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理論與方法》重點習題(15)
1、《法國民法典》規(guī)定:“地役權發(fā)生于地點的自然情況,或法律所定的義務,或數(shù)個所有權人間的契約!币(guī)定地役權取得的方式是( )
A:自然取得
B:法定取得
C:合意取得
D:以上均正確
答案:D
2、在地役權法律關系中,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地役權是為特定人設定的
B:地役權是為需役地設定的
C:地役權可以是有償取得的
D:地役權也可以是無償取得的
答案:A
3、農(nóng)村居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后,滿兩年未建設房屋的,其宅基地使用權由( )
A:鄉(xiāng)政府無償收回
B:縣級政府無償收回
C:集體經(jīng)濟組織有償收回
D:集體經(jīng)濟組織無償收回
答案:D
4、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具有( )
A:從屬性
B:不可分割性
C:社會性
D:無償性、福利性
答案:D
5、對于宅基地使用權,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自然人在城鎮(zhèn)依法買賣房屋時該房屋宅基地使用權應隨房屋所有權轉移給新房主
B:宅基地使用權人享有在房前屋后種植樹木的權利
C:宅基地使用權可以單獨轉讓
D:宅基地使用權可以互換宅基地
答案:C
6、1982年國務院發(fā)布《村鎮(zhèn)建房用地管理條例》之前農(nóng)村居民建房占用宅基地,超過當?shù)卣?guī)定的面積,《村鎮(zhèn)建房用地管理條例》施行后未經(jīng)拆遷、改建、翻建的,可( )確定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
A:按村委會規(guī)定的用地面積標準
B:暫按現(xiàn)有實際使用面積
C:按家庭人口和當?shù)卣?guī)定的人均用地面積標準
D:按當?shù)卣?guī)定的戶用地面積標準
答案:B
7、有關地役權的定義,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地役權的概念源于古羅馬法,后為許多國家尤其是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所采納
B:地役權是指為自己土地利用的需要,而對他人土地加以支配的權利
C:“地役權”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土地管理法》中
D:《物權法》將地役權明確定位為用益物權
答案:C
8、甲為了能在自己的院子里種花草。便與相鄰的乙約定了建房位置及高度;作為補償,甲每年支付給乙500元。2年后,乙將該土地使用權轉讓給丙。丙在該土地上建了一座二層樓,遮住了甲的院子的陽光,甲、丙發(fā)生了糾紛。對此糾紛,下列( )判斷是正確的。
A:甲對乙的土地不享有地役權
B:甲有權不讓丙建高樓,但得每年支付其500元
C:丙有權建高樓,但須補償甲由此受到的損失
D:甲與丙之間雖然沒有合同但也不能妨害甲的權利
答案:A
9、A與B系前后鄰居,兩家房距5.8m。A翻蓋房屋,準備在原來的宅基地上建兩層9?22m高的樓房,便找到B協(xié)商。B表示,按農(nóng)村風俗前房不能高出后房,自己的房屋是4?8m,B不能超建。A認為,在自己的宅基上建房,想蓋多高蓋多高,誰都無權干涉。故趁B外出做生意之機,強行超建將房建成。經(jīng)科學測算,因A的超建,B的房屋整個窗戶在冬季近兩個月不能受陽光照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建房屬于合法行使自己宅基地使用權,B無權干涉
B:A和B之問形成地役權法律關系
C:B有權要求A停止侵害,排除妨礙
D:A的行為違反鄉(xiāng)規(guī)民俗屬于無效
答案:C
10、下列敘述有誤的選項是( )
A:地役權人行使權利時,應當尊重供役地所有人、使用人的合法權益,盡可能避免損害的發(fā)生
B:因行使地役權而不得不造成損害的,應本著公平原則,給予適當?shù)难a償
C:因行使權利的方式不當或者對避免損害的發(fā)生欠缺必要的注意的,應當對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D:地役權消滅時,供役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承擔的義務和所受的限制不會隨之消滅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