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以下哪種病理改變多見于天皰瘡
A、黏膜下纖維化
B、基底細胞液化
C、基底細胞空泡性變
D、上皮異常增生
E、棘層松解
32、下列對棘層松解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上皮棘層細胞間橋溶解,棘層形成裂隙或皰
B、上皮棘層細胞減少,上皮層變薄
C、棘層增厚,不規(guī)則
D、黏膜或皮膚的角化層過度增厚
E、上皮淺層破壞,未侵犯上皮全層
33、潰瘍的定義為
A、上皮表層壞死或脫落
B、上皮淺層壞死或脫落
C、上皮及上皮下壞死或脫落
D、上皮下壞死或脫落
E、以上都不是
34、關(guān)于糜爛和潰瘍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糜爛是上皮淺層破壞,侵犯到上皮全層
B、深層潰瘍?nèi)筮z留瘢痕
C、潰瘍是黏膜或皮膚表層壞死而脫落形成凹陷
D、糜爛愈后不遺留瘢痕
E、淺層潰瘍只破壞上皮層
35、黏膜或皮膚表層壞死而脫落形成凹陷為
A、潰瘍
B、糜爛
C、皸裂
D、假膜
E、棘層松解
36、上皮淺層破壞,未侵犯上皮全層為
A、潰瘍
B、糜爛
C、皸裂
D、假膜
E、棘層松解
37、為早期發(fā)現(xiàn)潰瘍惡性病變,檢查時應(yīng)注意的事項中,除外的是
A、邊緣是否整齊
B、有無假膜形成
C、是否向四周浸潤
D、基底部有無硬結(jié)
E、愈合后是否留下瘢痕
38、上皮基層下皰常見于
A、紅斑
B、紅斑狼瘡
C、天皰瘡
D、類天皰瘡
E、白斑
39、以下關(guān)于基層下皰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可見于多形滲出性紅斑
B、皰在基底層之下
C、可見于天皰瘡
D、基底細胞變性
E、上皮全層與固有層分離
40、臨床上出現(xiàn)周緣擴展現(xiàn)象和尼氏征陽性的病變是
A、膿皰
B、血皰
C、水皰
D、基層下皰
E、棘層內(nèi)皰
41、棘層內(nèi)皰常見于
A、肉芽腫性唇炎
B、扁平苔蘚
C、天皰瘡
D、紅斑
E、白斑
42、以下關(guān)于棘層內(nèi)皰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可見于良性類天皰瘡
B、有棘層松解
C、可見于病毒性水皰
D、皰在上皮的棘層內(nèi)或在基底層上
E、上皮細胞失去黏附力而彼此分離
43、皰在上皮的棘層內(nèi)或在基底層之上,有棘層松解,為以下哪種病理表現(xiàn)
A、基層下皰
B、棘層松解
C、角化不良
D、異常增生
E、棘層內(nèi)皰
44、皰在基底層之下,基底細胞變性,使上皮全層與固有層分離為以下哪項病變的表述
A、棘層內(nèi)皰
B、棘層松解
C、角化不良
D、異常增生
E、基層下皰
45、多形性滲出性紅斑的基本病理表現(xiàn)是
A、棘層內(nèi)皰
B、基層下皰
C、角化不良
D、異常增生
E、棘層松解
二、B
1、A.多形性紅斑
B.扁平苔蘚
C.慢性盤狀紅斑狼瘡
D.念珠菌病
E.皰疹性口炎
<1> 、病變處做涂片檢查,可見PAS染色強陽性,呈玫瑰紅色的孢子,可以診斷為
A B C D E
<2> 、皰在基底層之下,基底細胞變性,使上皮全層與固有層分離,見于
A B C D E
2、A.天皰瘡
B.白斑
C.扁平苔蘚
D.紅斑
E.良性黏膜類天皰瘡
<1> 、直接免疫熒光染色技術(shù),可見黏膜病變部位及相鄰部位的上皮棘層細胞層呈翠綠色的網(wǎng)狀熒光帶圖形,為以上哪種疾病
A B C D E
<2> 、直接免疫熒光染色技術(shù),可見黏膜病變部位的上皮基底膜區(qū)域有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沉淀,呈翠綠色的網(wǎng)狀熒光帶,為以上哪種疾病
A B C D E
3、A.慢性盤狀紅斑狼瘡
B.良性黏膜類天皰瘡
C.扁平苔蘚
D.白斑
E.紅斑
<1> 、上皮有過度角化,粒層明顯,角化層剝脫,可見角質(zhì)栓塞,棘層變薄,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基底膜不清晰,是以上哪種疾病的病理表現(xiàn)
A B C D E
<2> 、上皮不全角化,棘層增生,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形成上皮下皰的是以上哪種疾病的病理表現(xiàn)
A B C D E
4、A.扁平苔蘚
B.紅斑
C.白斑
D.天皰瘡
E.黏膜下纖維化
<1> 、以上哪種疾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為上皮增生,有過度正角化或過度不全角化或者混合角化
A B C D E
<2> 、以上哪種疾病的上皮的棘層、基底層或黏膜固有層可見橢圓形或卵圓形的膠樣小體
A B C D E
5、A.棘層內(nèi)皰
B.潰瘍
C.角化不良
D.異常增生
E.糜爛
<1> 、黏膜或皮膚表層壞死而脫落形成凹陷為
A B C D E
<2> 、上皮淺層破壞,未侵犯上皮全層為
A B C D E
6、A.基底細胞空泡變性
B.棘層松解
C.角化不良
D.異常增生
E.皰
<1> 、基底細胞內(nèi)水腫,胞質(zhì)呈空泡狀,屬于以上哪項的病理表現(xiàn)
A B C D E
<2> 、上皮棘層細胞間出現(xiàn)病變導(dǎo)致的棘細胞解離,為以上哪項的病理表現(xiàn)
A B C D E
7、A.棘層內(nèi)皰
B.棘層松解
C.角化不良
D.異常增生
E.基層下皰
<1> 、天皰瘡皰的形成機制是
A B C D E
<2> 、見于天皰瘡,也見于病毒性水皰的病理表現(xiàn)為
A B C D E
8、A.棘層內(nèi)皰
B.基層下皰
C.角化不良
D.異常增生
E.糜爛
<1> 、上皮淺層破壞,未侵犯上皮全層,稱為
A B C D E
<2> 、黏膜良性類天皰瘡可見,其基底細胞變性,使上皮全層與固有層分離,稱為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