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超家族
應用DNA序列分析和X晶體衍射分析等研究表明,許多細胞膜表面和機體某些蛋白質分子,其多肽鏈折疊方式與Ig折疊相似,在DNA水平和氨基酸序列上與IgV區(qū)或C區(qū)有較多的同源性,它們可能從同一原始祖先基因往復制和突變衍生而來。編碼這些多肽鏈的基因稱為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lmmaneglobulin gene superfamily),這一基因超家族所編碼的產物稱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lmmane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組成
由于細胞表面標記,單克隆抗體以及基因工程研究的進展,近年來發(fā)現屬于IGSF的成員已達近百種,主要包括:
1、T,B細胞抗原識別受體和信號傳守分子。
2、MHC及相關分子。
3、Ig受體。
4、某些細胞因子受體。
5、神經系統(tǒng)功能相關分子。
6、部分白細胞分化抗原(CD)。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特點。
1、IGSF的結構特點
IGSF的成員均含有17個多樣功能區(qū)。
功能區(qū)的二級結構是由35股儀平行β折疊腹各自形成兩個平行β片層的平面。
大多數功能區(qū)內有一個二硫鍵;垂直連接兩個β片層使之成為一個球形結構,肽鏈的這種折疊方式稱為免疫球蛋白折疊(Ig gold)。
根據IGSF功能 區(qū)中Ig折疊方式,兩個半胱氨酸之間氨基酸殘基的數目以及與IgV區(qū)或C區(qū)同源性的程度,IGSF功能區(qū)可分為V區(qū),C1組和C2組。
(1)V組
兩個半胱氨酸之間含6575個AA殘基,有9個反平β折疊股。
(2)C1組
兩個半胱氨酸之間含5060個AA殘基,有7個反平行β折疊股。
(3)C2組
介于V組和C1組之間,兩個半胱氨酸之間含5060個AA殘基,有7個β折疊股。但功能區(qū)的AA排列順序類似V組。
2、IGSF的功能特點
IGSF的功能是以識別為基礎,因此又稱為識別球蛋白超家族(cognoglobuin superfamily)。ISGF識別的基本方式有以下幾種。
(1)IGSF和IGSF相互識別,如Fc受體識別IgG Fc段。
(2)IGSF和結合素(integrin)相互識別,如ICAM2與IFA1。
(3)IGSF和其它分子的相互識別,如:TCR識別MHCⅠ類或Ⅱ類分子與Ag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