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題
閱讀材料,完成第1~2題。
王羲之《蘭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課文介紹
本文飽含感情的筆觸,記敘了蘭亭周圍的山水佳景和宴會的盛況,抒發(fā)了對世事變幻、死生無常的感慨。同單元的課文還有蘇軾的《赤壁賦》、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
單元介紹
這個單元學習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
山水游記一般不只是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繪,它往往包含著抒情和說理的成分:在記敘游覽的同時,或表達物我兩忘的喜悅,或抒發(fā)時不我待的憂思,或傾訴懷才不遇的憤懣……正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傾注了作者個人的情感和志趣。
閱讀這類文章,不但要欣賞其中描繪的自然風光,還要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時代背景,品味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復閱讀這些優(yōu)美的篇章,體會其中的節(jié)奏、語氣和韻味,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文言語感。而體驗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也有助于培養(yǎng)我們對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相關規(guī)定
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shù)乇磉_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
學生情況
高一年級,班額50人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幻燈片,播放視頻、音頻文件等。
問題:
1.根據(jù)上述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說明依據(jù)。
2.依據(jù)教學目標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簡要說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3.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完成課后的[研討與練習三]。
[研討與練習三]
作者說“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你還讀過哪些抒人生無常之感、發(fā)時不我待的古代詩文?舉出三五例與同學交流。文章最后說“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你作為“后之覽者”,讀了此文,有什么感觸?
閱讀材料,完成第4~5題。
帕斯卡爾《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原文
我很能想象一個人沒有手、沒有腳、沒有頭(因為只是經(jīng)驗才教導我們說,頭比腳更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沒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塊頑石或者一頭畜牲了。
思想形成人的偉大。
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yōu)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
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們所無法填充的空間和時間,我們才必須提高自己。因此,我們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就是道德的原則。
能思想的葦草——我應該追求自己的尊嚴,絕不是求之于空間,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規(guī)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會有用,由于空間,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沒了我,有如一個質點;由于思想.我卻囊括了宇宙。
課文介紹
該課文選自某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4)第三單元第四課《短文三篇》,同課另外兩篇短文為《信條》《熱愛生命》。同單元的選文還有《拿來主義》《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
單元說明
真正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讀來總是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感到增添了某種向上的力量。閱讀這個單元的隨筆、雜文等,就能感受到這種思想沖擊的力量。閱讀時不妨從文章結構入手,沿著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怎樣把觀點與材料緊密結合起來,對這些文章如果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質疑或闡發(fā),那我們也就接近或進入了更高的境界。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相關規(guī)定
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學生情況
高一年級第二學期,班額50人。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演示PPT,播放音頻、視頻文件,投影實物。
問題:
4.根據(jù)上述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說明依據(jù)。
5.請為本文設計兩道課堂練習題,說明設計意圖并給出參考答案。
6.依據(jù)教學目標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簡要說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參考答案:
1.【參考答案】
教學目標:根據(jù)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確立如下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修、期、次、致”等實詞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朗讀品味,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感受文章精煉優(yōu)美、樸素清新的語言;②體會文章敘議結合的藝術特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①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來的曠達胸懷;②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jīng)過,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確立依據(jù):根據(jù)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本文內容與特點和高中學生語文學習需求,確立了以上三維目標。具體如下: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相關規(guī)定,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
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
(2)《蘭亭集序》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2)第3單元的第1篇課文,記敘的是東晉時期清談家們的一次大集會,文章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語言質樸清新,灑脫飄逸。全文可分前后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景,后一部分筆鋒一轉,變?yōu)槭闱、議論,由欣賞良辰美景、流觴暢飲,而引發(fā)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緒頓時由平靜轉向激蕩。縱觀全篇,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對作者感情變化的把握,以及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理解和掌握,是學習本文的重點。
(3)學生分析: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過必修(1)文言文的學習,對于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已經(jīng)有了一些直觀經(jīng)驗的積累,獨立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現(xiàn)階段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主要讓學生繼續(xù)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逐漸將重點轉移到“鑒賞”的層面并嘗試文言文閱讀研究性學習。
2.【參考設計】
教學方式:誦讀法、組織討論法、點撥歸納法。
教學內容:
(一)導入課文
一位哲人說過:“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痹娨獾厣,是一種對人間、對世界懷著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靈的和諧之中,生活在藝術和詩意的氤氳之中。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又是以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的呢?今天,就讓我們品讀《蘭亭集序》,去觸摸他那一段不尋常的心路歷程吧!
(二)知識積累
1.了解序的的體裁特點以及關于序的體裁常識。
(教學方式:講授法,教師多媒體展示介紹)
2.合作探究,解決句讀;掌握文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和特殊旬式。
(三)整體感知
1.學生利用工具書疏通課文。
2.自讀全文,從每段中找出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詞,并概括要點。
明確:
第1、2段:記敘宴集盛況(樂)
第3段:抒發(fā)宴會后的人生感慨(痛)
第4段:交代作序的目的(悲)
(四)深入研讀(教學方式:師生對話、以讀促悟、情景教學、小組討論)
1.研讀第1、2段
教師:請自讀課文,思考:第1、2段概述了蘭亭集會的情況,說說作者為什么會有“信可樂也”的感受?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明確:王實甫的《西廂記》里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說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本文四美俱全,足可也。
當然更樂的事不在修禊,而在于作曲水流觴之飲。將他們的賦詩的一句找出: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請對照注解來看這句話:
眾人陶醉在自然美景之中,盡情盡意,歡聲笑語,久久不絕,以致感到人為的管弦之聲亦屬多余了。
教師:打開幻燈片——明·文徽明《流觴賦詩圖》,帶領學生一起欣賞感受。
但最令人快樂的還不在于此,是什么?是游目騁懷。如何理解“游目騁懷”?
教師總結:蘭亭宴集,可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齊臻,但這種愉悅之情僅以“信可樂也”四字表出,筆
勢始終從容,這是心境的淡雅,是作者的情性的體現(xiàn)。
2.研讀第3段
教師:自讀第3段.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段的中心問題。
學生:文章第3段議論的中心問題是生死觀問題。
教師:自讀第3段,了解作者心境變化,在談論到生死問題時,作者的情感為何會由“樂”轉而為“痛”呢?
(學生立足文本發(fā)表見解,最后教師歸納)
3.研讀第4段
①學生齊讀第4段,思考:“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死觀?
、谟懻摚捍硕巫髡吡髀兜那楦惺恰氨保氨迸c“痛”是一樣的情感嗎?作者因何而“悲”?
(五)品味語言
教師:后人多評價本文語言清新質樸,自然流露,對此如何理解?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明確:兩晉時期,駢儷藻飾之風盛行。而《蘭亭集序》則別開生面,它的語言或駢或散,駢則整齊優(yōu)美,散則錯落有致,駢散間行,各得其長;且不尚華麗辭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筆洗練,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16個字就將蘭亭周圍的景色概括出來,渲染了清幽的氣氛。又如以“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tài),簡潔而清晰。這種樸素自然的形式與其內容構成了和諧的統(tǒng)一,難怪后人評價這篇文章“高爽有風氣,不類常流”。
(六)探究感悟
孔子曾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狈泊笕蚀笾钦叨荚讣那橛谏剿,青山可以凈化人的思想,綠水可以洗滌人的心靈,使原本被灰塵蒙蔽的雙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的心恢復平靜。蘭亭集會便是一次文人與山水結合的人生樂事,也是一次人格與精神境界的升華。而王羲之之悲實乃古代哲人和詩人共同的困惑,他們在大徹大悟了天地宇宙的無窮后,產(chǎn)生了一種渺小感和迷茫感,在文學作品中此類思索比比皆是,你們能舉出與此有關的名句嗎?
例: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肚f子·知北游》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露!苤病端蛻稀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獎⑾R摹洞最^翁》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古月皆如此!畎住栋丫茊栐隆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獜埲籼摗洞航ㄔ乱埂钒嵘汈Вw長江之無窮!K軾《赤壁賦》
(七)課堂總結
教師:人生總是不免有失意伴隨,能在失意的生活中找出詩意來,這就是王羲之的睿智之處。觀照現(xiàn)實人生,回首蕭瑟處,我們如能吟出“也無風雨也無晴”之類的詩句,也就無愧于“詩意地棲居”。
(八)作業(yè)布置
整理自己的閱讀感受,寫成短文,如對王羲之的認識,對生死的理解,對時光易逝的感慨等。
(九)板書設計
3.【參考答案】
設計小組討論的形式.小組內分享交流,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最后教師結合古詩文總結:
多媒體展示:其他名人對生死的看法:
“朝聞道,夕死可矣!薄墩撜Z·里仁》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薄墩撜Z·衛(wèi)靈公》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薄睹献-告上上》
李清照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臧克家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
毛澤東說:“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生死問題。歷來是中外文學和哲學所關注的重要話題。
明確:人生短暫,我們要做些積極的事情。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
4.【參考答案】
(1)教材分析
帕斯卡爾的《思想錄》與《培根論人生》《蒙田隨筆集》被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jīng)典”!度耸且桓芩枷氲娜敳荨肥且黄芾硇院軓姷奈恼,帕斯卡爾記錄偶爾閃現(xiàn)的思想,雖然是零星無序的但真實而細致,處處洋溢著理性的光芒,說出了許多我們有感悟但永遠也說不出來的話。這篇文章較為艱深,在西方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語言跳躍、晦澀、不暢,故而教師要進行引導閱讀。
(2)學情分析
高二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人生經(jīng)驗和閱讀積累,思想漸趨豐富,對于思想性極強的文章理解起來雖有難度。但是可以通過閱讀和指導達成目標。
(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相關規(guī)定
、侔l(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
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
②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③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
、茉陂喿x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相關規(guī)定,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偻ㄟ^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訓練,培養(yǎng)、鍛煉歸納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谀軌蜃プ£P鍵語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用形象化語言闡釋抽象道理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圍繞“人是能思想的葦草”的中心話題,通過組織討論,把自己的人生積累和經(jīng)驗帶入文本,與作者、文本對話.理解作者思想的深邃并能演繹自己的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著名思想家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看法,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5.【參考設計】
練習一:把握這篇文章的主旨,聯(lián)系對生命、生活的認識,談談這篇短文給你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
使學生學習概括隨筆類文章的主旨,并注意從中汲取有益的思想。
參考答案:
文章第1段,說明人只要還有思想,就還是人;沒有思想,就無法同自然界的萬物區(qū)分開來了。第2、3段,說明人的肉體很脆弱.就像是自然界最脆弱的葦草,但由于有思想,人就比宇宙還高貴,因此人要“努力地好好思想”。顯然,在第1段的基礎上,意思具體化了,深化了。最后一段,補充、強化上文的意思,人不能求之于空間,應求之于思想的規(guī)定。用思想囊括宇宙。
這篇文章的主旨:人本身很脆弱,偉大之處在于能思想,人應該“努力地好好思想”。
練習二:聯(lián)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并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加以闡釋。
1.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覀內康淖饑谰驮谟谒枷搿
2.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會有用,由于空間,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沒了我,有如一個質點:由于思想,我卻囊括了宇宙。
設計意圖:領會課文中富于哲理性的語言的含義,并借此進一步領會課文的內容。
參考答案:
1.與自然界某些事物相比,人的確很脆弱,如一根葦草,隨時有折斷的可能。但人能思想,思想是別的任何力量都無法掌控和摧毀的,因此人的全部尊嚴在于思想。
2.人無法填充時間和空間.在空間無限大的宇宙面前,人顯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沒有邊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個宇宙作為思考的對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囊括了宇宙。
6.【參考設計】
(一)多媒體出示作者簡介
作者常識:爾布萊茲·帕斯卡爾(BlaisePascal,1623--1662)是法國十七世紀最具天才的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他一生體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歲,但世人卻為他鑄起了高聳的紀念碑。他的代表著作是1670年首版的《思想錄》,為哲學和宗教方面的探討提供了豐富的源泉,成為人因思想而偉大的一個明證。該書又被法國大文豪伏爾泰稱為“法國第一部散文杰作”。它與《蒙田隨筆集》《培根人生論》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jīng)典”。
(二)情境導人
(多媒體播放《在水一方》主題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聽這首歌可以想象到成片的蘆葦獨守江邊,在風中搖曳。那瘦瘦的筋骨。青青的枝葉.茂密的蘆葦,造就了最古典最優(yōu)美的詩情畫意1 2 000多年以后,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在見到蘆葦后靈光一現(xiàn),詠出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的至理名言。
(投影:羅丹的雕塑《思想者》)
“我思故我在!钡芽柸缡钦f?梢,思想是一個人存在的重要標志,沒有思想,就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三)明確目標及重難點
(四)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齊讀課文.感受文章詩意化的特點,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理解課文,理清帕斯卡爾的思路,并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文章的主要觀點。
【明確】思想成就人的偉大。
(1)人從生理層面來看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
(2)人的全部尊嚴都在于思想。
(3)努力思想是道德的原則。
2.精讀課文.問題探究
(1)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什么?
【明確】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偉大。即:人之偉大源于他擁有思想。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概括了入什么樣的特點?
【明確】思考和脆弱。
(3)作者以“葦草”為喻說明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比喻?
【明確】形象地寫出了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擊。這樣比喻是為了襯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變得高貴和有尊嚴。宇宙的浩大,能毀滅脆弱渺小的人;人卻因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嚴。
(4)為什么說“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怎樣理解“這就是道德的原則”?
【明確】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為人及人超出其他萬物的標志。因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著絕對的優(yōu)勢,它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質,可以通向無限,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嚴,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說:“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就是我們存在于世界的意義,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這里作者把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層面,換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即喪失了人之為人的起碼條件。
(5)拓展延伸
(檢查學生在預習時搜集到的關于思想的名言名句)
(投影:1.我思故我在。
2.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
3.一個人,只要擁有了思想,遇見鬼神,鬼神畏懼你;遇見高山,高山就給你讓路;遇見河流,河流會給你鋪橋;遇見天空,天空會給你翅膀。思想的力量是無人能擋的。)
(學生暢言.言之成理即可)
(投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
【提示】生理需求是對食物、水、空氣和住房等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wěn)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自我實現(xiàn)需求的目標是自我實現(xiàn),或是發(fā)揮潛能,達到自我實現(xiàn)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問題探究】人生正如這座金字塔,我們不能只滿足于自己的口舌之欲,在精神上應該有所追求?那么誰是你精神上的偶像。為什么?
(生交流感悟)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文章選自《思想錄》,是帕斯卡爾記錄偶爾閃現(xiàn)的思想的一部散文著作。這些零星無序的思想真實而細致,體現(xiàn)了帕斯卡爾思想的光芒!叭耸且桓芩枷氲娜敳荨保鋵嵎譃閮蓚層面。一是說人是強大的、有尊嚴的、有意義的,主要是指人類所擁有的文化、藝術和思想,在這個層面上講人是強大的;二是說人如蘆葦般脆弱,是指肉體的生命太脆弱,太容易腐朽了,在“一萬年太久”的歷史長河里,個體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強大的外力面前肉體往往表現(xiàn)得那么不堪一擊。
“人是能思想的葦草”這一著名比喻,不僅確立了思想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也蘊含了帕斯卡爾對于能思想的人生的尊重與激情。帕斯卡爾認為只有同時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軟弱無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錄》中,反復論述:人是偉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達到幸福的,又是處于十分悲慘的狀況的,所以認識自己至少是認識人的一部分,偉大與卑微的統(tǒng)一,高貴與貧賤的統(tǒng)一,幸福與不幸的統(tǒng)一。我們對自己越是認識得越深刻就越接近于一個真實的人。
(六)達標訓練
大自然充滿了哲理,只要細心觀察,全身心去體會,就能在其中發(fā)現(xiàn)無窮的真諦,一旦有所觸發(fā),寫成文字,就會有真正的理趣。比如泰戈爾說“生若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郭璞的“林無靜樹,川無停流”,帕斯卡爾的“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葦草”。
同樣是蘆葦?shù)男蜗,在《蒹葭》中是詩意的象征,在帕斯卡爾眼中是脆弱的象征,在作家張弛心中又是什么樣?
(生讀學案中張弛《心中的蘆葦》,討論分析從不同角度立意的妙處)
(七)布置作業(yè)
一根纖弱的蘆葦,因為我們的審美視角不同,讀出了不同的精神內涵,這不就是人類思想的偉大之處嗎?課后請同學們放飛思想。尋找自然中隱藏的哲理,并寫成文字。
(八)板書設計(略)
熱點推薦:2016教師資格證統(tǒng)考專題 成績查詢時間 合格標準 證書領取
小編推薦: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2016年教師資格VIP通用版 真題及答案
聯(lián)系電話:4000-525-585 課程咨詢微信號:W712931601?焖俾(lián)系通道
2016年網(wǎng)校教師資格證考試統(tǒng)考班套餐:中學、小學或幼兒的綜合素質+教學知識與能力(精講班+統(tǒng)考真題班+習題班),模擬題庫系統(tǒng)+導師答疑+課堂練習+課件下載,贈送內部資料,PPT或WORD講義+課件下載+手機移動聽課.
課程推薦指數(shù):★★★★★
初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職稱經(jīng)濟師注冊會計師證券從業(yè)銀行從業(yè)會計實操統(tǒng)計師審計師高級會計師基金從業(yè)資格稅務師資產(chǎn)評估師國際內審師ACCA/CAT價格鑒證師統(tǒng)計資格從業(yè)
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消防工程師造價工程師土建職稱公路檢測工程師建筑八大員注冊建筑師二級造價師監(jiān)理工程師咨詢工程師房地產(chǎn)估價師 城鄉(xiāng)規(guī)劃師結構工程師巖土工程師安全工程師設備監(jiān)理師環(huán)境影響評價土地登記代理公路造價師公路監(jiān)理師化工工程師暖通工程師給排水工程師計量工程師
執(zhí)業(yè)藥師執(zhí)業(yè)醫(yī)師衛(wèi)生資格考試衛(wèi)生高級職稱護士資格證初級護師主管護師住院醫(yī)師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醫(yī)助理醫(yī)師中西醫(yī)醫(yī)師中西醫(yī)助理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口腔助理醫(yī)師公共衛(wèi)生醫(yī)師公衛(wèi)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內科主治醫(yī)師外科主治醫(yī)師中醫(yī)內科主治兒科主治醫(yī)師婦產(chǎn)科醫(yī)師西藥士/師中藥士/師臨床檢驗技師臨床醫(yī)學理論中醫(y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