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幼兒 >> 幼兒心理學 >> 復習資料 >> 研究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原則和方法

《幼兒心理學》教案1.3:研究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原則和方法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7年08月02日 ]  【

  第三節(jié) 研究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原則和方法

  一、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2.發(fā)展性原則

  3.教育性原則

  二、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常用方法

  (一)觀察法:這是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就是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中的表現(xiàn),包括其語言、表情和行為,并根據(jù)觀察結(jié)果分析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征。

  日記法或傳記法是一種長期的全面的觀察方法。

  (二)實驗法:常用的實驗法有兩種即:自然實驗法和實驗室實驗法。

  (三)測驗法:根據(jù)一定的測驗項目和量表來了解兒童心理發(fā)展和水平的方法。

  (四)調(diào)查法:是通過家長、教師或其他熟悉被查兒童的人,以了解學前兒童心理的方法。

  調(diào)查法可以采用當面訪問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書面調(diào)查的方式,也就是問卷的形式。

  當面調(diào)查可以用個別訪問,也可以是開座談會。個別訪問有利于深入了解情況,而座談會則有利于集體討論研究,相互補充情況。對學前兒童的家長一般采用個別訪問法,對托兒所和幼兒園的教師則可以用個別訪問或座談法。

  書面調(diào)查法,即問卷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在較短時間內(nèi)獲得大量資料,所得資料便于統(tǒng)計,較易作出結(jié)論。但是編制問卷表并非容易的事情。即使是較好的問卷,也容易流于簡單化,其題目也可能被回答者誤解。此外,兒童心理的復雜情況,有時難以從一些問卷題目上充分反映出來,因此,也不能過高估價由此得出的統(tǒng)計結(jié)論。

  談話法是通過和幼兒交談,以研究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的方法。談話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內(nèi)容要圍繞研究者的目的展開。談話者應(yīng)有充足的理論準備,非常明確的目的,以及熟練的談話技巧。

  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兒童的作品(如手工、圖畫等)去了解兒童的心理。由于幼兒在創(chuàng)造活動過程中,往往用語言和表情去輔助或補充作品所不能表達的思想,因此脫離幼兒的創(chuàng)造過程來分析作品,難以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動,對幼兒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結(jié)合觀察和試驗進行。

  思考題:1、為什么孩子的父母雙休日帶孩子“比上班還累”,而幼兒園的老師天天帶孩子“不覺得怎么費盡”?

  熱點推薦: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網(wǎng) 中國教師資格網(wǎng) 各地區(qū)教師資格認定時間及公告 報考條件解讀 最新考試科目解讀

  小編推薦:教師面試真題 教師資格證歷年真題 2017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真題及答案 

責編:3540278745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