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甲乙兩國彼此相鄰,常年因為領土問題發(fā)生沖突。后甲乙兩國達成協(xié)議將事實真相的調查交由第三方進行。甲乙兩國對調查方式訂立專門協(xié)議,成立調查委員會,并就調查委員會調查的內容、組成、期限、權限等方面作出約定。根據國際法,甲乙兩國的上述行為下列表述中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調查委員會可以對爭端的是非曲直作出判定
B.甲乙兩國對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必須承認
C.委員會作出報告的性質由當事國所訂的協(xié)議確定
D.甲乙兩國的行為屬于和解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調查是解決國際爭端的一種方式,是指在涉及事實性問題爭端中有關當事方同意將有關事實真相的調查交由第三方進行,以解決爭端調查需要爭端當事方對采用調查方式訂立專門協(xié)議,成立調查委員會,并就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內容、組成、期限、權限等方面作出約定調查委員會的任務限于查明事實、向當事國提交調查結果報告,不對爭端的是非曲直作出判定報告的拘束力性質由當事國所訂的協(xié)議確定,各國不必然承擔對報告承認的義務C正確
2.甲乙兩國因歷史遺留的民族問題長期關系緊張。2007年甲國新任領導人試圖緩和兩國關系,請求丙國予以調停。設甲乙丙三國之間沒有任何關于解決爭端方法方面的專門條約,根據國際法的有關規(guī)則和實踐,下列哪一項判斷是正確的?( )
A.丙國在這種情況下,有義務充當調停者
B.如果丙國進行調停,則乙國有義務參與調;顒
C.如果丙國進行調停,對于調停的結果,一般不負有監(jiān)督和擔保的義務
D.如果丙國進行調停,則甲國必須接受調停結果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調停是指經爭端當事國的一致同意,邀請爭端當事國以外的第三方直接參與到當事國之間的談判中,并為雙方提出實質性建議的爭端解決方式首先,調停是各方自愿的,因此,當事國沒有參加調;顒拥牧x務,第三方也沒有充當調停者的義務其次,調停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第三方對調停結果并沒有監(jiān)督和擔保的義務,爭端當事國也沒有接受調停結果的義務,C正確
試題來源:[2017國家司法考試在線題庫下載] |
(掃描二維碼進入手機題庫) |
3.甲乙兩國協(xié)議將其海洋劃界爭端提交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國際法院就此案作出判決后,甲國拒不履行依該判決所承擔的義務。根據《國際法院規(guī)約》,下列做法哪一個是正確的?( )
A.乙國可以申請國際法院指令甲國的國內法院強制執(zhí)行該判決
B.乙國可以申請由國際法院執(zhí)行庭對該判決強制執(zhí)行
C.乙國可以向聯(lián)合國安理會提出申訴,請求由安理會作出建議或采取措施執(zhí)行該判決
D.乙國可以向聯(lián)合國大會法律委員會提出申訴,執(zhí)行該判決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國際法院規(guī)約》,國際法院的判決須在法院開庭宣讀,并自宣布之日起對各當事國產生拘束力國際法院的判決是終局性的判決一經作出即對本案及本案當事國產生拘束力,當事國必須履行如有一方拒不履行判決,他方得向安理會提出申訴,安理會可以作出有關建議或決定采取措施執(zhí)行判決當事國對判決的意義或范圍發(fā)生爭執(zhí)時,可以請求國際法院作出解釋當事國在判決作出后,如發(fā)現能夠影響判決的、決定性的且在訴訟過程中不可能獲知的新事實,可申請法院復核判決,復核程序與訴訟程序相同申請復核至遲應于新事實發(fā)現后的6個月內并在判決之日起不超過10年內提出綜上,對國際法院判決執(zhí)行的規(guī)則,C正確
4.在解決國際爭端和維護國際安全方面,根據《聯(lián)合國憲章》,下列哪項判斷是正確的?( )
A.安理會可以對任何爭端的解決提出建議,該建議具有法律拘束力
B.安理會可以通過采取武力行動的決議,該決議對所有會員國具有拘束力
C.安理會可以通過采取武力行動的決議,雖然該決議對會員國沒有法律拘束力
D.秘書長在爭端解決中應持中立態(tài)度,避免任何調停和斡旋活動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A錯誤,只有足以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爭端或情勢,安理會才提出建議B正確、C錯誤D錯誤,秘書長應密切注視各地潛在的沖突或爭端,提請聯(lián)合國有關機關和各國重視;直接與爭端當事國進行討論及磋商、參與談判、調停、斡旋、和解等活動。
5.甲乙兩國由于邊界糾紛引發(fā)武裝沖突,進而彼此宣布對方為敵國。目前,乙國軍隊已突入甲國境內,占領了甲國邊境地區(qū)。根據與武裝沖突相關的國際法規(guī)則,下列選項哪項是正確的?( )
A.甲國對位于其境內的乙國國家財產,包括屬于乙國駐甲國使館的財產,可予以沒收
B.甲國對位于其境內的乙國國民的私有財產,予以沒收
C.乙國對占領的甲國邊境地區(qū)的甲國公民的私有財產,予以沒收
D.乙國強令位于其境內的甲國公民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敵僑登記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甲乙兩國間已處于法律上的戰(zhàn)爭狀態(tài)交戰(zhàn)國對于其境內的敵國國家財產可予沒收但是屬于使館的財產檔案等除外,A錯對于敵國國民的私產,無論是否位于其境內或占領區(qū)內,都不得予以沒收交戰(zhàn)國對于其境內的敵國國民的私產可予以限制,如禁止轉移、凍結或征用,但不得沒收;而對占領區(qū)內的敵國國民之私產僅可以對可供軍事需要的財產征用,而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或沒收,BC錯誤戰(zhàn)爭狀態(tài)對于敵國公民的影響:交戰(zhàn)國對其境內的敵國公民可實行各種限制,如進行敵僑登記、強制集中居賺D正確
6.甲國與乙國因種族沖突爆發(fā)了兩國之間的戰(zhàn)爭。根據國際法有關戰(zhàn)爭法的規(guī)定,下列戰(zhàn)爭開始后引起的法律后果中,正確的是哪項?( )
A.交戰(zhàn)是兩國的國家行為,因此,私人之間的商業(yè)關系無須被廢止
B.兩國間的互助條約立即廢止,但兩國參加的規(guī)定戰(zhàn)爭行為規(guī)范的條約自動生效
C.兩國可以對其境內對方人民即敵國人民的私產予以限制和沒收
D.交戰(zhàn)國執(zhí)行醫(yī)院任務的船舶也在拿捕之列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戰(zhàn)爭開始使交戰(zhàn)國之間的法律關系發(fā)生變化:在條約關系上,凡以維持共同政治行為或友好關系為前提的條約如同盟條約、互助條約或和平友好條約立即廢止;但凡規(guī)定戰(zhàn)爭行為規(guī)范的條約于戰(zhàn)爭開始后不僅有效,而且恰恰必須適用,當事國應嚴格遵守,B對在經貿方面,斷絕經貿往來是戰(zhàn)爭開始后敵國之間通常采取的措施,一般交戰(zhàn)國人民之間的貿易和商務往來是被禁止的,但對已履行的契約或已結算的債務則并不廢除,A錯在敵產處理方面,交戰(zhàn)國對于其境內的敵國人民的私產可予以限制,如禁止轉移、凍結或征用,但不得沒收,C錯交戰(zhàn)國對在海上遇到敵國公、私船舶及貨物可孑以拿捕沒收,但對從事探險、科學、宗教或慈善以及執(zhí)行醫(yī)院任務的船舶除外;對敵國的公、私航空器及其所載貨物則均可以拿捕沒收,D錯
7.甲乙兩國因邊境糾紛導致全面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開始后,交戰(zhàn)國之間的外交關系和領事關系會出現下列哪一種結果?( )
A.甲乙兩國之間的外交關系不一定斷絕
B.甲乙兩國之間的外交關系和領事關系自動斷絕
C.甲乙兩國之間的外交關系斷絕,但領事關系保持
D.甲乙兩國之間的外交關系和領事關系仍然保持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當戰(zhàn)爭開始后,各交戰(zhàn)國之間的外交關系和領事關系一般自動斷絕,交戰(zhàn)國關閉其在敵國的使館和領館,接受國有一般的義務保證館舍財產和檔案的安全因此,答案是B項
8.甲乙兩大集團爆發(fā)戰(zhàn)爭,丙國為中立國,依戰(zhàn)爭法,下列關于戰(zhàn)爭開始后引起的后果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
A.丙國商船如果破壞封鎖或違反中立義務,不能拿捕,但可令其離開
B.對參加戰(zhàn)爭的漁船可以拿捕
C.對因不知已經開戰(zhàn)而駛入敵港的商船可以沒收
D.可拿捕沿岸漁業(yè)用的敵國船只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對因不知道戰(zhàn)爭已經開始而進入敵國港口的商船,應準其立即或在合理的寬容期限內自由離去;專供沿岸漁業(yè)用的船只、從事地方貿易的小船以及他們所備的漁具等,都免予拿捕;對參加戰(zhàn)爭的漁船,因其已經取得了戰(zhàn)爭船只的地位,可以拿捕因此,應選B
9.甲乙兩國締結某條約并約定甲乙兩國文字的文本同樣為作準文本,以第三種文字的文本作為參考文本。條約生效后,兩國發(fā)現三個文本的某些用語有分歧。根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下列關于該條約的說法哪個是正確的?( )
A.甲乙兩國應接受各自語言文本的拘束
B.因乙國文本解釋對甲國更有利,則甲國可以僅依乙國文本進行解釋適用
C.乙國可依對其有利的第三種語言的文本進行解釋適用,不必考慮甲乙國語言文本
D.由于三種文本用語分歧,該條約無效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根據1969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33條的規(guī)定,A正確BC錯,因為締約國不得從對方文字約文的不同解釋中獲得利益D錯,條約的分歧應采用公約規(guī)定的方式消除,或依目的及宗旨調和,而不是無效只有A正確
10.中國擬與甲國就有關條約進行談判。李某是中國駐甲國大使,依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除另有約定,中國駐甲國大使參加該條約談判,無須出具全權證書
B.李某必須有外交部長簽署的全權證書方可參與談判
C.該條約在任何條件下均只能以中國和甲國兩國的官方文字作準
D.該條約在締結后應由李某向聯(lián)合國秘書處登記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條約保留的法律效果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在保留國與接受保留國之間,按保留的范圍改變該保留所涉及的一些條約規(guī)定(2)在保留國與反對保留國之間,若反對保留國并不反對該條約在保留國與反對保留國之間生效,則保留所涉及的規(guī)定在保留的范圍內不適用于該兩國之間(3)在未提出保留的國家之間按照原來條約的規(guī)定A正確
11.中國于2008年6月完成了一項條約的締結談判工作,該條約中的某些條款與中國國內法律的規(guī)定有沖突,該條約目前尚未生效,依《維也納條約法公約》及我國《締結條約程序法》,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
A.上述條約須經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
B.由于該條約尚未生效,我國不得締結該條約
C.我國在締結條約時,有義務對與我國法律沖突的條款作出保留
D.我國在締結條約時,有義務先行修改與該條約相沖突的我國法律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依我國《締結條約程序法》,上述條約須經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A對在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上,目前國際法中尚無關于國內法與國際法關系的具體、統(tǒng)一、完整的規(guī)則從國際實踐看,首先在國際層面,國內立法不能改變國際法的原則規(guī)則;國家不得以其國內法規(guī)定來對抗其承擔的國際義務,或以國內法規(guī)定作為違背國際義務的理由來逃避其國際責任同時,國際法不得干預一國國內法的制定,除非該國承擔了相關的特殊義務例如,一國在國際法與國內法發(fā)生沖突時,由于優(yōu)先適用其國內法造成其對國際法的違背,該國應承擔相應的國家責任關于國際法與國內法的沖突,目前我國憲法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存在條約的直接適用、條約與相關國內法并行適用以及轉化適用的情況,CD錯
12.甲乙兩國的全權代表對某條約的文本進行了草簽。對于草簽,下列表述中哪項是正確的?( )
A.表明對全權代表所代表的國家具有法律約束力
B.表明全權代表對條約約文已認證,但條約對草簽國尚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C.所代表的國家不得對約文提出異議
D.表明所代表的國家可以對約文提出異議,但必須簽署該約文使之具有法律效力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依《維也納條約法公約》,草簽的意義是雙方對約文文本的認證,不是接受拘束的一種方式因此,草簽的文本對簽字雙方尚沒有法律上的拘束力草簽也不是締結條約所必須經過的程序,國家對于草簽后的條約文本也沒有以后必須正式簽署的一般義務
13.設甲乙兩國自愿經過談判、簽署和批準程序締結了一項條約,規(guī)定出于兩國的共同利益,甲國將本國領土提供給乙國的軍事力量使用,用來攻擊并消滅丙國國內的某個種族。依國際法,下列哪項說法是正確的?( )
A.由于雙方平等自愿締約,滿足條約成立的實質要件,因此該條約是合法有效的
B.由于條約經過合法的締結程序,因此該條約是合法有效的
C.如果該條約的上述內容得到丙國同意,則締約行為的不法性可以排除
D.該條約因為與國際強行規(guī)則相抵觸,因而是無效的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依《維也納條約法公約》,條約的成立須符合強行法規(guī)則甲乙兩國簽訂條約的目的是對他國使用武力和進行種族滅絕,一旦實施,就違反了不使用武力原則,又涉嫌構成種族滅絕的國際罪行,因此該條約與國際法強行規(guī)則相抵觸,無效,AB錯一國國家行為的不法性可因相關權利國的同意而排除,但這種排除要以致害國的行為不違反強行法為限,C錯依《關于侵略定義的決議》,提供領土由他國使用進行侵略行為,提供領土的行為也涉嫌構成侵略,甲國的行為同樣構成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