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單選題]酶的競爭性抑制特點是
A.Km增加VmAx不變
B.Km增加VmAx增加
C.Km不變VmAx增加
D.Km不變VmAx降低
E.Km降低VmAx降低
[答案]A
[解析]1.競爭性抑制通過增加底物濃度可以逆轉的一種酶抑制類型。一個競爭性抑制劑通常與正常的底物或配體競爭同一個蛋白質的結合部位。這種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變。2.非競爭性抑制抑制劑不僅與游離酶結合,也可以與酶-底物復合物結合的一種酶促反應抑制作用。這種抑制使得Vmax變小,但Km不變。
2[.單選題]下列有關Vmax的敘述中,哪一項是正確的
A.VmAx是酶完全被底物飽和時的反應速度
B.競爭性抑制時VmAx減少
C.非競爭抑制時VmAx增加
D.反競爭抑制時VmAx增加
E.VmAx與底物濃度無關
[答案]A
[解析]當?shù)孜餄舛容^低時,反應速度的增加與底物濃度的增加成正比(一級反應);此后,隨底物濃度的增加,反應速度的增加量逐漸減少(混合級反應);最后,當?shù)孜餄舛仍黾拥揭欢繒r,反應速度達到一最大值,不再隨底物濃度的增加而增加(零級反應)。競爭性抑制:通過增加底物濃度可以逆轉的一種酶抑制類型。一個競爭性抑制劑通常與正常的底物或配體競爭同一個蛋白質的結合部位。這種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變。非競爭性抑制:抑制劑不僅與游離酶結合,也可以與酶-底物復合物結合的一種酶促反應抑制作用。這種抑制使得Vmax變小,但Km不變。反競爭性抑制:抑制劑只與酶-底物復合物結合,而不與游離酶結合的一種酶促反應抑制作用。這種抑制作用使得Vmax,Km都變小,但Vmax/Km比值不變。
3[.單選題]酶的非競爭性抑制特點是
A.Km增加VmAx不變
B.Km增加VmAx增加
C.Km不變VmAx增加
D.Km不變VmAx降低
E.Km降低VmAx降低
[答案]D
[解析]1.競爭性抑制:通過增加底物濃度可以逆轉的一種酶抑制類型。一個競爭性抑制劑通常與正常的底物或配體競爭同一個蛋白質的結合部位。這種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變。2.非競爭性抑制:抑制劑不僅與游離酶結合,也可以與酶-底物復合物結合的一種酶促反應抑制作用。這種抑制使得Vmax變小,但Km不變。
4[.單選題]參與一碳單位代謝的維生素是
A.維生素B1
B.維生素B2
C.維生素PP
D.葉酸
E.泛酸
[答案]D
[解析]一碳單位概念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謝過程可以產(chǎn)生含有一個碳原@##
5[.單選題]核酶是
A.具有相同催化作用的酶
B.酶的前體
C.決定酶促反應的輔助因子
D.有催化活性的RNA
E.能夠改變酶的空間構想的調節(jié)劑
[答案]D
[解析]A是同工酶;B是酶原;C是輔酶;E是干擾項。核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6[.單選題]輔酶中含有的維生素,哪一組是正確的
A.焦磷酸硫胺素—VitB2
B.磷酸吡哆醛—VitB6
C.四氫葉酸—VitB12
D.輔酶Ⅰ—VitB2
E.生物素—輔酶Q
[答案]B
[解析]許多酶的輔酶都含有維生素,B是正確的;A應是VitB1;C應是葉酸;D應是尼克酰胺;E應是同輔酶一致,也是生物素。
7[.單選題]下述酶的激活劑特點有誤的是
A.使酶由無活性變?yōu)橛谢钚?/p>
B.激活劑大多為金屬陰離子
C.分為必需激活劑和非必需激活劑
D.Cl-能夠作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劑
E.激活劑通過酶-底物復合物結合參加反應
[答案]B
[解析]激活劑大多數(shù)為金屬陽離子,如鎂、鉀、錳離子等,少數(shù)為陰離子。
8[.單選題]下述有關核酶的特點,錯誤的是
A.具有催化活性
B.又稱CAtAlytiCRNA
C.具有內(nèi)切酶的活性
D.切割位點特異度低
E.對病毒、腫瘤的治療帶來了希望
[答案]D
[解析]核酶具有較高的切割特異度,可以破壞mRNA,抑制基因表達。
9[.單選題]糖代謝中與底物水平磷酸化有關的化合物是
A.3-磷酸甘油醛
B.3-磷酸甘油酸
C.6-磷酸葡萄糖酸
D.1,3-二磷酸甘油酸
E.2-磷酸甘油酸
[答案]D
[解析]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分子中的能量直接以高能鍵形式轉移給ADP生成ATP,這個過程稱為底物水平磷酸化。糖酵解途徑中,1,3-二磷酸甘油酸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基團轉移到ADP分子上生成ATP。1,3-二磷酸甘油酸就是底物,就是1,3-二磷酸甘油酸發(fā)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3-磷酸甘油酸僅是生成物,它沒有進行底物水平磷酸化。所以應選D.1,3-二磷酸甘油酸。
10[.單選題]不能補充血糖的代謝過程是
A.肌糖原分解
B.肝糖原分解
C.糖類食物消化吸收
D.糖異生作用
E.腎小管上皮細胞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A
[解析]A由于缺乏一種酶(肌肉中無分解6-磷酸葡萄糖的磷酸酯酶),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必須先分解產(chǎn)生乳酸,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到肝臟,再在肝臟內(nèi)轉變?yōu)楦翁窃蚍纸獬善咸烟恰?/p>
11[.單選題]下述正常人攝取糖類過多時的幾種代謝途徑中,哪一項是錯誤的
A.糖轉變?yōu)楦视?/p>
B.糖轉變?yōu)榈鞍踪|
C.糖轉變?yōu)橹舅?/p>
D.糖氧化分解成CO2,H2O
E.糖轉變成糖原
[答案]B
[解析]由葡萄糖提供的丙酮酸轉變成草酰乙酸及TCA循環(huán)中的其他二羧酸則可合成一些非必需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等。(注:葡萄糖僅提供了丙酮酸參于了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并不能由葡萄糖轉化為蛋白質)
12[.單選題]含有高能磷酸鍵的糖代謝中間產(chǎn)物是
A.6-磷酸果糖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3-磷酸甘油醛
D.磷酸二羥丙酮
E.6-磷酸葡萄糖
[答案]B
[解析]在糖酵解過程中有2步反應生成ATP,其一是在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下將1,3-二磷酸甘油酸分子上的1個高能磷酸鍵轉移給ADP生成ATP;另1個是丙酮酸激酶催化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高能磷酸鍵轉移給ADP生成ATP。這兩步反應的共同點是底物分子都具有高能鍵,底物分子的高能鍵轉移給ADP生成ATP的方式稱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是ATP的生成方式之一,另一種ATP的生成方式是氧化過程中脫下的氫(以NADH和FADH2形式存在)在線粒體中氧化成水的過程中,釋放的能量推動ADP與磷酸合成為ATP,這種方式稱為氧化磷酸化。
13[.單選題]正常血糖水平時,葡萄糖雖然易透過肝細胞膜,但是葡萄糖主要在肝外各組織中被利用,其原因是
A.各組織中均含有已糖激酶
B.因血糖為正常水平
C.肝中葡萄糖激酶Km比已糖激酶高
D.已糖激酶受產(chǎn)物的反饋抑制
E.肝中存在抑制葡萄糖轉變或利用的因子
[答案]C
[解析]葡萄糖進入細胞后發(fā)生磷酸化反應,生成6-磷酸葡糖。磷酸化后的葡萄糖不能自由通過細胞膜而逸出細胞。催化此反應的是己糖激酶,需要Mg2+。哺乳動物體內(nèi)發(fā)現(xiàn)有4種己糖激酶同工酶(Ⅰ至Ⅳ型)。肝細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稱為葡糖激酶。它對葡萄糖的親和力很低,Km值為10mmol/L左右,而其他己糖激酶Km值在0.1mmol/L左右。此酶的另一個特點是受激素調控。這些特性使葡糖激酶在維持血糖水平和糖代謝中起著重要的生理作用。己糖激酶專一性不強,受葡萄糖-6-磷酸和ADP的抑制,葡萄糖激酶只作用于葡萄糖,對葡萄糖的Km大,不受葡萄糖-6-磷酸抑制。己糖激酶KM小,親和性很強,只有葡萄糖濃度很高時后者才起作用。
14[.單選題]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mmol/L)
A.0~2
B.2~4
C.4~6
D.6~8
E.8~10
[答案]C
[解析]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為3.9~6.1mmol/l(八版診斷學數(shù)值)和本題目C接近,考題有時候往往就這樣給出的范圍和正常值范圍不同,我們在做題時只需要選擇5個選項中,最接近的一個即可。
15[.單選題]糖蛋白的多肽鏈骨架上共價連接了一些寡糖鏈,其中常見的單糖有7種,下列單糖中不常見的單糖是
A.葡萄糖
B.半乳糖
C.果糖
D.甘露糖
E.巖藻糖
[答案]C
[解析]C不常見,組成糖蛋白糖鏈的單糖有7種: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N-乙酰氨基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巖藻糖和N-乙酰神經(jīng)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