特別是肝切除術后早期腫瘤復發(fā)者。它們的優(yōu)點是:安全、簡便、創(chuàng)傷小,有些患者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3.化學藥物治療適用于經手術探查,發(fā)現(xiàn)已不能切除者;或作為腫瘤姑息切除的后續(xù)治療。常用5-氟尿嘧啶及絲裂霉素。
(1)肝動脈插管化療:可經胃網膜右動脈或胃右動脈做肝動脈插管,注入化療藥物。肝動脈插管化療也可以與肝動脈結扎配合使用,以提高療效。除肝動脈插管外,也可行肝動脈、門靜脈雙重插管化療。常用藥物有5-氟尿嘧啶和塞替派。
(2)放射介入治療:經皮穿刺股動脈插管到肝固有動脈,或超選擇插管至患側肝動脈進行栓塞。常用栓塞劑是碘化油和剪成小片的吸收j生明膠海綿,F(xiàn)常聯(lián)合應用抗癌藥物,即化療栓塞。
其他方法有免疫治療、中醫(yī)中藥治療及放射治療等。以上各種治療方法,多以綜合應用效果為好。
【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教會一些消除焦慮的方法,消除緊張心理,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其接受和配合治療。
(2)注意觀察病情的突然變化:在術前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如肝癌破裂,應告誡患者盡量避免致癌腫破裂的誘因,如用力排便、劇烈咳嗽等致腹內壓驟然增高的動作。加強腹部情況的觀察,如患者突然出現(xiàn)腹痛,伴腹膜刺激征,應高度懷疑肝癌破裂出血,及時通知醫(yī)生,積極配合搶救。如上消化道出血按門靜脈高壓癥護理。注意檢查肝功能和凝血功能。
(3)糾正營養(yǎng)失調和保肝療法: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素飲食,按醫(yī)囑給予清蛋白、血漿及全血,糾正營養(yǎng)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及凝血功能障礙。給予保肝藥物。
(4)體液過多護理:給予清蛋白、血漿后,可提高膠體滲透壓,減少腹水。觀察記錄每日尿量、尿比重等變化,定期測量腹圍及下肢水腫程度,指導患者低鹽飲食。用呋塞米時注意補鉀,防止電解質發(fā)生紊亂。
(5)疼痛護理:協(xié)助患者轉移注意力,必要時藥物止痛。
(6)給予維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
(7)腸道準備:術前3天口服腸道不吸收抗菌藥物。術前I天清潔洗腸,減少血氨來源,用酸性溶液灌腸,禁用肥皂水灌腸。
(8)教會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及翻身,在床上練習臥位排尿排便。
(9)其他:手術前一般放置胃管,備足血液。凝血功能差者,尚需準備纖維蛋白原、冷沉淀及新鮮冰凍血漿。
2.術后護理
(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隨時監(jiān)測生命體征,保持腹腔引流通暢,嚴密觀察腹腔引流的量和性質;觀察肢端末梢循環(huán)狀況,如出現(xiàn)腹腔引流血性液體過多、脈搏明顯加快、血壓不穩(wěn)等表現(xiàn),應立即通知醫(yī)生。密切觀察患者神志狀況,如有無嗜睡、煩躁不安等肝性腦病前驅癥狀。注意胃管內的引流情況。注意血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各項生化指標的測定。定期復查肝功能。
(2)疼痛的護理:采用鎮(zhèn)痛泵鎮(zhèn)痛,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
(3)飲食:術后第l天禁食、輸液,第二天可少量飲水,第三天如排氣可開始進流食。
(4)體位和活動:術后病情平穩(wěn)后給予半臥位,鼓勵咳嗽,協(xié)助翻身;要避免過早起床活動,尤其是肝葉切除術,以防止術后肝斷面出血。
繼續(xù)采取保肝措施:吸氧3~5天,有保肝作用,其他方法同術前護理。
(5)加強營養(yǎng):手術后繼續(xù)給予清蛋白、新鮮冰凍血漿,提高機體血漿膠體滲透壓,減少腹水發(fā)生。給予靜脈營養(yǎng)支持,保證熱量供給,氨基酸以支鏈氨基酸為主。正確輸液以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6)預防感染:手術后常規(guī)給予有效抗菌藥物至體溫、血象正常。保持腹腔引流通暢是預
防腹腔感染的重要措施,應加強對腹腔引流管的護理(見引流管護理)。對術后體溫不降,血
象增高者,應注意有無膈下膿腫、胸腔膿腫等,可行B超檢查。
(7)傷口和引流管護理:同一般外科手術。
(8)肝性腦病防治:按內科護理學肝性腦病護理。
(9)肝動脈插管護理
1)介入治療前準備:向患者解釋肝動脈插管化療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注意出凝血時間、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結果,判斷有無禁忌證。做好穿刺處皮膚準備,術前禁食4小時。
2)預防出血:術后囑患者平臥位,穿刺處壓沙袋l小時,穿刺側肢體制動6小時。注意觀察穿刺側肢體皮膚的顏色、溫度及足背動脈搏動。
3)導管護理:妥善固定和維護導管;嚴格遵守無菌原則,每次注藥前消毒導管,注藥后用無菌紗布包扎,防止發(fā)生逆行性感染;為防止導管堵塞,注藥后用肝素稀釋液2~3ml(25U/ml)沖洗導管。
4)栓塞后綜合征的護理:肝動脈栓塞化療后多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發(fā)熱、肝區(qū)疼痛、惡心、嘔吐、心悸、白細胞下降等,稱為栓塞后綜合征。發(fā)熱、肝區(qū)疼痛、惡心、嘔吐等可對癥處理;當白細胞計數(shù)低于4 ×10×/L時,應暫;,并應用升白細胞藥物。
5)拔管護理:拔管后局部加壓l5分鐘,臥床24小時,防止局部出血。
(10)化療、放療護理:注意藥物的毒性反應,包括皮膚、胃腸道、骨髓抑制等反應。定期檢查血象。
【健康教育】
1.飲食攝取適宜的飲食,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和新鮮水果、蔬菜,增強身體對手術的耐受力,提高手術后康復水平。
2.活動適當活動,注意休息。
3.用藥堅持手術后綜合治療,按時服藥。
4.定期復查動態(tài)觀察AFP、B超或CT結果,注意有無肝癌的復發(fā)和轉移。
第四節(jié)胰腺癌
胰腺癌是常見消化道腫瘤之一,以男性多見,40歲以上患者占80%。
【病因病理】
1.病因病因尚未確定,可能與吸煙、高蛋白和高脂肪飲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遺傳因素等有關。
2.病理癌腫發(fā)生在胰頭部位占70%~80%,體尾部癌約占l2%。本病90%來源于胰
管上皮細胞。其轉移途徑有血行轉移、淋巴途徑轉移和直接浸潤,癌細胞還可沿胰周神經由內向外擴散。壺腹部癌是指膽總管末段壺腹部和十二指腸乳頭的惡性腫瘤,在臨床上與胰腺癌有不少共同點,統(tǒng)稱為壺腹周圍癌。
【臨床表現(xiàn)】
臨床上因其部位深在,早期不易發(fā)現(xiàn)。
1。腹痛和上腹飽脹不適初期僅表現(xiàn)為上腹部脹悶感及隱痛。隨病情加重,疼痛逐漸劇
烈,并可牽涉背部,胰頭部癌疼痛多位于上腹居中或右上腹部疼痛,胰體尾部癌疼痛多在左上腹或左季肋部疼痛。晚期可向背部放射,少數(shù)患者以此為首發(fā)癥狀,當癌腫侵及腹膜后神經叢時,疼痛常劇烈難受,尤以夜間為甚,以至于患者常取端坐位。
2.消化道癥狀‘常有食欲缺乏、惡心、嘔吐、厭食油膩和動物蛋白飲食、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嘔吐和黑便。
3.黃疸胰腺癌侵及膽管時可出現(xiàn)黃疸,其特征是進行性加深并伴尿黃,大便呈陶土色
及皮膚瘙癢。胰頭癌因其靠近膽管,故黃疸發(fā)生較早,胰體尾部癌距膽管較遠,通常到晚期才發(fā)生黃疸。
4.乏力和消瘦是胰腺癌較早出現(xiàn)的表現(xiàn),常于短期內出現(xiàn)明顯消瘦。
5.發(fā)熱 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持續(xù)性或間歇性低熱。
6.腹部腫塊主要表現(xiàn)為肝大,膽囊腫大,晚期患者可捫及胰腺腫大。
7.腹水多見于晚期患者。
【治療要點】
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手術切除是胰頭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胰腺癌無遠處轉移者,應爭取手術切除,常用的手術方法有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對不能切除的患者,應行內引流手術,即膽總管與空腸或十二指腸吻合。術后采用綜合治療包括化學、免疫和放射療法及中醫(yī)中藥治療。為控制晚期患者的疼痛可采用剖腹或經皮行腹腔神經叢無水乙醇注射治療。
【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
(1)心理支持:每次檢查及護理前給予解釋,尊重患者心理調適的過程。
(2)控制血糖在穩(wěn)定水平:檢查患者血糖、尿糖,如有高血糖,應在嚴密監(jiān)測血糖、尿糖的基礎上調整胰島素用量,將血糖控制在穩(wěn)定水平。
(3)改善凝血功能:遵醫(yī)囑給予維生素K。。
(4)改善營養(yǎng):術前應鼓勵患者進富有營養(yǎng)飲食,必要時給予胃腸外營養(yǎng)。
(5)術前日常規(guī)皮膚準備,術前晚灌腸。
2.術后護理
(1)觀察生命體征:由于胰頭癌切除涉及的器官多。創(chuàng)傷重,術后要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2)防治感染: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手術大、范圍廣,消化道吻合多,感染機會多,故術后應遵醫(yī)囑靜脈加用廣譜抗菌藥物。術后更換敷料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guī)程。
(3)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手術范圍大、創(chuàng)傷大,術后引流管多,消化液及體液丟失,易導致脫水、低鉀、低鈣等,應準確記錄出入量。按醫(yī)囑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以維持其平衡。
(4)加強營養(yǎng):術后給予靜脈高營養(yǎng),靜脈輸血、血漿、白蛋白及脂肪乳,氨基酸等。限制脂肪飲食,少量多餐。
(5)引流管護理:應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并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颊邿o腹脹、無腹腔感染、無引流液時可去除引流管。
(6)術后出血的防治與護理:觀察患者有無切口出血、膽道出血及應激性潰瘍出血。
(7)低血糖監(jiān)測: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患者術后易發(fā)生低血糖,注意每日監(jiān)測血糖、尿糖
變化。
(8)胰瘺的預防與護理:胰瘺多發(fā)生在術后5~7 Et。預防的方法同急性胰腺炎。
(9)膽瘺的預防與護理:多發(fā)生于術后2~9天。表現(xiàn)為右上腹痛、發(fā)熱、腹腔引流液呈黃綠色,T形管引流量突然減少,有局限,眭或彌漫性腹膜炎表現(xiàn),嚴重者出現(xiàn)休克癥狀。術后應保持T形管引流暢通,將每日膽汁引流量做好記錄,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與醫(yī)師聯(lián)系。
(10)化療護理: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術后復發(fā)性胰腺癌和合并肝轉移癌,均可采用開腹手術或經皮穿刺埋入式導管泵化療。
(11)心理護理:給予心理支持,促進早日痊愈。
【健康教育】
1.飲食 出院后對于胰腺功能不足,消化功能差的患者,除應用胰酶代替劑外,同時采用高蛋白、高糖、低脂肪飲食,給予脂溶性維生素。
2.復診 定期檢測血糖、尿糖,發(fā)生糖尿病時給予藥物治療;3~6個月復查一次,如出現(xiàn)進行性消瘦、乏力、貧血、發(fā)熱等癥狀,應回醫(yī)院診治。
第五節(jié)大腸癌
大腸癌是胃腸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分結腸癌和直腸癌。
【病因病理】
1.病因 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飲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纖維飲食、過多攝人腌制食品與大腸癌的發(fā)生有一定的關系。
(2)遺傳因素:部分大腸癌患者存在家族史,常見的有家族性多發(fā)性息肉病和家族性無息肉結直腸癌綜合征。
(3)其他: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克羅恩病已被列為癌前病變。
2.病理
(1)病理類型:根據腫瘤的大體形態(tài)分腫塊型、浸潤型、潰瘍型。根據鏡下的組織學分腺癌(最多見)、黏液腺癌、未分化癌(預后最差)。
(2)轉移途徑:①淋巴轉移是最主要轉移途徑;②血行轉移,以肝最多見,其次為肺、骨;
、壑苯咏䴘櫍秩豚徑鞴,如橫結腸癌侵犯胃壁,乙狀結腸癌侵犯膀胱、子宮、輸尿管等;④種植性播散于腹膜或腹腔內臟器。
【臨床表現(xiàn)】
1.結腸癌
(1)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是最早出現(xiàn)的癥狀.多表現(xiàn)為排便次數(shù)增多、腹瀉、便秘,糞便帶血、膿或黏液。
(2)腹痛:常為持續(xù)性隱痛,發(fā)生腸梗阻時,腹痛加劇或為陣發(fā)性腹痛。
(3)腸梗阻癥狀:屬晚期癥狀,多呈現(xiàn)慢性低位性不完全性腸梗阻表現(xiàn),如腹脹和便秘,腹部脹痛或陣發(fā)性絞痛。
(4)腹部腫塊:晚期癌腫較大時可在腹部觸及腫塊,質硬。乙狀結腸癌或橫結腸癌腫塊可有一定活動度。
(5)全身癥狀:貧血、消瘦、乏力、發(fā)熱等。晚期可出現(xiàn)肝大、黃疸、水腫、腹水及惡病質等。
左半結腸癌和右半結腸癌的臨床表現(xiàn)各異:①左半結腸癌:腸腔較小,腫瘤多為浸潤型,故以腸梗阻、便秘、腹瀉、便血等癥狀為主;②右半結腸癌:腸腔較大,腫瘤多為腫塊型或潰瘍型,常以貧血、消瘦、腹部腫塊為主要表現(xiàn)。
2.直腸癌
(1)排便習慣改變:患者常有便意頻繁、里急后重、排便不盡感。
(2)排便性狀改變:大便表面帶血及黏液,甚至膿血便。血便是直腸癌患者最常見的早期癥狀。
(3)腸腔狹窄癥狀:腫瘤增大致腸腔變窄時,糞便變形、變細。癌腫造成腸管部分梗阻時,可表現(xiàn)為腹脹、陣發(fā)性腹部絞痛、腸鳴音亢進、排便困難等。
(4)晚期癥狀:癌腫侵犯膀胱,可發(fā)生尿頻、尿痛;侵犯骶前神經則發(fā)生骶尾部持續(xù)性劇痛;發(fā)生肝轉移時有腹水、肝大、黃疸、貧血、水腫等惡病質表現(xiàn)。
【輔助檢查】
1.直腸指診是診斷直腸癌最簡便有效的方法。
2.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可直接觀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腸腔狹窄程度
等,并可在直視下獲取活組織做病理學檢查,是診斷大腸癌最有效、可靠的方法。
3.影像學檢查
(1)X線鋇劑灌腸或氣鋇雙重對比造影:可觀察結腸活動和結腸內的異常形態(tài),常用以排
除結:直腸多發(fā)癌和息肉病。
(2)B超和CT:有助于了解直腸癌的浸潤深度及淋巴轉移情況,還可提示有無腹腔內種植和肝:肺轉移灶等。
4.大便隱血試驗可作為高危人群的初篩方法及普查手段。
5.血清癌胚抗原(CEA)測定對評估患者預后和復發(fā)有一定的幫助。
【治療要點】
以手術治療為主,同時輔以化療和放療等綜合治療。
1.手術治療包括根治性手術和姑息性手術。姑息性手術適用于已有廣泛轉移,不能行
根治術的晚期病例。
(1)結腸癌根治術的常用術式:右半結腸切除術、左半結腸切除術、橫結腸切除術、乙狀結腸切除術。
(2)直腸癌根治術的常用術式:①經腹會陰聯(lián)合直腸癌根治術(Miles手術):主要適用于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腸癌。切除范圍包括乙狀結腸下部及其系膜、直腸全部、肛管和肛周5era直徑的皮膚、坐骨直腸窩組織等。在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工肛門。②經腹直腸癌根治術(Dix-on手術):適用于腫瘤下緣距齒狀線5cm以上的直腸癌。該法保留了正常肛門及肛門括約肌,術后排便功能良好。③經腹直腸癌切除、近端造口、遠端封閉術(Hartmann手術):適用于全身情況差、無法耐受Miles手術或不宜行Dixon手術的患者。
2.非手術治療包括放療、化療、中醫(yī)中藥等。
【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耐心傾聽患者主訴,詳細解釋手術的必要性,消除顧慮,使之接受手術治療。
(2)加強營養(yǎng):給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熱量、豐富維生素、易于消化的飲食,必要時靜脈輸液以補充營養(yǎng)
(3)腸道準備
1)傳統(tǒng)腸道準備法:①飲食:術前3天進少渣半流質飲食,術前2日流質飲食,術前l(fā)2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②服藥:術前3日口服腸道不易吸收的抗菌藥,如新霉素、甲硝唑、慶大霉素等;同時補充維生素K,因腸道細菌被抑制使維生素K的吸收受到影響。③清潔腸道:術前3日,每日上午用番瀉葉l59開水沖服,也可口服瀉劑硫酸鎂l5~209或蓖麻油30ml;術前2日晚用肥皂水灌腸,術前1日晚清潔灌腸。
2)全腸道灌洗法:于術前l(fā)2~14小時開始服用37%的等滲平衡電解質溶液6000ml,產生容量性腹瀉,達到徹底洗腸的目的。
3)口服甘露醇腸道準備法:術前1日午餐后0.5~2小時內口服20%甘露醇250ml。甘
露醇吸收腸壁水分,可使患者有效腹瀉,達到清潔腸道的作用。
因甘露醇在腸道內易產生引起爆炸的氣體,故術中禁用電刀。年老體弱,心、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及腸梗阻者禁用后兩種灌腸法。
(4)手術日晨留置胃管、尿管。
2.術后護理
(1)體位:病情穩(wěn)定者取半臥位,以利于呼吸和腹腔引流。
(2)病情觀察: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腹部癥狀和體征、切口滲血、滲液隋況;觀察造口血運情況。
(3)進食:術后2~3日肛門排氣或結腸造口開放后可拔除胃管,先進少量流質,如無不適,改半流質飲食,術后1周進少渣飲食,2周進少渣普食。
(4)引流管的護理:保持腹腔和骶前引流管通暢,妥善固定,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骶前引流管一般留置5~7天,引流液量少、色清方可拔管,拔管后要填塞紗條,防止傷口封閉形成死腔。
(5)留置導尿管的護理:尿管留置約2周。置管期間保持尿管通暢,觀察記錄尿液情況,做好尿道口的清潔。拔管前先試行夾管,每4~6小時開放l次,以訓練膀胱的舒縮功能。
(6)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與預防
1)切口感染:監(jiān)測體溫變化及切口情況;及早應用抗菌藥物;保持切口周圍清潔、干燥;會陰部切口可于術后4~7天用l: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日2次,以促進局部切口愈合。
2)吻合口瘺:觀察有無吻合口瘺的表現(xiàn),術后7~1 0天內禁灌腸。一旦發(fā)生吻合口瘺,應禁食、胃腸減壓,行持續(xù)負壓吸引,給予腸外營養(yǎng)支持。
(7)人工肛門(結腸造口)的護理
1)保護腹部切口:一期開放的腸造口已于術中粘貼造口袋,二期開放的腸造口一般于術后2~3 日腸蠕動恢復后開放。造口開放前用凡士林或生理鹽水紗布外敷結腸造口,及時更換外層滲濕敷料,防止污染:造口開放后取左側臥位,粘貼造口袋,并用塑料薄膜將腹部切口與造口隔開,以防流出的糞液污染腹部切口。
2)觀察腸造口:觀察腸造口的活力、高度、形狀、大ilion腸造口功能恢復的情況;觀察有無
造口缺血壞死、出血、回縮、狹窄、脫垂和造口旁疝等并發(fā)癥。
3)保護造口周圍皮膚:經常用中性皂液或氯己定(洗必泰)溶液清洗消毒造口周圍皮膚,再涂復方氧化鋅軟膏:每次造口排便后,以凡士林紗布覆蓋外翻的腸黏膜,外蓋厚敷料。注意觀察造口周圍皮膚有無濕疹、水皰、破潰等。
4)預防造口狹窄:造口處拆線后,每日擴肛l次,持續(xù)3個月。
5)指導患者正確使用人工肛袋:根據造口大小選擇適宜的造口袋3—4個備用,造口袋內充滿l/3排泄物時。應及時清倒或更換造口袋。人工肛袋不宜長期持續(xù)使用,以防造瘺口黏膜及周圍皮膚糜爛。
6)日常生活指導:避免進食產氣或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避免穿緊身衣褲,以免摩擦或壓迫造口:可適當鍛煉和運動j但避免劇烈運動;術后可恢復正常工作,但避免重體力勞動;鼓勵外出旅行及參與社交活動,如造口聯(lián)誼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