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學習教育
題目總量:200萬+
軟件評價:
下載版本
問答題計算簡答題:根據(jù)所給材料回答問題。(需計算后回答的問題須列出算式,小數(shù)取2位。)
2004年1月,某高校教師陳某與甲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合同約定的內(nèi)容中有:陳某將其作品《探險歷程》的專有使用權授予甲出版社,使用方式是以圖書、報紙、期刊等紙質(zhì)出版物形式登載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內(nèi)容。甲出版社承諾在收到作品稿件的6個月內(nèi)先出版圖書,其他權利保留到以后行使。甲出版社出版圖書應向陳某支付版稅;版稅按圖書定價和實際銷售數(shù)結(jié)算,銷售數(shù)在5 000冊以下(含5 000冊)時版稅率為7%,超過5 000冊部分的版稅率為8%;圖書出版后先按3000冊預付版稅,以后每年年底按實際銷售數(shù)結(jié)算版稅。
2004年3月,乙期刊社從甲出版社的《新書預告》中了解到《探險歷程》即將出版,于是找到陳某,希望在其所辦期刊《耳聞目見》上發(fā)表書評來介紹該書。陳某表示同意。在將書稿電子文本交給乙期刊社時,陳某強調(diào)說明該稿內(nèi)容只能用于撰寫書評時作參考,不可作他用。2004年5月中旬,乙期刊社在《耳聞目見》上刊登了一篇名為《〈探險歷程〉述評》的文章,全文長達數(shù)萬字,除在開頭加了200字左右的“按語”介紹作者身份和該書創(chuàng)作背景外,其余全部是《探險歷程》的基本內(nèi)容,僅稍作刪節(jié)。同月下旬,甲出版社的《探險歷程》一書出版。該書定價15元,首次印刷6 000冊,發(fā)往各地書店寄銷。2004年10月重印5 000冊,陸續(xù)給書店添貨。
甲出版社2004年從書店獲得4 000冊《探險歷程》的銷售款,2005年獲得5 500冊書的銷售款。但是,按合同約定向陳某預付版稅后,甲出版社由于獲知期刊《耳聞目見》登載《〈探險歷程〉述評》一文是由于陳某把書稿又交給了乙期刊社,便不再支付版稅。陳某于2006年2月要求甲出版社支付版稅,甲出版社以陳某已違約為由而不同意支付。陳某承認曾將書稿電子文本交給乙期刊社,但說當時已經(jīng)強調(diào)說明“只能用于撰寫書評時作參考,不可作他用”,是乙期刊社擅自違約登載。甲出版社經(jīng)過核實后,認為責任在乙期刊社,陳某沒有違約,因此向陳某道歉,并愿意立即補付版稅,同時希望陳某與甲出版社一起起訴乙期刊社。陳某表示理解甲出版社的做法,并同意共同起訴乙期刊社。
在法庭上,乙期刊社對陳某陳述的事實沒有提出異議,但辯稱《耳聞目見》刊登書評是事先經(jīng)作者同意的,且文章已說明《探險歷程》的作者為陳某,這種行為是合理使用,不構(gòu)成侵權。法院審理后認為:乙期刊社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其行為侵犯了陳某和甲出版社的權利。
根據(jù)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
1.甲出版社給陳某的預付版稅稅前金額為多少元?請列出算式計算后回答。
2.甲出版社在2004年底應該支付給陳某的版稅稅前金額為多少元?請列出算式計算后回答。
3.甲出版社在2005年底應該支付給陳某的版稅稅前金額為多少元?請列出算式計算后回答。
4.為什么說乙期刊社侵犯了陳某的權利?
5.為什么說乙期刊社也侵犯了甲出版社的權利?
2004年1月,某高校教師陳某與甲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合同約定的內(nèi)容中有:陳某將其作品《探險歷程》的專有使用權授予甲出版社,使用方式是以圖書、報紙、期刊等紙質(zhì)出版物形式登載作品的部分或全部內(nèi)容。甲出版社承諾在收到作品稿件的6個月內(nèi)先出版圖書,其他權利保留到以后行使。甲出版社出版圖書應向陳某支付版稅;版稅按圖書定價和實際銷售數(shù)結(jié)算,銷售數(shù)在5 000冊以下(含5 000冊)時版稅率為7%,超過5 000冊部分的版稅率為8%;圖書出版后先按3000冊預付版稅,以后每年年底按實際銷售數(shù)結(jié)算版稅。
2004年3月,乙期刊社從甲出版社的《新書預告》中了解到《探險歷程》即將出版,于是找到陳某,希望在其所辦期刊《耳聞目見》上發(fā)表書評來介紹該書。陳某表示同意。在將書稿電子文本交給乙期刊社時,陳某強調(diào)說明該稿內(nèi)容只能用于撰寫書評時作參考,不可作他用。2004年5月中旬,乙期刊社在《耳聞目見》上刊登了一篇名為《〈探險歷程〉述評》的文章,全文長達數(shù)萬字,除在開頭加了200字左右的“按語”介紹作者身份和該書創(chuàng)作背景外,其余全部是《探險歷程》的基本內(nèi)容,僅稍作刪節(jié)。同月下旬,甲出版社的《探險歷程》一書出版。該書定價15元,首次印刷6 000冊,發(fā)往各地書店寄銷。2004年10月重印5 000冊,陸續(xù)給書店添貨。
甲出版社2004年從書店獲得4 000冊《探險歷程》的銷售款,2005年獲得5 500冊書的銷售款。但是,按合同約定向陳某預付版稅后,甲出版社由于獲知期刊《耳聞目見》登載《〈探險歷程〉述評》一文是由于陳某把書稿又交給了乙期刊社,便不再支付版稅。陳某于2006年2月要求甲出版社支付版稅,甲出版社以陳某已違約為由而不同意支付。陳某承認曾將書稿電子文本交給乙期刊社,但說當時已經(jīng)強調(diào)說明“只能用于撰寫書評時作參考,不可作他用”,是乙期刊社擅自違約登載。甲出版社經(jīng)過核實后,認為責任在乙期刊社,陳某沒有違約,因此向陳某道歉,并愿意立即補付版稅,同時希望陳某與甲出版社一起起訴乙期刊社。陳某表示理解甲出版社的做法,并同意共同起訴乙期刊社。
在法庭上,乙期刊社對陳某陳述的事實沒有提出異議,但辯稱《耳聞目見》刊登書評是事先經(jīng)作者同意的,且文章已說明《探險歷程》的作者為陳某,這種行為是合理使用,不構(gòu)成侵權。法院審理后認為:乙期刊社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其行為侵犯了陳某和甲出版社的權利。
根據(jù)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
1.甲出版社給陳某的預付版稅稅前金額為多少元?請列出算式計算后回答。
2.甲出版社在2004年底應該支付給陳某的版稅稅前金額為多少元?請列出算式計算后回答。
3.甲出版社在2005年底應該支付給陳某的版稅稅前金額為多少元?請列出算式計算后回答。
4.為什么說乙期刊社侵犯了陳某的權利?
5.為什么說乙期刊社也侵犯了甲出版社的權利?
參考答案:
1.
甲出版社給陳某的預付版稅稅前金額為3 150元。具體算式如下:
該書定價15元,圖書出版后先按3000冊預付版稅,3000冊時版稅率為7%,預付版稅稅前金額為:15×7%×3000=3150(元)。
2.
甲出版社在2004年底應該支付給陳某的版稅稅前金額為1 050元。具體算式如下:
2004年甲社獲得4000冊該書的銷售款,按實際銷售數(shù)結(jié)算版稅,扣除預付的3000冊,2004年應該支付的版稅稅前金額為:15×7%×(4000-3000)=1050(元)。
3.
甲出版社在2005年底應該支付給陳某的版稅稅前金額為6 450元。具體算式如下:
2004年銷售4000冊,到2005年時才累計銷售到5000冊,銷售數(shù)在5000冊以下(含5000冊)時版稅率為7%,超過5000冊部分的版稅率為8%;因此2005年底結(jié)算版稅時,要按累計的銷售冊數(shù)來計算不同版稅率對應的部分。所以2005年底應該支付的版稅稅前金額為:
15×7%×5500+15×(8%-7%)×(4000+5500-5000)=6450(元);
或者:15×7%×(5000-4000)+15×8%×[5500-(5000-4000)]=6450(元)。
4.
乙期刊社違反了與陳某的約定,實際上以出版方式使用了陳某的作品,但是并沒有得到陳某的授權,侵犯了陳某的權利。
5.
以圖書、報紙和期刊形式使用《探險歷程》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是甲出版社專有的權利,乙期刊社的做法侵犯了甲出版社的專有使用權。
涉及考點
出版專業(yè)基礎知識(初)
第五章、著作權常識
相關題庫
題庫產(chǎn)品名稱 | 試題數(shù)量 | 原價 | 優(yōu)惠價 | 免費體驗 | 購買 |
---|---|---|---|---|---|
2021年出版專業(yè)《基礎知識(初級)+理論與實務(初級) | 5851題 | ¥100.00 | ¥69.00 | 免費體檢 | 立即購買 |
2021年出版專業(yè)《出版專業(yè)基礎知識(初級)》考試題庫 | 2783題 | ¥50.00 | ¥39.00 | 免費體檢 | 立即購買 |
微信掃碼關注焚題庫
-
歷年真題
歷年考試真題試卷,真實檢驗
-
章節(jié)練習
按章節(jié)做題,系統(tǒng)練習不遺漏
-
考前試卷
考前2套試卷,助力搶分
-
模擬試題
海量考試試卷及答案,分數(shù)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