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統(tǒng)考地區(qū)

省考地區(qū)

當前位置:考試網 >> 教師資格證 >> 小學 >> 綜合素質 >> 模擬試題 >> 2019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鞏固練習(3)

2019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鞏固練習(3)

來源:考試網  [ 2019年09月20日 ]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通俗、生動、幽默、風趣是指教師語言要(  )。

  A.活

  B.精

  C.美

  D.準

  2.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改變(  )。

  A.學習方式

  B.學習態(tài)度

  C.學習興趣

  D.學習目的

  3.“師者,人之楷模也”,這句話說明教師的勞動具有(  )。

  A.特殊的復雜性

  B.獨特的復雜性

  C.鮮明的示范性

  D.顯效的長期性

  4.教師資格證書適用的地域范圍是(  )。

  A.在全國范圍適用

  B.只在本地區(qū)適用

  C.只在本校適用

  D.在外國也適用

  5.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處罰措施,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

  B.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C.可以依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D.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6.我國義務教育的立法宗旨是發(fā)展(  )。

  A.專業(yè)教育

  B.中等教育

  C.職業(yè)教育

  D.基礎教育

  7.學生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要求教育堅持(  )。

  A.全面發(fā)展

  B.因材施教

  C.循序漸進

  D.統(tǒng)一要求

  8.中國人有句俗語說,“師生如父子”,這句話的真正內涵是(  )。

  A.師生關系就是父子關系

  B.師生關系基本等同于父子關系

  C.教師對學生既有像父母一樣的關愛,又有像父母對自己子女一樣的偏愛

  D.教師對學生有像父母一樣的關愛,卻沒有像父母對自己子女一樣的偏愛

  9.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正如“以德治民,取信于民”所說的那樣。這句話體現了哪家的思想?(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10.在我國,明確提出實行學生申訴制度的法律是(  )。

  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B.《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C.《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D.《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11.中國首位獲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獎提名獎的童話作家是(  )。

  A.陳伯吹

  B.周銳

  C.孫幼軍

  D.金波

  12.在我國古代神話中,“開天辟地”“鉆木取火”“嘗百草”的人分別指(  )。

  A.燧人氏、女媧、神農氏

  B.盤古、神農氏、燧人氏

  C.盤古、燧人氏、神農氏

  D.女媧、燧人氏、神農氏

  13.下面哪一本書不是“四書”之一?(  )

  A.《大學》

  B.《春秋》

  C.《孟子》

  D.《中庸》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旬名言出自(  )。

  A.《三國志》

  B.《論語》

  C.《中庸》

  D.《道德經》

  15.被稱為“國際會議之都”的城市是(  )。

  A.紐約

  B.日內瓦

  C.倫敦

  D.北京

  16.空氣中粒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能通過呼吸進入人體肺部,特別是小于2.5微米的細粒子還會被吸收到人體血液和淋巴液中。我國空氣質量報告中的“可吸入顆粒物”是指(  )。

  A.粒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

  B.粒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

  C.粒徑小于5微米的顆粒物

  D.粒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

  17.被喻為中國鴿子樹的“植物活化石”是(  )。

  A.珙桐

  B.銀杉

  C.銀杏

  D.獼猴桃

  18.相傳我國古代大詩人自居易每次作詩后,都會讀給一位目不識丁的老太太聽。自居易這樣做的目的是(  )。

  A.檢查作品的韻律是否朗朗上口

  B.檢查作品的內容是否通俗易懂

  C.檢查作品的主題是否符合大眾興趣

  D.在普通大眾中推廣自己的作品

  19.李清照《聲聲慢》:“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中的“將息”是指(  )。

  A.喘息

  B.停止

  C.睡眠

  D.保養(yǎng)身體

  20.貝多芬的交響曲中被稱為“命運交響曲”的是(  )。

  A.第三交響曲

  B.第五交響曲

  C.第六交響曲

  D.第九交響曲

  21.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環(huán)境共同組成的(  )。

  A.靜態(tài)平衡系統(tǒng)

  B.動態(tài)平衡系統(tǒng)

  C.平衡態(tài)平衡系統(tǒng)

  D.固態(tài)平衡系統(tǒng)

  22.樹干為什么常常刷成白色?(  )

  A.防火

  B.滅菌

  C.防牲畜啃食

  D.區(qū)分樹木

  23.區(qū)別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是(  )。

  A.革命領導權不同

  B.革命指導思想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對象不同

  24.海水淡化是多年來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但其進展卻很緩慢,這說明(  )。

  A.目前仍沒有發(fā)明實現海水淡化的技術

  B.海水淡化技術目前仍不成熟,以致成本太高

  C.全世界大多數沿海地區(qū)都不缺水,沒有這個必要

  D.飲用淡化的海水不利予人們的身體健康

  25.下列哪一作品屬于王實甫的作品?(  )

  A.《竇娥冤》

  B.《救風塵》

  C.《單刀會》

  D.《西廂記》

  26.在使用Word編輯文檔時,選擇某一段文字后,按下列哪個鍵能將這段文字刪除?(  )

  A.Delete

  B.Shift

  C.AIt

  D.Ctrl

  27.從年畫的藝術形式特點上.可以感受到:飽滿的構圖、鮮明的形象似乎潛藏有盼望大團圓、祈愿豐收和吃飽飯等意思;挺拔的線條,反映出健康、有力的含義;鮮明的色彩,體現出紅火喜慶的意思。

  中國人偏愛紅色,它象征太陽、溫暖、熱鬧、吉祥等意思,所以年畫上,人們掛紅燈籠、穿紅襖、扎紅頭繩,不光鞭炮是紅的,連鯉魚也多畫成紅的。能準確概括上面文字內容的一句話是(  )。

  A.年畫的藝術形式多種多樣

  B.年畫的色彩多為紅色

  C.年畫藝術的特點是含義豐富

  D.年畫藝術具有象征性

  28.語言與語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文化交往的一部分。現今世界,這種交往正在變得更頻繁、更迅捷,然而從一種語言本身來看,它總是既要保持過去的精華,又要吸收外來因素,否則無法傳達新的現實。在這段話里.“語言與語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指(  )。

  A.對外來語言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B.不同語言彼此之間相互借鑒,相互吸收

  C.一種語言要更多地吸收另一種語言的有益元素

  D.本國語言在吸收外來語言的合理成分時要有選擇

  29.黃銅不是金子,黃銅是閃光的,所以有些閃光的不是金子。下述哪個推理的結構與上述推理最為接近?(  )

  A.寶鋼沒有虧損,寶鋼是國有大型企業(yè),所以,有些國有大型企業(yè)沒有虧損

  B.魯迅是文學家,魯迅是思想家,因此,有些思想家是文學家

  C.壞人都攻擊我,你攻擊我,所以你是壞人

  D.金屬都是導電的,植物纖維不導電,所以植物纖維不是金屬

123
責編:shunning陽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