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執(zhí)業(yè)醫(yī)師 >> 臨床助理醫(yī)師 >> 考試輔導 >> 文章內容

      2016年臨床助理醫(yī)師婦產科內部輔導講義:第六章正常分娩

         2016-02-24 11:21:51   【

      第六章 正常分娩 

      第一節(jié) 決定分娩的三因素

        一、 產力

        將胎兒及其附屬物從子宮內逼出的力量產力。

        包括子宮收縮力、腹肌及膈肌收縮力和肛提肌收縮力。

        1.子宮收縮力

        是臨產后的主要產力,貫穿于分娩全過程。臨產后的宮縮能使宮頸管短縮消失、宮口擴張、先露下降和胎盤娩出,其特點有:

        (1)節(jié)律性:宮縮的節(jié)律性是臨產的重要標志。

        (2)對稱性:自兩側宮角部(受起搏點控制),以微波形式均勻協(xié)調地向宮底中線集中,左右對稱向子宮下段擴散至全子宮。醫(yī)學.全在.線

        (3)極性:宮縮以宮底部最強、最持久。

        (4)縮復作用:收縮時,肌纖維縮短變寬,收縮后肌纖維不能恢復到原來長度,經過反復收縮,肌纖維越來越短。

        2.腹肌及膈肌收縮力

        是第二產程娩出胎兒重要輔助力量,還可促使胎盤娩出。

        3.肛提肌收縮力

        協(xié)助胎先露部在盆腔進行內旋轉,協(xié)助胎頭仰伸及娩出和胎盤娩出。

        二、產道

        產道是胎兒娩出的通道,分為骨產道與軟產道兩部分。

        1.骨產道

        (1)骨盆入口平面:其前方為恥骨聯(lián)合上緣,兩側為髂恥緣,后方為骶岬。

       、偃肟谇昂髲剑阂卜Q真結合徑。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中點至骶岬前緣正中間的距離,平均值約為11cm,是胎先露部進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徑線,其長短與分娩的關系密切。

       、谌肟跈M徑:左右髂恥緣間的最大距離,平均值約為13cm。

       、廴肟谛睆剑浩骄导s為12.75cm。

        (2)骨盆最大平面:此平面為骨盆腔內最寬大部分,無產科臨床重要性。

        (3)中骨盆平面:即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有兩條徑線。

        ①中骨盆前后徑:平均值約為11.5cm。

       、谥泄桥铏M徑:也稱坐骨棘間徑。兩坐骨棘間的距離,平均值為10cm,是胎先露部通過中骨盆的重要徑線,其長短與分娩關系密切。

        (4)骨盆出口平面:即骨盆腔的下口。

       、俪隹谇昂髲剑簮u骨聯(lián)合下緣至骶尾關節(jié)間的距離,平均值為11.5cm。

       、诔隹跈M徑:也稱坐骨結節(jié)間徑。兩坐骨結節(jié)間的距離,平均值為9cm,是胎先露部通過骨盆出口的徑線,其長短與分娩的關系密切。

       、鄢隹谇笆笭顝剑浩骄禐6cm。

       、艹隹诤笫笭顝剑瑚疚碴P節(jié)至坐骨結節(jié)間徑中點間的距離,平均值為8.5cm。若出口橫徑〈9cm,測出口后矢狀徑,兩徑之和>15cm時,一般大小的胎頭可通過后三角區(qū)經陰道娩出。

        (5)骨盆軸與骨盆傾斜度

       、俟桥栎S:連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點的曲線,

       、诠桥鑳A斜度:一般為60°。若角度過大,常影響胎頭銜接。

        2.軟產道

        由子宮下段、宮頸、陰道及骨盆底軟組織構成的管道。

        (1)子宮下段的形成:子宮下段由子宮峽部形成。臨產后的規(guī)律宮縮使子宮下段拉長達7~10cm。子宮肌纖維的縮復上段厚,下段薄形成環(huán)狀隆起→生理縮復環(huán)。

        (2)宮頸的變化

       、 宮頸管消失:

       、趯m口擴張:是子宮收縮及縮復向上牽拉的結果。

        (3)骨盆底、陰道及會陰的變化

        陰道粘膜皺襞展平,會陰體變薄。

        三、胎兒

        1.胎兒大小

        在分娩過程中,胎兒大小是決定分娩難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1)胎頭顱骨:由兩塊頂骨、額骨、顳骨及一塊枕骨構成。通過顱骨輕度移位重疊使頭顱變形,以利胎兒娩出。

        (2)胎頭徑線:①雙頂徑:平均長度約9.3cm;②枕額徑:胎頭以此徑銜接,妊娠足月時平均約11.3cm;③枕下前囟徑:平均約9.5cm。

        2.胎位

        胎體縱軸與骨盆軸相一致時為縱產式(頭先露或臀先露)。矢狀縫和囟門是確定胎位的重要標志。

        3.胎兒畸形

        胎兒發(fā)育異常,如腦積水、聯(lián)體兒等,由于胎頭或胎體過大,通過產道常發(fā)生困難。

        第二節(jié) 枕先露的分娩機制

        是指胎兒先露部隨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態(tài),被動進行一連串適應性轉動,以最小徑線通過產道的全過程。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機制為例。

        1.銜接

        胎頭雙頂徑進入骨盆入口平面,胎頭顱骨最低點接近或達到坐骨棘水平,稱為銜接。胎頭以枕額徑進入骨盆入口,胎頭矢狀縫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徑上,胎頭枕骨在骨盆左前方。

        2.下降

        胎頭沿骨盆軸前進的動作稱為下降。促使胎頭下降的因素有:

        (1)宮縮時通過羊水傳導,壓力經胎軸傳至胎頭;

        (2)宮縮時宮底直接壓迫胎臀;

        (3)胎體伸直伸長;

        (4)腹肌收縮使腹壓增加。

        3.俯屈

        原半俯屈的胎頭枕部遇肛提肌阻力,變胎頭銜接時的枕額周徑為枕下前囟周徑,以適應產道。

        4.內旋轉

        胎頭圍繞骨盆縱軸旋轉,使其矢狀縫與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徑相一致的動作稱為內旋轉。胎頭于第一產程末完成內旋轉動作。

        5.仰伸

        胎頭以恥骨弓為支點,使胎頭仰伸,胎兒雙肩徑沿左斜徑進入骨盆入口。

        6.復位及外旋轉

        胎頭枕部向左旋轉45度稱為復位。前(右)肩向前向中線旋轉45度時,胎兒雙肩徑轉成骨盆出口前后徑相一致的方向,胎頭枕部需在外繼續(xù)向左旋轉45度以保持胎頭與胎肩的垂直關系,稱為外旋轉。

        7.胎肩及胎兒娩出

        外旋轉后,胎兒前(右)肩在恥骨弓下先娩出,隨即后(左)肩從會陰前緣娩出

      12
      糾錯評論責編:duoduo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examw.cn

      • 2016年環(huán)球網校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單科基礎強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環(huán)球網校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班次報名
        ¥200.00
      • 2016年環(huán)球網校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輔導精品套餐報名
        ¥650.00
      • 2016年環(huán)球網校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單科基礎強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環(huán)球網校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全科輔導班報名
        ¥200.00
      • 1
      • 2
      • 3
      • 4
      • 5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考試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