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①脊髓可完成一些簡單的反射活動,如排尿反射等。高位截癱的病人,由于高位脊髓受損,骶部排尿中樞的活動不能得到高位中樞的控制,雖然脊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好,但仍可出現(xiàn)尿失禁。②骶段脊髓受損將引起盆神經(jīng)(排尿反射的傳出神經(jīng))功能障礙,導(dǎo)致尿潴留。無尿、少尿為腎功能不全的表現(xiàn)。尿崩癥為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少或缺乏所致。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腎對物質(zhì)的排出是通過腎小球濾過、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而完成的。因此,若某物質(zhì)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該物質(zhì)在腎小管既不被重吸收,也被不分泌,則該物質(zhì)的清除率二腎小球濾過率。這種物質(zhì)即為測定腎小球濾過率的理想物質(zhì),菊粉就是符合這一條件的物質(zhì)。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當超過腎糖閾及腎小管的最大重吸收能力時,葡萄糖不能被腎小管完全重吸收,腎小管溶質(zhì)濃度增高,形成滲透性利尿,導(dǎo)致尿量增多。因此,引起血糖增高的原因都可引起滲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多。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以繼發(fā)性主動轉(zhuǎn)運的方式被重吸收的,而不是經(jīng)通道的易化擴散進行重吸收。
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由于血漿白蛋白分子量大,且?guī)ж撾姾桑虼耸軝C械屏障和電荷屏障的阻礙,不能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
6、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腎小球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血管平滑肌受交感神經(jīng)支配。腎交感神經(jīng)興奮時,神經(jīng)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α受體,可使腎血管強烈收縮,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下降,腎小球有效濾域壓降低,尿量減少。
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據(jù)公式: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nèi)壓),低白蛋白血癥,血漿膠體滲透壓減小,腎小球濾過率增大。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據(jù)公式: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nèi)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增大,腎小球濾過率減小。
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休克,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減少。根據(jù)公式: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nèi)壓)可推算,BDE使腎小球濾過增加。A項腎小球腎炎,濾過膜通透性增加。
1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近曲小管是大部分物質(zhì)的主要吸收部位。
1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升高,血漿滲透壓升高,使組織中的水分回吸收到血管內(nèi),同時在腎小管腔內(nèi)造成高滲狀態(tài),減少水、納的重吸收而使尿量增多。因此選C。
1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腎糖閾是不出現(xiàn)尿糖的最高血糖濃度值,故選A。
1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用血漿清除率的方法可以推測腎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血漿清除率>腎小球率過濾→能濾過,能分泌,不確定能不能重吸收。
1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腎不可能完全清除某種物質(zhì),所以清除率不是一個準確的數(shù)值。
1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用血漿清除率的方法可以推測腎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如果完全不能被重吸收,如菊粉,那么腎清除率應(yīng)該為125ml/min,故判斷這個物質(zhì)必定能重吸收,但不能確定能否分泌
1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原尿中的HCO3-因為不易通過管腔膜而與分泌的H+結(jié)合成H2CO3,H2CO3再分解為CO2和H2O,前者是高度脂溶性物質(zhì),可迅速通過管腔膜進入上皮細胞而被重吸收,可見,在近曲小管,HCO3-重吸收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而近曲小管有約85%的HCO3-重吸收,故B、D、E都正確
1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管升壓素只調(diào)節(jié)水的重吸收,而醛固酮只在遠曲小管凋節(jié)Na+和K+的重吸收,故A、D錯誤;而對葡萄糖的重吸收完全是不同的膜轉(zhuǎn)運蛋白,故對Na+和水的重吸收沒有絲毫的影響。近曲小管重吸收約65%的Na+和水,故C和E錯誤
1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H+的分泌是由Na+-H+交換體和質(zhì)子泵完成的,可發(fā)生于全部腎小管,小管上皮細胞代謝產(chǎn)生的NH3是脂溶性的,它與H+的分泌密切相關(guān),H+的分泌可以促進NH3的分泌。細胞內(nèi)的二氧化碳和水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生成H2CO3,后者解離成H+和HCO3-,前者由質(zhì)子泵泵入原尿中,后者通過基側(cè)膜回到血液
1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腎小管包括近端小管、髓袢、遠端小管。葡萄糖的吸收主要是在近端小管
2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Na+-葡萄糖的同向轉(zhuǎn)運:Na+順電化學(xué)梯度進入上皮細胞內(nèi),釋放能量的同時由Na+-葡萄糖同向轉(zhuǎn)運體將葡萄糖轉(zhuǎn)運至細胞內(nèi),糖通過易化擴散從基側(cè)膜進入血液。
2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近端小管的小管液是以等滲的方式重吸收,也就是說水伴隨溶質(zhì)一起被重吸收。隨著Na+、Cl-、 HCO3-、葡糖糖、氨基酸的重吸收,造成了小管上皮細胞間隙內(nèi)滲透壓升高,在此滲透壓的作用下水不斷從小管液進入上皮細胞,再從上皮細胞進入細胞間隙。并造成管周組織間隙靜水壓升高,加上管周毛細血管內(nèi)靜水壓較低,膠體滲透壓較高,水便進入毛細血管而被重吸收
2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重吸收機制以CO2擴散的形式進行。小管液中HCO3-不易透過管腔膜,它與上述Na+-H+交換分泌到管腔內(nèi)的H+結(jié)合生成H2CO3,H2CO3迅速分解為CO2和H2O,CO2擴散入上皮細胞,細胞內(nèi)含有豐富的碳酸酐酶,在此酶的作用下,CO2即與細胞內(nèi)的H2O結(jié)合生成H2CO3,H2CO3又解離成HCO3-和H+,而與Na+一起轉(zhuǎn)運回血
2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要注意理解解析腎小管對H+分泌是和對鉀離子的重吸收相偶聯(lián)的(氫鉀交換),故H+分泌增加會引起腎小管對鉀的重吸收增加。鉀吸收增加了,自然會引起分泌減少,因此不會引起K+分泌增加
2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球管平衡近端小管對腎小球濾過液的定比重吸收。即濾過液的重吸收始終占腎小球濾過量的65%~70%左右。其生理意義在于使尿量不至于因腎小球的濾過增減而出現(xiàn)大幅度的變動
2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不出現(xiàn)糖尿的最高血糖濃度(一般為180mg/100ml),稱為腎糖閾
2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正常情況下,腎小管存在鉀鈉交換和氫鈉交換,在代謝性酸中毒的患者由于體內(nèi)氫離子增加,腎小管開始增加氫離子和氨的排除,此時氫鈉交換增加,而相應(yīng)的鉀納鈉交換減少,使得患者體內(nèi)鉀排除減少,從而引起血鉀升高
2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在腎小球過濾的過程中,腎小球有效濾過壓是腎小球濾過的動力,由于濾過后的液體中蛋白質(zhì)濃度極低,其膠體滲透壓可忽略不計,因此形成原尿的力為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和囊內(nèi)壓,在這三種力中后兩者是阻礙濾過的壓力,因此腎小球有效濾過壓等于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nèi)壓
2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有濾過膜的通透性和面積、有效濾過壓和腎血漿流量,其中,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升高都會導(dǎo)致腎小球濾過壓增加,而血漿晶體滲透壓和原尿的晶體滲透壓相等,不會對腎小球濾過率產(chǎn)生影響
2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腎小球內(nèi)液體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nèi)壓)
腎小球有效濾過率: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腎小囊囊內(nèi)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血漿流量
3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腎炎患者出現(xiàn)蛋白尿理解為腎小球源性蛋白尿。血漿中的蛋白主要帶負電荷,腎小球病變時,腎小球濾過膜細胞孔隙增大,濾過膜表面的粘多糖減少或消失,正常時極少濾過的帶負電荷的分子如白蛋白大量通過通透性增高的濾過膜而出現(xiàn)蛋白尿。腎小球濾過膜GBM由復(fù)雜三層構(gòu)成,具有大小選擇性和電荷選擇性
3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單位時間內(nèi)(每分鐘)兩腎生成的超濾液量
3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排尿是一個反射過程,但受高位中樞的隨意控制
3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當膀胱內(nèi)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400~500ml)時,牽張感受器興奮,沖動沿盆神經(jīng)傳入,到達骶髓排尿反射初級中樞;同時也上傳至腦干和大腦皮層排尿反射的高位中樞,產(chǎn)生排尿欲。若條件允許,沖動沿盆神經(jīng)傳出,引起逼尿肌收縮、尿道內(nèi)括約肌松弛,于是尿液進入后尿道。此時,尿液還可以刺激尿道的感受器,沖動再次傳入脊髓排尿中樞,進一步加強其活動,使尿道外括約肌開放,于是尿液被膀胱內(nèi)壓驅(qū)出。這是一個正反饋活動,直至膀胱內(nèi)尿液排完為止
3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小管液中的溶質(zhì)所形成的滲透壓是對抗腎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如果小管液內(nèi)未被吸收的溶質(zhì)濃度增高,造成小管液的滲透壓增大,將會妨礙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由此而引起的利尿作用,稱為滲透性利尿。例如本題中給兔子靜脈注射高濃度的葡萄糖后,腎小管不能將它們完全重吸收,因此小管液中溶質(zhì)濃度升高,使尿量增多
3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循環(huán)血量減少,使腎動脈壓下降,流經(jīng)致密斑的鈉負荷減小,交感神經(jīng)興奮等,刺激腎素釋放,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刺激醛固酮分泌,Na+主動重吸收增加,Cl-和H2O隨之等滲重吸收,使循環(huán)血量恢復(fù),為負反饋調(diào)節(jié)。還有一種調(diào)節(jié)方式是血K+和血Na+濃度,血K+濃度升高或血Na+濃度降低可直接刺激腎上腺皮質(zhì)束狀帶、網(wǎng)狀帶分泌醛固酮
3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當人體劇烈運動的時候,交感神經(jīng)興奮,腎臟血管收縮,從而導(dǎo)致腎血流量減少,故導(dǎo)致尿量減少
3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人體大量出汗時,體液喪失,機體缺水,此時血漿滲透壓上升刺激了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導(dǎo)致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增加,而ADH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水的通透性,從而增加了水的重吸收量,使尿液濃縮,尿量減少
3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腎血流量的神經(jīng)和體液調(diào)節(jié):腎血流量的神經(jīng)、體液調(diào)節(jié)使腎血流量與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調(diào)節(jié)相配合。腎交感神經(jīng)活動加強時,引起腎血管收縮,腎血流量減少。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都能使腎血管收縮,腎血流量減少。血管升壓素和血管緊張素等也能使腎血管收縮;前列腺素可使腎血管擴張
3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由于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降低使腎小球濾過率減小,濾出的Na+量也因此而減少,以致到達致密斑的Na+含量下降,于是激活致密斑感受器,后者將信息傳給近球細胞,增加其對腎素的釋放量
4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保鈉排鉀,務(wù)必熟記
4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三者是一個相連的作用系統(tǒng),稱為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腎素釋放受多方面因素的調(diào)節(jié),當動脈血壓降低,循環(huán)血量減少時,交感神經(jīng)興奮,致密斑感受器興奮,入球小動脈的血壓和血流量均減少,對入球小動脈的牽張刺激減弱,激活了管壁的牽張感受器,促進球旁細胞釋放腎素。同時,腎小球濾過率隨腎血流量減少而減少,流過致密斑的鈉離子濃度減少,致密斑被激活,轉(zhuǎn)而促進球旁細胞釋放腎素。球旁細胞受交感神經(jīng)支配,交感神經(jīng)興奮,增加腎素釋放
4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劇烈運動時尿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液的重新分配,即血液優(yōu)先供應(yīng)心腦、骨骼肌,此時腎臟灌注量減少,導(dǎo)致尿量減少
4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腎素由球旁細胞分泌,球旁細胞又叫顆粒細胞
二、A2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給家兔靜脈內(nèi)注人葡萄糖,血糖升高,當超過腎糖閾及腎小管的最大重吸收能力時,葡萄糖不能被腎小管完全重吸收,腎小管溶質(zhì)濃度增高,形成滲透性利尿,導(dǎo)致尿量增多。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給家兔靜脈內(nèi)注人葡萄糖,血糖升高,當超過腎糖閾及腎小管的最大重吸收能力時,葡萄糖不能被腎小管完全重吸收,腎小管溶質(zhì)濃度增高,形成滲透性利尿,導(dǎo)致尿量增多。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腎對鉀的排出主要取決于遠端小管和集合管鉀的分泌量。當缺氧酸中毒時,腎小管上皮細胞鈉泵活性降低,鉀分泌減少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乙酰唑胺抑制碳酸酐酶活性后,細胞內(nèi)H+生成減少,H+-Na+交換減弱,可使K+-Na+交換增強,血中K+濃度下降。乙酰唑胺抑制近曲小管85%的HCO3-的重吸收,由于Na+近曲小管與HCO3-結(jié)合排出,因此可減少近曲小管內(nèi)Na+的重吸收。但是,集合管內(nèi)Na+重吸收機會增加,相應(yīng)增加K+的分泌(Na+-K+交換增多)。因此,本藥使尿中HCO3-、K+和水的排出增加。乙酰唑胺由于消耗了體內(nèi)貯存的HCO3-可導(dǎo)致高氯性酸中毒
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呋塞米主要通過抑制腎小管髓袢厚壁段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結(jié)果管腔液Na+、CI-濃度升高(選項E依據(jù)于此),而髓質(zhì)間液Na+、CI-濃度降低,使?jié)B透壓梯度差降低,腎小管濃縮功能下降,從而導(dǎo)致水、Na+、CI-排泄增多。由于Na+重吸收減少,遠端小管Na+濃度升高,促進Na+-K+和、Na+-H+交換增加,K+和H+排出增多。呋塞米可能還能抑制近端小管和遠端小管對Na+、Cl-的重吸收,促進遠端小管分泌K+
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腎小球內(nèi)液體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nèi)壓)
腎小球有效濾過率: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腎小囊囊內(nèi)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血漿流量。注射去甲腎上腺素,以α受體激動為主。α受體激動所致的血管收縮的范圍很廣,以皮膚、黏膜血管、腎小球為最明顯,其次為腦、肝、腸系膜、骨骼肌等,繼心臟興奮后心肌代謝產(chǎn)物腺苷增多,腺苷能促使冠狀動脈擴張。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有效濾過率降低
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管升壓素又稱抗利尿激素,是由9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小肽,由下丘腦的視上核和視旁核的神經(jīng)元分泌。它在細胞體中合成,經(jīng)下丘腦-垂體束被運輸?shù)缴窠?jīng)垂體然后釋放出來。它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水的通透性,從而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濃縮,尿量減少(抗利尿)
三、B
1、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一次飲用大量清水會使血漿滲透壓降低,引起ADH的分泌減少,水在腎小管的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加,稱為水利尿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下丘腦視上核受損引起引起ADH分泌障礙。
尿崩癥(diabetes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VP)又稱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稱中樞性或垂體性尿崩癥),或腎臟對血管加壓素反應(yīng)缺陷(又稱腎性尿崩癥)而引起的一組癥群,其特點是多尿、煩渴、低比重尿和低滲尿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甘露醇能被腎小球濾出,但不能被腎小管重吸收,增加了小管液的滲透壓,減少了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稱為滲透性利尿。滲透性利尿是由于在血漿、腎小球濾液和腎小管腔液中形成高滲透壓,阻止腎小管對原尿的再吸收,尿量增多。糖尿病病人出現(xiàn)多尿即由滲透性利尿所致。例如:醫(yī)學(xué)臨床上使用甘露醇,就是因為腎小管不能重吸收甘露醇,從而提高了腎小管液的溶質(zhì)濃度,可達到滲透性利尿的目的,臨床應(yīng)用于消除水腫
2、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調(diào)節(jié)遠曲小管、集合管對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ADH(抗利尿激素),又稱為血管加壓素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S)是調(diào)節(jié)血壓和水電解質(zhì)平衡的一個重要機制。
腎素是一種水解蛋白酶,由腎臟入球小動脈的近球細胞合成,貯存并釋放到血液中,它直接作用于肝臟所分泌的血管緊張素原(α2球蛋白),使血管緊張素原轉(zhuǎn)變成血管緊張素Ⅰ。血管緊張素Ⅰ是一種10肽物質(zhì),在正常血漿濃度下無生理活性,經(jīng)過肺、腎等臟器時,在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緊張素Ⅱ(8肽),此酶又稱激肽酶Ⅱ,尚有降解緩激肽的作用。血管緊張素Ⅱ可經(jīng)酶作用,脫去一個天門冬氨酸,轉(zhuǎn)化為血管緊張素Ⅲ(7肽)。血管緊張素Ⅱ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有強烈的收縮血管作用,其加壓作用約為腎上腺素的10~40倍,而且可通過刺激腎上腺皮質(zhì)球狀帶,促使醛固酮分泌,潴留水鈉,刺激交感神經(jīng)節(jié)增加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經(jīng)遞質(zhì)和提高特異性受體的活性等,使血壓升高。它還可反饋性地抑制腎臟分泌腎素和刺激腎臟分泌前列腺素,使血壓保持在正常水平。這個從腎素開始到生成醛固酮為止的調(diào)節(jié)機制,稱為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具有調(diào)節(jié)血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