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統(tǒng)考地區(qū)

省考地區(qū)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小學 >> 綜合素質(zhì) >> 模擬試題 >> 2019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zhì)》突破練習

2019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zhì)》突破練習(4)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9年10月27日 ]  【

  1.剛剛畢業(yè)的王某被分配到一所小學擔任四年級三班的班主任。班里有幾名學生特別愛打小報告,尤其是李某同學,總是隔三差五地到王老師辦公室反映班里誰欺負女同學、誰罵人、誰沒有值日等情況。開始時,王老師還耐心地傾聽并做出處理,時間久了,就心生厭煩。

  有一次,李某走進辦公室,向王老師反映班干部某某做事偏心,記錄班級違紀情況時有作弊嫌疑的問題。王老師正為公開課的事情憂心呢,聽到李某這么一說,便不耐煩地反問道:“你說班干部某某偏心,有什么證據(jù)證明嗎?自己不好好學習,總惦記別人的短處,對同學胡亂猜疑,難怪有同學說你煩人呢!”

  李某當即變得臉紅脖子粗,悻悻地離開了辦公室。從此變得無精打采,上課時常低著頭,下課也不愛說話。

  試從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角度,分析該班主任的行為。

  【參考答案】

  材料中的班主任沒有做到教師職業(yè)道德中的關(guān)愛學生、教書育人以及為人師表。班主任王老師的行為違背了關(guān)愛學生。關(guān)愛學生要求教師關(guān)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對待學生,并做到維護學生權(quán)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

  而案例中的王老師由于李某長期匯報班級的一些情況心生厭煩以及憂心自己的公開課,所以對李某進行言語上的攻擊,損害了李某的尊嚴,致使李某變得情緒低落,無精打采。

  班主任王老師的行為違背了教書育人。教師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實施素質(zhì)教育,因材施教的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王老師在遇到李某長期報告班級的情況時,對李某進行當場指責,沒有循循善誘的進行引導,誨人不倦的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行。

  班主任王老師的行為違背了為人師表。教師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guī)范,舉止文明。王老師在憂心公開課時,沒有很好的處理心態(tài),將消極情緒轉(zhuǎn)移到了學生身上。同時在對學生的指責方面,言語不雅,沒有為學生規(guī)范良好行為做好典范。

  教師作為學生的言傳身教者,應(yīng)當注重自身行為的規(guī)范性,并給予學生人文主義的關(guān)懷,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查看更多試題內(nèi)容請點擊下載:

  【焚題庫】2019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jié)題庫+考前密訓試題】

歡迎加入教師資格證交流群:768138006教師資格考試報名  ,還能和考友一起學習交流!

 

  2.一個人的目光發(fā)自他的內(nèi)心世界。目光的顏色表征了一個人的信仰與觀點,而它與自然光的偏離程度則衡量著他的閱世是否成熟。目光的視野大小反映了一個人的胸懷,目光的溫度流露出一個人的情感。目光的光壓顯示了一個人的勇氣、決心與意志, 一束怯懦的目光,光壓幾乎接近于零。目光的高低常與一個人地位的尊卑相聯(lián)系。目光的深淺則透著一個人的睿智、聰慧與文化修養(yǎng)。而目光的真?zhèn)瓮耆且粋人是否誠實的標志。

  目光還反映出一個人的綜合氣質(zhì)。如他的人格品位、機智程度、靈氣天分、城府心機、閱歷深淺、胸襟氣度、風范操守、文化素養(yǎng)、行為習慣……從一個人的目光里, 你可以讀出他的心靈,看到他更為深層次的內(nèi)涵。怪不得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 口。不過,眼睛確實是一個人最有神韻的地方。有的人相信名片上的官銜,有的人則以衣冠取人(甚至妄言,服裝是一個人的“第二名片”)。實際上,這兩者都是最容易偽造的。而一個人的目光才是高度“防偽” 的。一個人可以很容易改變他的服裝,但卻難以改變他的目光。據(jù)《世說新語 · 容止》記載,當年曹操接見匈奴使臣,他自以為形陋不足以向遠方強悍之國顯示天威,特叫崔季珪代他充當大王角色,自己則握刀立旁充作侍從。事后有人問使臣:“魏王如何?”匈奴使臣回答說,魏王形態(tài)儀表倒也不凡,但是旁坐那位目光炯炯有神的握刀人才是真英雄。

  善良的人們,要把握住自己的目光,去辨真?zhèn)危l(fā)現(xiàn)美,擇良善,并發(fā)出自己純凈善良的目光。我們每一個人不僅生活在自然的各種光照之下,同時也生活在社會的眾人目光之中,這個世界若是更多些真、善、美的目光,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問題:(1)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目光所反映的一個人的特性。

  (2)文章用“真假魏王”的例子旨在說明什么?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目光能反映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能反映一個人的綜合氣質(zhì)。

  (2)“真假魏王”說明了目光在識人方面的重要性。人可以改變著裝,但不能改變目光。材料中崔季珪通過外貌服裝的修飾雖然看起來形態(tài)儀表不凡,但是目光炯炯 有神的曹操才是真的英雄。這就表明目光才是一個人的第一名片,能夠真正反映一個 人的氣質(zhì)特性,是高度“防偽”的。

責編:roro111223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