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模擬試題 >> 2020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升訓練(7)

2020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升訓練(7)

來源:考試網  [ 2020年02月10日 ]  【

  1、班集體形成的基礎是()。

  A.班級規(guī)章制度

  B.良好的師生關系

  C.明確的共同目標

  D.一定的組織結構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明確的共同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基礎。

  2、我國1922年頒布的“壬戌學制”實行的是()。

  A.四四四制

  B.五四三制

  C.六三三制

  D.八四制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1922年,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頒布了“壬戌學制”,又稱“新學制”或“六三三學制”。該學制明確以學齡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劃分學校教育階段的依據(jù),實行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六三三制。

  3、李某在課堂上說話,擾亂課堂秩序,教師讓其下課后到辦公室。李某來到辦公室后,教師先給他一顆糖,說:“這顆糖獎勵你能遵守我們的約定,按時到來”。李某聽后羞愧萬分,主動向教師道歉并保證再不擾亂課堂秩序。上述案例中的教師表現(xiàn)出了出色的()。

  A.教學技能

  B.知識結構

  C.教育機智

  D.教研能力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教師的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能根據(jù)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應變地及時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

  4、士兵在戰(zhàn)場上穿迷彩服以達到隱蔽的效果,主要利用了知覺的()。

  A.選擇性

  B.整體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知覺的選擇性即我們總是選擇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性作為我們知覺的對象。知覺的對象能被我們清晰地感知,知覺的背景只是被我們模糊地感知。當對象與背景的差別越大、對比越大時,對象越容易被感知,如萬綠叢中一點紅、用白粉筆在黑板上寫的字、夜深人靜時隔壁的電話鈴聲;反之,則不容易被感知.如冰天雪地中的白熊、穿著迷彩服藏在草地中的士兵、喧鬧集市中的電話鈴聲。

  5、魯班由“茅草劃破手”這一現(xiàn)象引發(fā)思考,發(fā)明了鋸子,這種創(chuàng)造活動的心理機制屬于()。

  A.思維定勢

  B.功能固著

  C.負向遷移

  D.原型啟發(fā)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原型啟發(fā)是指從其他事物或現(xiàn)象中獲得的信息對解決當前問題的啟發(fā)。

  6、對一個過分害怕貓的學生,為讓他不怕貓,可以讓他先看貓的照片、談論貓、遠遠觀看關在籠中的貓。讓他靠近籠中的貓,最后讓他摸貓、抱起貓,消除對貓的懼怕反應。這是一種()。

  A.代幣獎勵法

  B.行為塑造法

  C.系統(tǒng)脫敏法

  D.肯定性訓練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系統(tǒng)脫敏法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huán)境產生敏感反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fā)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fā)生敏感反應。由題干可知,通過讓害怕貓的學生逐漸擺脫對貓的恐懼屬于系統(tǒng)脫敏法。

 查看更多試題內容請點擊下載:

  【焚題庫】2020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jié)題庫+考前密訓試題】

歡迎加入教師資格證交流群:859763298教師資格考試報名  ,還能和考友一起學習交流!

  7、提出“百科全書”的教學內容觀,并首次將學前教育納入學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學家是()。

  A.盧梭

  B.昆體良

  C.夸美紐斯

  D.裴斯泰洛齊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夸美紐斯世界觀中的進步因素還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泛智”的思想中,泛智就是將一切有用的知識教給一切人,使其智慧得到普遍發(fā)展的理論,主張百科全書的教學內容。他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為6歲以下的兒童的智育提出了一個廣泛而詳細的教學大綱。

  8、教師經常運用獎勵的方式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這體現(xiàn)了桑代克學習理論中的()。

  A.準備律

  B.練習律

  C.效果律

  D.強化律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桑代克提出的學習定律包括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準備律指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練習律指對于學習者已形成的某種聯(lián)結,在實踐中正確地重復這種反應會有效地增強這種聯(lián)結。效果律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lián)結。教師經常運用獎勵的方式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屬于滿意的結果,因此體現(xiàn)了效果律。

  9、學生在數(shù)學課上學會了端坐在座位上認真做作業(yè),在英語課上學生也做出類似行為。這表明學習行為存在()。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類化

  D.刺激消退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以后,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fā)其條件反應。

  10、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王陽明5歲還不能開口說話,卻能默背祖父眾多藏書。這說明()。

  A.人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

  B.人的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

  C.人的發(fā)展具有順序性

  D.人的發(fā)展具有整體性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同一個方面的發(fā)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變化是不平衡的;第二個方面是不同方面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已達到較高的發(fā)展水平,而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的水平。題干中王陽明5歲還不會開口說話,但卻能默背祖父的眾多藏書,體現(xiàn)的是人的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

責編:shunning陽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