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學習教育
題目總量:200萬+
軟件評價:
下載版本
閱讀文本材料和具體要求,完成問題。
王安石
《傷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單元導語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美好的向往,也會有小小的煩惱。這個單元的文章,或記錄作者成長的足跡,或展示他人成長的歷程,都給我們以有益的啟迪。學習這個單元,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并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
課文導語
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后天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學習有關。本文作者為一位“神通”最終變?yōu)槠胀ㄈ硕罡型锵,并發(fā)表議論,以此引發(fā)人們的思考。
研討與練習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的議論,講了什么道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要求
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學生情況
七年級,40人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幻燈片,播放視頻、音頻文件等。
問題:
1.翻譯第二自然段。
2.根據上述材料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要求,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說明依據。
3.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簡要說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參考答案:
1.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亡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7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探討以及朗讀的方式,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1)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的要求,將“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設定為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
(2)本文借事說理,寫法上詳略得當,并且初中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手法。所以將“通過小組探討以及朗讀的方式,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設定為過程與方法目標。
(3)初中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正處在人生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期,通過語文學習讓學生形成有益于人生的積極情感和價值觀十分必要。所以,結合單元目標和本文特點,將“重視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設定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3.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解釋文題偉大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睈鄣仙们趭^的一生發(fā)明了無數東西,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發(fā)明大王”,人們都認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從他身上我們看到,天才來自勤奮,聰明來自積累。遺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自恃聰明,自認為有天賦,結果最終淪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傷仲永》,看看他是怎樣由神童論為平庸之輩的。
二、翻譯課文,解決重點
1.對文中的“之”“于”用法進行歸類。
之: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余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使學’‘環(huán)謁于邑人’”,代詞。下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于:環(huán)謁于邑人:“到”,介詞。于舅家見之:“在”,介詞。
2.從文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 ①邑人奇之:奇,“以……為奇”,形容動詞作動詞。 ②賓客其父:客,“把……當做賓客”,名詞作動詞。 ③利其然:利,“以……為利”,名詞作動詞。 ④傷仲永:傷,“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三、重點研讀,領會主旨
1.思考: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經歷了幾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樣敘述的?三個階段:
①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如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
②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混然眾人矣”。
2.思考:這三個發(fā)展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好處?課文采用“聞”一“見”一“聞”的方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的三個階段,真實可信,有說服力。詳寫第一個片段,突出方仲永幼年聰慧.是可塑之才,有發(fā)展?jié)摿Γ瑸楹竺鎸懰耐嘶麂亯|,突出“傷”的前提,寫其父貪利之舉,點明“傷”的原因;略寫后兩個片段,引人深思,點明“傷”的內容。這樣處理,內容集中而意旨鮮明。
四、情感升華,揭示主旨
1.思考:方仲永由神童論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學”,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yè),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
五、作業(yè)布置將敘事部分改編成故事,題目為《仲永才盡》,不少于500字。
相關題庫
題庫產品名稱 | 試題數量 | 優(yōu)惠價 | 免費體驗 | 購買 |
---|---|---|---|---|
2021教師資格證《初中語文》考試題庫 | 491題 | ¥29.00 | 免費體檢 | 立即購買 |
![](https://img.examw.com/teacher/images/codePic.png)
微信掃碼關注焚題庫
-
歷年真題
歷年考試真題試卷,真實檢驗
-
章節(jié)練習
按章節(jié)做題,系統(tǒng)練習不遺漏
-
考前試卷
考前2套試卷,助力搶分
-
模擬試題
海量考試試卷及答案,分數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