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于1997年8月實施了故意殺人行為,于2004年7月被抓獲歸案。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殺人罪定罪處刑標準、法定刑完全相同。對本案( )。
A.應適用1997年刑法
B.應適用1979年刑法
C.由審理本案的法院審判委員會決定適用1979年刑法還是1997年刑法
D.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適用1979年刑法還是1997年刑法
2.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分類的主要根據(jù)是( )。
A.犯罪的一般客體
B.犯罪的同類客體
C.犯罪的直接客體
D.犯罪的對象
3.甲因為重男輕女,將妻子剛生下才3天的女嬰包裹好放在醫(yī)院門口,躲在一邊觀察。見有群眾圍觀、議論,便放心離開。第二天一早,甲又到醫(yī)院門口察看,見女嬰還在,但女嬰?yún)s因晚間氣溫過低被凍死。法官據(jù)此判決甲構成遺棄罪。甲的行為屬于( )。
A.純正的作為犯
B.不純正的作為犯
C.純正的不作為犯
D.不純正的不作為犯
4.使罪犯在有關人士幫助、監(jiān)督、輔導下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自由生活,減少該罪犯再次犯罪的機率。下列選項中較能體現(xiàn)這一觀念的制度是( )。
A.緩刑
B.管制
C.假釋
D.減刑
5.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實施嚴重危害社會行為的,( )。
A.不負刑事責任
B.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C.應當負完全的刑事責任
D.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6.根據(jù)我國的刑法學說和司法實踐,最有可能排除某種犯罪故意的認識錯誤是( )。
A.法律上的認識錯誤
B.對象認識錯誤
C.手段認識錯誤
D.客體認識錯誤
7.下列哪種情形,尚不能認為是犯罪行為?( )。
A.甲打電話邀約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實施搶劫
B.乙向其朋友趙某表示要殺掉仇人陳某
C.丙為了盜竊張某家財產(chǎn),毒死了張某家的看家犬
D.丁為方便對劉某實施搶劫,對劉某的活動規(guī)律進行跟蹤調查
8.甲前往乙住所殺乙,到達乙居住地附近,發(fā)現(xiàn)周圍停有多輛警車,并有警察在活動,感到無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為屬于( )。
A.犯罪預備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沒有犯罪行為
9.下列行為中,應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的是( )。
A.甲在與錢某爭吵中,突然抽出隨身攜帶的匕首向錢某刺一刀后揚長而去,致其重傷
B.乙在非法拘禁孫某過程中,使用暴力致孫某死亡
C.丙在綁架李某、向李某家屬勒索財物過程中,殺害李某
D.丁對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燒毀該建筑物,并且燒死二人
10.甲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用于實施詐騙活動,分別構成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和詐騙罪,這種情形屬于罪數(shù)論中的( )。
A.牽連犯
B.想象競合犯
C.繼續(xù)犯
D.連續(xù)犯
11.下列哪種犯罪在既遂之后犯罪行為也隨之而結束,但由犯罪行為造成的不法狀態(tài)仍可能繼續(xù)存在?( )。
A.詐騙罪
B.故意殺人罪
C.非法拘禁罪
D.非法持有槍支罪
12.趙某犯A罪,依法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合議庭提出以下四種量刑意見,其中必定錯誤的意見是( )。
A.判處有期徒刑2年,附加剝奪政治權利1年
B.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附加剝奪政治權利1年
C.判處管制2年,附加剝奪政治權利1年
D.判處拘役6個月,附加剝奪政治權利1年
13.甲于2003年6月與乙合謀共同詐騙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審查本案期間,甲主動交待曾在1997年3月間詐騙張某4000元的犯罪事實。在處罰甲詐騙罪時其犯罪金額應為( )。
A.34000元
B.30000元
C.19000元
D.15000元
14.交通肇事并具有下列哪種情形的,應追究刑事責任( )。
A.致3人死亡,負事故次要責任的
B.致2人死亡,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C.致1人死亡,負事故主要責任的
D.造成財產(chǎn)損失無能力賠償數(shù)額20萬元以上不滿30萬元,負事故全部責任的 15.甲開辦一間小汽修店,因修理一進口轎車缺零配件,便于晚間在一停車場將一同型號小轎車備用輪胎一個(價值1200元)和發(fā)動機(價值50000元)拆下盜走,甲的行為( )。
A.構成盜竊罪和破壞交通工具罪,數(shù)罪并罰
B.構成盜竊罪和破壞交通工具罪,屬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即破壞交通工具罪定罪處罰
C.只構成破壞交通工具罪
D.只構成盜竊罪
16.境外走私人阿某向中國境內走私石油,偷逃關稅50萬元,王某得知后,向阿某收購了這批走私進境的石油。王某的行為構成( )。
A.非法經(jīng)營罪
B.走私普通貨物罪
C.收購贓物罪
D.偷稅罪
17.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區(qū)別的關鍵是( )。
A.是否涉及巨額資金
B.是否涉及眾多被害人
C.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D.是否由單位組織實施
18.甲男(15歲)與乙女(13歲)在同一所中學上學,二人在參加校文體活動時相識并成為好友,關系日漸密切。某日二人在公園發(fā)生性關系時被發(fā)現(xiàn)。據(jù)甲交待,二人還曾在自己家中發(fā)生過一次性關系。甲、乙均表示是雙方自愿。乙的家長要求追究甲的刑事責任。經(jīng)調查二人確屬自愿且未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甲的行為( )。
A.構成奸淫****罪
B.構成****罪
C.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
D.構成猥褻兒童罪
19.下列行為中,不屬于妨害公務罪的行為是( )。
A.甲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工作人員依法查處偽劣商品的行為
B.乙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有公司經(jīng)理依法履行組織生產(chǎn)經(jīng)營職責的行為
C.丙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市人大代表依法執(zhí)行代表職務的行為
D.在發(fā)生重大洪災中,丁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防疫職責的行為
20.下列哪一選項最恰當?shù)刂该髁藗巫C罪的主體范圍( )。
A.證人
B.證人、鑒定人
C.證人、鑒定人、記錄人
D.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