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劑
凡以補益人體氣、血、陰、陽,治療各種虛證為主要作用的中藥制劑,稱為補虛劑。
本類中成藥主要具有補虛扶弱作用,主治虛證。根據(jù)其功效與適應范圍,本類中成藥分為補氣、助陽、養(yǎng)血、滋陰、補氣養(yǎng)血、補氣養(yǎng)陰、陰陽雙補和補精養(yǎng)血等八類。
一、補氣劑
四君子丸(合劑)
【藥物組成】黨參、炒白術、茯苓、大棗、生姜、炙甘草。
【功能】益氣健脾。
【主治】脾胃氣虛,胃納不佳,食少便溏。
【方義簡釋】方中黨參甘補性平,歸脾、肺經(jīng),善補脾益氣,故為君藥。
炒白術甘溫苦燥,善補氣健脾、燥濕止瀉。茯苓甘淡滲利兼補,善滲濕、健脾。二者相須為用,既助君藥補脾益氣,又除中焦之濕而止瀉,故共為臣藥。
大棗甘溫,善補中益氣;生姜辛微溫,善溫中開胃。二者相合,既助君臣藥補氣健脾,又能開胃以促進藥力,故共為佐藥。
炙甘草甘平偏溫,既補中益氣,又調和諸藥,故為使藥。
全方配伍,甘補兼除濕,故善治脾胃氣虛所致的胃納不佳、食少便溏等。
補中益氣丸(口服液、合劑)
【藥物組成】炙黃芪、黨參、炒白術、炙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大棗、生姜。
【功能】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脫肛、陰挺,癥見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或脫肛、子宮脫垂。
【方義簡釋】方中炙黃芪甘溫補升,善補中益氣、升陽舉陷,故重用為君藥。
黨參甘補而平,善補中益氣,兼能養(yǎng)血;炒白術甘補扶正,苦燥利水,善補氣健脾、燥濕助運;炙甘草甘平偏溫,既益氣補中,又調和諸藥。三藥合用,既增強君藥補中益氣之功,又除水濕,故共為臣藥。
陳皮辛散苦降而溫,善理氣健脾開胃,以防補藥停滯;當歸甘補辛散溫通,善補血和血,以利中氣化生;大棗甘溫,善補中益氣;生姜辛微溫,善溫中開胃。四藥相合,既助君臣藥補中益氣,又理氣健脾開胃,使諸藥補而不滯,促進補力發(fā)揮,故共為佐藥。
柴胡苦辛微寒,輕清升散;升麻辛微甘性涼,升散清泄。二藥合用,可助君藥升舉下陷之清陽,故共為使藥。
全方配伍,補中兼升,使中氣得健、清陽得升,共奏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功,故善治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諸病證。
參苓白術散(水丸、顆粒)
【藥物組成】人參、白術(炒)、茯苓、山藥、蓮子、白扁豆(炒)、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功能】補脾胃,益肺氣。
【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方義簡釋】方中人參甘補微溫,藥力強大,善補脾肺之氣;炒白術甘補苦燥而溫,既補氣健脾,又燥濕止瀉;茯苓甘補淡滲而平,既滲水利濕,又健脾助運。三藥合用,既補脾氣、益肺氣、健脾運,又除濕邪,恰中病的,故共為君藥。
山藥甘補兼澀而平,善補氣養(yǎng)陰,兼收澀;蓮子甘澀而平,既補脾胃、益心腎,又澀腸止瀉。炒白扁豆甘而微溫,能補脾化濕止瀉;炒薏苡仁甘淡微寒,能健脾利濕止瀉。四藥相合,助君藥健脾益氣、止瀉,故共為臣藥。
砂仁辛溫芳香,能化濕行氣、溫中開胃;桔梗辛散苦泄性平,既宣肺化痰止咳,又升提肺氣、載藥上行。二藥合用,既行氣開胃,使補而不滯;又載諸藥上行,以達培土生金之效,故共為佐藥。
甘草甘補性平,既益氣和中、潤肺止咳,又調和諸藥,故為使藥。
全方配伍,補虛中兼滲利澀斂,共奏補脾胃、益肺氣之功,故善治脾胃虛弱所致的食少便溏,及脾肺氣虛所致的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六君子丸
【藥物組成】黨參、白術(麩炒)、茯苓、半夏(制)、陳皮、炙甘草。
【功能】補脾益氣,燥濕化痰。
【主治】脾胃虛弱,食量不多,氣虛痰多,腹脹便溏。
【方義簡釋】方中黨參甘補性平,入脾、肺經(jīng),善補中氣、益肺氣,故為君藥。
炒白術甘補苦溫,善補脾氣、燥脾濕;茯苓甘淡滲利而平,能健脾運、利脾濕。二藥合用,既增君藥補脾之力,又祛濕以復脾運、止溏瀉,故為臣藥。
制半夏辛溫而燥,善祛脾胃濕痰、降逆止嘔;陳皮辛溫苦燥,善燥濕化痰、理氣調中。二藥相合,善燥濕化痰、理氣開胃,進而健脾,故為佐藥。
炙甘草甘補偏溫,既補中益氣,又調和諸藥,故為使藥。
全方配伍,標本兼顧,共奏補脾益氣、燥濕化痰之功,故善治脾胃虛弱、痰濕內生所致的食量不多、氣虛痰多、腹脹便溏。
香砂六君丸(片)
【藥物組成】黨參、炒白術、茯苓、陳皮、木香、砂仁、姜半夏、炙甘草。
【功能】益氣健脾,和胃。
【主治】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大便溏泄。
【方義簡釋】方中黨參甘補性平,善補氣健脾,故為君藥。
炒白術甘補苦溫,善補脾氣、燥脾濕;茯苓甘淡滲利而平,能健脾運、利脾濕。二藥相合,既善補氣健脾而增君藥之力,又兼祛濕以利脾運,故共為臣藥。
陳皮辛散苦燥而溫,善理氣運脾、燥濕化痰;姜半夏辛散溫燥,善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木香辛香溫通,善行氣調中;砂仁辛溫芳香,能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四藥合用,祛中焦之濕邪,調脾胃之功能,故共為佐藥。
炙甘草甘平偏溫,既補中益氣,又調和諸藥,故為使藥。
全方配伍,補虛中兼燥散,共奏益氣健脾、行氣和胃之功,故善治脾虛氣滯之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大便溏泄。
啟脾丸
【藥物組成】人參、炒白術、茯苓、山藥、蓮子(炒)、陳皮、炒山楂、六神曲(炒)、炒麥芽、澤瀉、甘草。
【功能】健脾和胃。
【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便溏。
【方義簡釋】方中人參甘補微溫,補氣力強,善補脾益氣,故為君藥。
炒白術甘溫苦燥,善健脾益氣、燥濕止瀉;茯苓甘補淡滲而平,善滲濕健脾止瀉;山藥甘平兼澀,善補氣益陰、澀腸止瀉;炒蓮子甘澀而平,善補脾止瀉。四藥合用,既助君藥補氣健脾,又祛濕、止瀉,故為臣藥。
陳皮辛散苦溫,善理氣燥濕、和胃除脹;炒山楂酸甘微溫,善消積化滯;炒六神曲甘辛而溫,善消食調中、健脾和胃;炒麥芽甘平,善消食和中;澤瀉甘淡滲利而寒,善利水滲濕而止瀉。五藥合用,既善理氣消食、和中止瀉,又助君臣藥健脾之力,故為佐藥。
甘草甘平,既補中益氣,以助君臣藥益氣健脾;又調和諸藥,故為使藥。
全方配伍,寓消于補,共奏健脾和胃之功,故善治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便溏。
薯蕷丸
【藥物組成】山藥、人參、地黃、白術(麩炒)、茯苓、甘草、大棗(去核)、當歸、白芍、阿膠、麥冬、川芎、六神曲(麩炒)、干姜、苦杏仁(去皮、炒)、桔梗、桂枝、柴胡、防風、白蘞、大豆黃卷。
【功能】調理脾胃,益氣和營。
【主治】氣血兩虛,脾肺不足所致的虛勞、胃脘痛、痹病、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
【方義簡釋】方中山藥甘補兼澀,善益氣養(yǎng)陰、補脾肺腎,兼固澀;人參甘補微苦微溫,善大補元氣、補脾肺之氣;地黃甘滋苦寒,善滋養(yǎng)陰血而生津。三藥合用,脾肺腎氣陰俱補,故共為君藥。
炒白術甘溫苦燥、茯苓甘淡而平、甘草甘平、大棗甘溫,合而用之,善補氣健脾,兼養(yǎng)血;當歸甘辛而溫、白芍酸甘微寒、阿膠甘平黏膩、麥冬甘補微苦微寒,合而用之,善養(yǎng)血滋陰和營。八藥相合,助君藥補氣、養(yǎng)陰血,故共為臣藥。
川芎辛溫行散,善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炒六神曲甘辛而濕,善消食和胃,兼行氣;干姜辛熱溫燥,善溫中散寒、通脈;桂枝辛甘溫通,善助陽散寒、溫通血脈。炒苦杏仁苦溫潤降,善降肺氣;桔?嘈炼,善開宣肺氣;柴胡苦辛微寒,善疏肝解郁;防風甘辛微溫,善祛風勝濕止痛;大豆黃卷甘平,能分利濕熱,兼通利血脈;白蘞苦泄辛散而寒,善散結止痛。十藥相合,既消食除濕、健運脾胃,又舒暢氣機、調暢氣血,還活血通脈、除痹止痛,故共為佐藥。
甘草又可調和諸藥,故兼為使藥。
全方配伍,共奏調理脾胃、益氣和營之功,故善氣血兩虛、脾肺不足所致的虛勞、胃脘痛、痹病、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
二、助陽劑
桂附地黃丸(膠囊)
【藥物組成】肉桂、附子(制)、熟地黃、酒萸肉、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
【功能】溫補腎陽。
【主治】腎陽不足,腰膝痠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
【方義簡釋】方中肉桂辛甘大熱,制附子辛大熱有毒,均善補火助陽。二藥相須為用,藥力更強,恰中腎陽虧虛之病的,故為君藥。
熟地黃甘潤微溫,善滋陰填精益髓;酒萸肉甘微溫,既溫補肝腎,又收斂固澀;山藥甘補澀斂性平,既養(yǎng)陰益氣、補脾肺腎,又固精縮尿。三藥合用,肝脾腎三陰并補,又配桂附,以陰中求陽,收陰生陽長之效,故共為臣藥。
茯苓甘補淡滲性平,善健脾滲濕;澤瀉甘淡滲利性寒,善泄熱滲濕;牡丹皮辛散苦泄微寒,善清瀉肝火。三藥滲利寒清,與君藥相反相成,使補而不膩滯、不溫燥,故為佐藥。
全方配伍,補中寓瀉,共奏溫補腎陽之功,故善治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痠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及消渴等。
右歸丸(膠囊)
【藥物組成】肉桂、炮附片、鹿角膠、鹽杜仲、菟絲子、酒萸肉、熟地黃、枸杞子、當歸、山藥。
【功能】溫補腎陽,填精止遺。
【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腰膝痠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而清。
【方義簡釋】方中肉桂辛甘大熱,善補火助陽、引火歸元;炮附片辛大熱有毒,善補火助陽;鹿角膠甘咸性溫,血肉有情,善壯腎陽、益精血。三藥相合,既溫補腎陽,又填精益髓,故共為君藥。
鹽杜仲甘溫而補,善補肝腎、強腰膝;菟絲子辛甘性平,質潤斂澀,善補腎助陽、固精止遺;酒萸肉酸甘微溫,既溫補肝腎,又固精止遺;熟地黃甘補質潤微溫,善滋陰填精益髓;枸杞子甘平質潤,善滋陰補腎、兼助腎陽。五藥合用,陰陽雙補,兼能收斂,輔助君藥溫腎填精、固精止遺,故共為臣藥。
當歸辛散甘補溫通,善補血活血,以求精血互生;山藥甘平兼澀,能益氣養(yǎng)陰、健脾補腎、固精止遺。二藥相合,助君臣藥補陰血,故共為佐藥。
全方配伍,溫補又澀斂,共奏溫補腎陽、填精止遺之功,故善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的腰膝痠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而清等。
五子衍宗丸(片、口服液)
【藥物組成】枸杞子、菟絲子(炒)、覆盆子、五味子
(蒸)、鹽車前子。
【功能】補腎益精。
【主治】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不育、遺精早泄、腰痛、尿后余瀝。
【方義簡釋】方中枸杞子甘補質潤而平,善補肝腎而益精,故為君藥。
炒菟絲子辛甘平而潤斂,善補陽益腎、固精縮尿;覆盆子甘酸微溫質潤,善補益肝腎、固精縮尿;蒸五味子酸收甘補而溫,善滋腎、澀精止遺。三藥合用,既助君藥補腎益精,又固精縮尿,故共為臣藥。
鹽車前子甘寒滑利,善清利濕濁,使全方澀中兼通,補而不
滯,故為佐藥。
全方配伍,補中寓澀,共奏補腎益精之功,故善治腎虛精虧、封藏不固所致的陽痿不育、遺精早泄、腰痛、尿后余瀝等。
濟生腎氣丸(片)
【藥物組成】肉桂、附子(制)、牛膝、熟地黃、山茱萸(制)、山藥、茯苓、澤瀉、車前子、牡丹皮。
【功能】溫腎化氣,利水消腫。
【主治】腎陽不足、水濕內停所致的腎虛水腫、腰膝痠重、小便不利、痰飲咳喘。
【方義簡釋】方中肉桂辛甘大熱、制附子辛大熱有毒,均善補火助陽;牛膝酸甘性平,苦泄下行,善補肝腎、強腰膝、利尿。三藥配伍,善溫陽化氣利水,恰中陽虛水濕內停之病機,故共為君藥。
熟地黃甘潤微溫,善滋陰填精益髓;制山茱萸酸甘微溫,善溫補肝腎;山藥甘補澀斂性平,善養(yǎng)陰益氣、補脾肺腎。三藥合用,肝脾腎三陰并補,又伍桂附,以陰中求陽,收陰生陽長之效,故共為臣藥。
茯苓甘補淡滲性平,善健脾滲濕、利水;澤瀉甘淡滲利性寒,善泄熱滲濕利尿;牡丹皮辛散苦泄微寒,善清瀉肝火;車前子甘寒清利,善清熱利尿化痰。四藥相合,既與君臣藥相反相成,使補而不溫燥、不膩滯;又助君藥利水而消腫,故為佐藥。
全方配伍,溫化與通利并施,共奏溫腎化氣、利水消腫之功,故善治腎陽不足、氣化不利、水飲內停所致的腎虛水腫、腰膝痠重、小便不利、痰飲咳喘。
【注意事項】孕婦、濕熱壅盛、風水泛溢水腫者慎用。因其所含附子大熱有毒,故不可過量或久服。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宜低鹽飲食。
又因其含鉀量高,與保鉀利尿藥安體舒通、氨苯蝶啶合用時,應防止高血鉀癥。避免與磺胺類藥物同時使用。
青娥丸
【藥物組成】鹽杜仲、鹽補骨脂、核桃仁(炒)、大蒜。
【功能】補腎強腰。
【主治】腎虛腰痛,起坐不利,膝軟乏力。
【方義簡釋】方中鹽杜仲甘溫補虛,善補肝腎、強腰膝,故重用為君藥。
鹽補骨脂苦辛溫燥補澀,善補腎壯陽、固精縮尿;炒核桃仁甘溫潤補,善補腎益精、強健腰膝。二藥合用,可增君藥補腎、強腰膝之功,故共為臣藥。
大蒜蒸熟性溫,能溫中補虛行滯,故為佐使藥。
全方配伍,一派溫補,共奏補腎強腰之功,故善治腎陽不足,腰膝失于溫養(yǎng)所致的腰痛、起坐不利、膝軟乏力等。
三、養(yǎng)血劑
當歸補血口服液(丸、膠囊)
【藥物組成】黃芪、當歸。
【功能】補養(yǎng)氣血。
【主治】氣血兩虛證。
【方義簡釋】方中黃芪甘溫補升,善補氣生血行滯,故重用為君藥。
當歸甘補辛散溫通,善補血活血、補而不滯,為補血要藥,故為臣藥。
二藥相伍,氣旺血生,共奏補養(yǎng)氣血之功,故善治血虛、氣血兩虛之證。
四物合劑
【藥物組成】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
【功能】補血調經(jīng)。
【主治】血虛所致的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心悸氣短及月經(jīng)不調。
【方義簡釋】方中熟地黃甘補質潤,善補血滋陰,填精益髓,乃滋陰補血之要藥,故為君藥。
當歸甘補辛散溫通,善補血活血、調經(jīng)止痛,既助熟地補血,又行經(jīng)脈之滯,故為臣藥。
白芍甘補酸斂微寒,善養(yǎng)血柔肝、緩急止痛,與熟地黃、當歸同用,則養(yǎng)血滋陰、和營補虛之力更著;川芎辛散溫通,善活血行氣止痛,與當歸同用,能活血行滯、調經(jīng)止痛。故共為佐藥。
全方配伍,補中兼行,補血不滯血,行血不破血,共奏補血調經(jīng)之功,故善治血虛所致的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心悸氣短及月經(jīng)不調。
四、滋陰劑
六味地黃丸
(膠囊、顆粒、口服液、片、軟膠囊)
【藥物組成】熟地黃、酒萸肉、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
【功能】滋陰補腎。
【主治】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
【方義簡釋】方中熟地黃甘補微溫,善滋補腎陰、填精益髓,故重用為君藥。
灑萸肉酸甘微溫,善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山藥甘補澀斂性平,既養(yǎng)陰益氣、補脾肺腎,又固精縮尿。二藥相合,既助君藥滋養(yǎng)腎陰,又能固精止汗,故共為臣藥。
澤瀉甘淡滲利性寒,善泄相火、滲利濕濁;茯苓甘補淡滲性平,善健脾、滲利水濕;牡丹皮辛散苦泄微寒,善清瀉肝火、退虛熱。三藥相合,能清降相火、滲利濕濁、健脾,使君臣藥填補真陰而不膩,清降虛火而不燥,固腎澀精而不滯,故共為佐藥。
全方配伍,三補三瀉,共奏滋陰補腎之功,故善治腎陰虧損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
左歸丸
【藥物組成】熟地黃、龜甲膠、鹿角膠、枸杞子、菟絲子、山茱萸、山藥、牛膝。
【功能】滋腎補陰。
【主治】真陰不足,腰痠膝軟,盜汗遺精,神疲口燥。
【方義簡釋】方中熟地黃甘補微溫,善滋補腎陰、填精益髓,故為君藥。
龜甲膠咸甘性涼,善滋陰養(yǎng)血;鹿角膠甘咸性溫,能溫補肝腎、益精養(yǎng)血;枸杞子甘補性平,善滋補肝腎、益精補血;菟絲子辛甘平而潤斂,善補陽益腎、固精縮尿。四藥合用,既輔助君藥,以增滋陰補腎、生精填髓之效;又兼固精止遺,故共為臣藥。
山茱萸酸甘微溫,善補益肝腎陰陽、收斂固澀;山藥甘補澀斂性平,既養(yǎng)陰益氣、補脾肺腎,又固精縮尿。二藥相合,助君臣藥滋養(yǎng)腎陰、固精止汗,故共為佐藥。
牛膝酸甘性平,苦泄下行,既善補肝腎、強腰膝,以助君臣藥之力;又活血化瘀,使諸藥補而不滯;還能引諸藥直達下焦,故為使藥。
全方配伍,專于滋補,共奏滋腎補陰之功,故善治真陰不足所致的腰痠膝軟、盜汗遺精、神?谠锏。
大補陰丸
【藥物組成】熟地黃、醋龜甲、鹽知母、鹽黃柏、豬脊髓。
【功能】滋陰降火。
【主治】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咳嗽咯血,耳鳴遺精。
【方義簡釋】方中熟地黃甘補微溫,善滋補腎陰、填精益髓;醋龜甲咸寒質重,善滋陰潛陽、清退虛熱。二者合用,滋水制火,善滋陰退熱,故共為君藥。
鹽知母苦甘而寒,善清熱瀉火、滋陰;鹽黃柏苦寒清泄,善瀉腎經(jīng)虛火、退虛熱骨蒸。二藥相合,以助君藥滋陰降火之功,故共為臣藥。
豬脊髓甘寒,既滋陰益髓以助君臣藥培本,又佐制黃柏之苦燥,故為佐藥。
全方配伍,標本兼顧,滋陰以培本,降火以清源,共奏滋陰降火之功,故善治陰虛火旺所致的潮熱盜汗,咳嗽咯血,耳鳴遺精。
知柏地黃丸
【藥物組成】熟地黃、山茱萸(制)、山藥、知母、黃柏、茯苓、澤瀉、牡丹皮。
【功能】滋陰降火。
【主治】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方義簡釋】方中熟地黃甘補微溫,善滋補腎陰、填精益髓,故重用為君藥。
制山茱萸酸甘微溫補斂,善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山藥甘補澀斂性平,既養(yǎng)陰益氣、補脾肺腎,又固精縮尿;知母苦甘而寒,善清熱瀉火、滋陰;黃柏苦寒清泄,善瀉腎經(jīng)虛火、退虛熱骨蒸。四藥相合,既助君藥滋補腎陰,又能清降相火,還有固攝封藏之用。共為臣藥。
澤瀉甘淡滲利性寒,善泄相火、滲利濕濁;茯苓甘補淡滲性平,善健脾、滲利水濕;牡丹皮辛散苦泄微寒,善清瀉肝火、退虛熱。三藥合用,能清降相火,以助知、柏之力;又健脾、滲利濕濁,使邪有出路,補而不滯,故共為佐藥。
全方配伍,補中有瀉,共奏滋陰降火之功,故善治陰虛火旺所致的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河車大造丸
【藥物組成】紫河車、熟地黃、醋龜甲、天冬、麥冬、鹽杜仲、牛膝(鹽炒)、鹽黃柏。
【功能】滋陰清熱,補腎益肺。
【主治】肺腎兩虧,虛勞咳嗽,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腰膝痠軟。
【方義簡釋】方中紫河車甘咸溫補,溫腎益精,補氣養(yǎng)血,尤善補肺氣、益腎精、納氣平喘。故為君藥。
熟地黃甘潤微溫而補,善滋陰養(yǎng)血、填精益髓;醋龜甲甘咸寒補,善滋陰退虛熱、益腎強骨。二藥相合,既助君藥滋陰益腎,又退虛熱、強腰膝,故共為臣藥。
鹽黃柏苦泄寒清,既清熱瀉火,又退虛熱;麥冬甘微苦微寒,善清養(yǎng)肺胃之陰;天冬甘苦大寒,善清養(yǎng)肺腎之陰;鹽杜仲甘溫,善補肝腎、強腰膝;鹽炒牛膝苦酸甘平,善補肝腎、強腰膝、引藥引火下行。五藥相合,既助君臣藥滋陰清熱、補腎益肺,又強腰膝、引藥引火下行,故共為佐藥。
全方配伍,標本兼治,益陰制陽,共奏滋陰清熱、補腎益肺之功,故善治陰虛內熱、肺腎兩虧所致的虛勞咳喘、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腰膝痠軟等。
麥味地黃丸(口服液)
【藥物組成】熟地黃、酒萸肉、山藥、麥冬、牡丹皮、茯苓、澤瀉、五味子。
【功能】滋腎養(yǎng)肺。
【主治】肺腎陰虧,潮熱盜汗,咽干咳血,眩暈耳鳴,腰膝痠軟,消渴。
【方義簡釋】方中熟地黃甘補微溫,善滋陰補腎、填精益髓,故重用為君藥。
酒萸肉酸甘微溫補斂,善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山藥甘補澀斂性平,善養(yǎng)陰益氣、補脾肺腎、斂納肺氣;麥冬甘微苦微寒,善清養(yǎng)肺胃之陰而生津止渴;五味子酸收甘補而溫,善滋腎陰、益肺氣、生津止汗。四藥相配,既助君藥滋養(yǎng)腎陰,又養(yǎng)肺陰、益肺氣、止汗,故共為臣藥。
牡丹皮辛散苦泄微寒,善清熱涼血、退虛熱,制山茱萸之溫澀;茯苓甘補淡滲性平,善健脾、滲利水濕,助山藥健脾益腎而不留濕;澤瀉甘淡滲利性寒,善泄相火、滲利濕濁,防熟地滋膩生濕。故三藥合為佐藥。
全方配伍,補中兼斂,共奏滋腎養(yǎng)肺之功,故善治肺腎陰虧所致的潮熱盜汗、咽干咳血、眩暈耳鳴、腰膝痠軟、消渴。
玉泉丸
【藥物組成】葛根、天花粉、地黃、麥冬、五味子、甘草。
【功能】清熱養(yǎng)陰,生津止渴。
【主治】陰虛內熱所致的消渴,癥見多飲、多食、多尿;2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方義簡釋】方中葛根辛而涼升,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行而生津止渴,故為君藥。
天花粉微甘而潤,苦寒清泄,善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地黃甘苦寒潤,善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二藥既助君藥生津止渴,又滋陰清熱,故共為臣藥。
麥冬甘微苦微寒,既善清養(yǎng)肺胃之陰而生津止渴,又清心除煩;五味子酸收甘補而溫,善滋腎陰、斂肺氣、生津止汗。二藥合用,既增君臣藥清熱養(yǎng)陰、生津止渴之功,又斂陰固津,故共為佐藥。
甘草甘平,既益氣健脾以助葛根生津,又調和諸藥,故為佐使藥。
全方配伍,甘寒清養(yǎng),共奏清熱養(yǎng)陰、生津止渴之效。故善治陰虛內熱所致的消渴,癥見多飲、多食、多尿;以及2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杞菊地黃丸
(濃縮丸、片、口服液、膠囊)
【藥物組成】熟地黃、酒萸肉、山藥、枸杞子、菊花、茯苓、澤瀉、牡丹皮。
【功能】滋腎養(yǎng)肝。
【主治】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方義簡釋】方中熟地黃甘補微溫,善滋陰養(yǎng)血、益腎填精,為補肝腎、益精血之要藥,故重用為君藥。
酒萸肉酸甘微溫補斂,善補益肝腎;山藥甘補澀斂性平,善養(yǎng)陰益氣、補脾肺腎,為平補氣陰之要藥;枸杞子甘潤而平,善補肝腎而益精明目;菊花甘苦微寒,善疏風清熱、平肝明目。四藥相合,既助君臣藥滋腎養(yǎng)肝,又疏風泄火明目,故共為臣藥。
牡丹皮辛散苦泄微寒,善清熱涼血、退虛熱,制山茱萸之溫澀;茯苓甘補淡滲性平,善健脾、滲利水濕,助山藥健脾益腎而不留濕;澤瀉甘淡滲利性寒,善泄相火、滲利濕濁,防熟地滋膩生濕。三藥相合,既泄肝腎之火,以免肝腎之陰被灼;又健脾滲濕,以免君臣藥之膩滯,故共為佐藥。
全方配伍,主補兼瀉,共奏滋腎養(yǎng)肝、明目之功,故善治肝腎陰虛所致的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執(zhí)業(yè)藥師執(zhí)業(yè)醫(yī)師衛(wèi)生資格考試衛(wèi)生高級職稱護士資格證初級護師主管護師住院醫(yī)師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醫(yī)助理醫(yī)師中西醫(yī)醫(yī)師中西醫(yī)助理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口腔助理醫(yī)師公共衛(wèi)生醫(yī)師公衛(wèi)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內科主治醫(yī)師外科主治醫(yī)師中醫(yī)內科主治兒科主治醫(yī)師婦產(chǎn)科醫(yī)師西藥士/師中藥士/師臨床檢驗技師臨床醫(yī)學理論中醫(yī)理論
初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職稱經(jīng)濟師注冊會計師證券從業(yè)銀行從業(yè)會計實操統(tǒng)計師審計師高級會計師基金從業(yè)資格稅務師資產(chǎn)評估師國際內審師ACCA/CAT價格鑒證師統(tǒng)計資格從業(yè)
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消防工程師造價工程師土建職稱公路檢測工程師建筑八大員注冊建筑師二級造價師監(jiān)理工程師咨詢工程師房地產(chǎn)估價師 城鄉(xiāng)規(guī)劃師結構工程師巖土工程師安全工程師設備監(jiān)理師環(huán)境影響評價土地登記代理公路造價師公路監(jiān)理師化工工程師暖通工程師給排水工程師計量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