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普通型(急性 慢性) 重型: 急性 亞急性
1.急性(普通型)肝炎 無黃疽型:HBV;黃疽型:HAV。
臨床表現(xiàn):①肝大、肝區(qū)疼痛或壓痛; ②血清谷丙轉氨酶↑ ③黃疸
病變:【大體】:肝體積↑,被膜緊張。
【鏡下】: ①肝C變性——胞漿疏松化和氣球樣變。 ②壞死——點狀壞死及嗜酸性小體。③匯管區(qū)及小葉內炎細胞浸潤。
結局:1.痊愈:半年~1年可恢復 2. 轉為慢性:丙型(50%)、乙型
2.慢性(普通型)肝炎: 病程>半年 分型:慢性活動性肝炎 慢性遷徙性肝炎
病變:輕度慢性肝炎:點/灶狀壞死,碎片狀壞死輕,匯管區(qū)纖維↑,小葉結構完整。
中度慢性肝炎:壞死↑ 灶性壞死 碎片壞死重 橋接壞死
重度慢性肝炎:壞死廣泛嚴重, 重度碎片狀壞死, 大片橋接壞死, 肝C不規(guī)則再生, 纖維間隔分割, 假小葉形成
毛玻璃樣肝細胞:LM:肝C漿內充滿嗜酸性細顆粒狀物質(含大量HBsAg),不透明似毛玻璃樣
EM:線狀或小管狀物質積存于內質網池內
IHC:HBsAg陽性
分布:HBSAg攜帶者及慢性肝炎患者肝組織。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發(fā)展迅猛,病死率高。
病理變化:【大體】肝體積↓↓(左葉),重量↓,質柔軟,被膜皺縮。切面呈黃或紅褐色(急性黃色/紅色肝萎縮)。
【鏡下】:①壞死:嚴重、廣泛。肝索解離,溶解→大塊壞死。 ②小葉中央開始壞死→四周,殘留肝C少。
③肝竇擴張充血、出血;枯否C增生肥大。 ④小葉內及匯管區(qū)L和M浸潤。 ⑤肝C再生不明顯。
(2)亞急性重型肝炎
病理變變:【大體】:肝縮小,被膜皺縮,呈黃綠色(亞急性黃色肝萎縮)。
【鏡下】:亞大塊壞死 + 肝C結節(jié)狀再生;原小葉結構喪失;小葉內外炎細胞↑。周邊小膽管增生 + 膽汁淤積→膽栓。
結局:壞死后性肝硬化。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多種原因→肝C變性、壞死、纖維組織↑+ 肝C結節(jié)狀再生→反復交錯進行→肝小葉結構及血液循環(huán)改建→肝臟變形、變硬→肝硬化。
臨床病理類型:
1.門脈性肝硬化(portal cirrhosis):最多見。
病理變化:【大體】:早-中期:肝體積正常/略大,質稍硬。 后期:肝體積↓,重量↓質硬。
彌漫性小結節(jié)(最大<1.0cm),大小相近,薄層纖維包繞。 黃褐色(脂肪變)或黃綠色(淤膽)。
【鏡下】:(1)假小葉(pseudolobule):正常小葉結構破壞,纖維組織廣泛↑+ 肝細胞再生結節(jié)→分割包繞成大小不等、圓形或橢圓形的肝細胞團。
(2)假小葉周纖維組織↑+ 慢性炎C浸潤,小膽管淤膽。 (3)原有肝損害的病變形態(tài)改變可同時存在。
2.壞死后性肝硬化(postnecrotic cirrhosis):
1)病因:乙、丙型亞重肝轉變而來;藥物及化學物質中毒引起。
2)病變:大結節(jié)型和大小結節(jié)混合型肝硬化
【大體】: 肝體積不對稱性↓,重量↓,質地↑變硬。 結節(jié)較大且大小不等;結節(jié)間纖維條索寬大。 結節(jié)呈黃綠或黃褐色。
【鏡下】:正常小葉結構破壞,代之大小不等、形態(tài)不一的假小葉。 假小葉內:肝C變性、壞死 + 膽色素沉著。
假小葉間:纖維間隔較寬,厚薄不均 + 顯著炎性細胞浸潤、小膽管↑。
3.膽汁性肝硬化
臨床病理聯(lián)系:
1.門脈高壓癥1)臨床表現(xiàn):①脾腫大 ②胃腸淤血 ③腹水
、軅戎аh(huán)形成所致并發(fā)癥:食管下段V叢曲張:破裂→引起大嘔血。 直腸V(痔V)叢曲張:破裂→便血→貧血
臍周及腹壁V曲張:→“海蛇頭” 。
2.肝功能不全: (1)睪丸萎縮、男子乳腺發(fā)育癥:雌激素滅活↓→雌激素↑ (2)蜘蛛狀血管痣 (3)出血傾向
(4)黃疸 (5)肝性腦病(肝昏迷)
食管癌
【病理變化】: 好發(fā)于食管中段,下段次之、上段較少?煞譃樵缙诎┖椭型砥诎。
1. 早期癌: 肉眼:分四型:①隱伏型 ②糜爛型 ③斑塊型 ④乳頭型。
鏡下:病變較局限,僅累及粘膜層或粘膜下層,未侵及肌層,無淋巴結轉移。
2.中、晚期癌: 肉眼:分四型 ①髓質型 ②蕈傘型 ③潰瘍型 ④縮窄型
鏡下:組織學類型-①鱗狀細胞癌:最常見 ②腺癌 ③未分化癌,較少見,惡性程度高。
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胃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發(fā)生的惡性腫瘤。
(一)病理變化
1.早期胃癌:癌組織浸潤僅限于粘膜層及粘膜下層者,無論其面積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結轉移。
起源于胃腺頸部和胃小凹底部的干細胞
2.進展期胃癌 1)定義:癌組織浸潤到粘膜下層以下者,或稱中晚期胃癌。
2)肉眼分型: (1)息肉型或蕈傘型:癌組織向粘膜表面生長,呈息肉狀或蕈狀,突入胃腔內。
(2)潰瘍型:癌組織壞死脫落→潰瘍,呈皿狀,邊緣隆起,如火山口。
(3)浸潤型:癌組織向胃壁內呈局限或彌漫浸潤→革囊胃
原發(fā)性肝癌: 由肝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發(fā)生的惡性腫瘤,簡稱肝癌。
病理變化
1.肉眼類型:1)早期肝癌—小肝癌(small liver cancer):單個癌結節(jié)直徑<3cm或結節(jié)數目不超過兩個,其直徑的總和<3cm
2)中晚期肝癌: (1)巨塊型(2)多結節(jié)型(3)彌漫型
2.組織學類型: (1)肝細胞癌 (2)肝內膽管細胞癌 由肝內膽管上皮發(fā)生的癌,多為腺癌或單純
(3)混合細胞型肝癌
病因: 1.病毒性肝炎:HBV ,HCV 2.肝硬化: 壞死后性肝硬化 3.真菌及其毒素:黃曲霉菌及其毒素
4.亞硝胺類化合物 5.寄生蟲感染
大腸癌; 好發(fā)部位:直腸
分類: (1)早期大腸癌: 指癌組織局限于粘膜層及粘膜下層,一般無淋巴結轉移,5-10%的粘膜下層癌可伴局部淋巴結轉移。
類型:息肉隆起型 扁平隆起型 扁平隆起伴潰瘍型
(2) 中晚期大腸癌: 隆起型 潰瘍型 浸潤型 膠樣型
組織學類型: (1)腺癌: 乳頭狀腺癌 管狀腺癌 粘液腺癌 印戒細胞癌 (2)未分化癌 (3)腺鱗癌 (4)鱗狀細胞癌
例題:
1.關于返流性食管炎的描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胃、十二指腸內容物返流引起 B.多屬于急性炎癥 C.病變粘膜充血、水腫、潰瘍等
D.可引起B(yǎng)arrett食管 E.長期病變可致食管變形和狹窄
2.以粘膜固有層腺體減少和常伴有腸上皮化生為特征的慢性胃炎屬于
A.慢性肥厚性胃炎 B.慢性淺表性胃炎 C.慢性萎縮性胃炎
D.慢性疣狀胃炎 E.慢性嗜酸性胃炎
3.B型慢性萎縮性胃炎好發(fā)于
A.賁門部 B.胃底 C.胃體 D.胃竇部 E.幽門部
4.以下哪項不是慢性胃潰瘍的形態(tài)特點
A.常為單個 B.邊緣整齊 C.底部平坦 D.往往較為表淺 E.多位于小彎側
參考答案
1、B 2、C 3、D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