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心理社會因素與心身疾病
1.心理活動對生理活動的影響:心理活動是腦的功能,也可通過腦影響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從而調節(jié)機體各器官的活動,如:憤怒的情緒在腦產生后,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及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引起血壓升高、胃腸道抑制、胃腸腺分泌減少等一系列生理反應。
2.人格也可通過經常影響心境、情緒、認知方式等對生理活動產生持續(xù)影響,發(fā)生心身疾病。
3.緊張、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方式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車禍、自殺。壓抑、槍支的社會生活方式也易導致心身疾病。
4.心理生理活動統(tǒng)一。心是占支配、主要的方面,身是從屬、次要的另一方面。二者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相互依從,作為整體對外界產生心身兩方面的反應。如任意刺激在引起生理變化的同時也引起心理變化;腦的任一部位的損傷在引起生理功能障礙的同時也引起心理變化。腦是調控各種生理活動的司令部,同時也是產生各種心理活動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