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普通人,原來生活根本不存在一夜之間巨變的可能,你能真正擁有的生活,都是你付出過的努力配得上的。
大概23、4歲時,我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被催婚”的高潮,眼看25歲前戀愛結婚的目標是無法達成了,一直頂著“別人家女兒”標簽按部就班生活的我感到焦慮不安。
一邊感嘆著國內社會形勢的嚴峻,剛大學畢業(yè)就被催著結婚生子,一邊開始研究還有沒有“世外桃源”存在,在那里,25歲不結婚是件合理合法的事情。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真的發(fā)現了一個“年齡烏托邦”,它的名字叫MBA。我連夜研究了被錄取學生背景,連續(xù)幾年平均年齡都是29歲半,高興得我馬上繳了報名費。
30歲了還敢不要工作去念書的一群人,必定是敢于直面慘淡人生的真正勇士。
于是,我著手申請了MBA,想著可以去避避被稱“大齡剩女”的風頭,順便還可以學習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整個MBA念下來,除了學習知識這點有誤判外,收獲頗豐。趕在互聯網顛覆我的三觀前,MBA重塑了我的人生認知。
既是裝逼的重災區(qū),也是反裝逼的前沿陣地
MBA的裝逼早在開學之前就蓄勢待發(fā),主要集中發(fā)生在微信群。
加群時,短短幾行文字就可以不動聲色地發(fā)起首輪裝逼攻擊:本人十年工作經驗,曾服務于xxx、xx、xxx(必定是知名投行咨詢,或者世界500強),其中x年在海外,本科畢業(yè)于xx大學(若不是一流學校,此處可省略)。
一般自我介紹以后,都會引發(fā)一陣“大牛人啊”“好厲害哦”的跟帖。
微信群剛建立的兩三個月,屬于蜜月期,大家分享信息,為開學做準備,對時事針砭時弊,刀光劍影藏于無形,你裝完來,我裝一裝,真真假假,裝與不裝,讓人眼花繚亂。
當時我年齡小,工作經驗和畢業(yè)院校都夠不上裝逼標準。但是我非常擅長自拍,所以我一般靠頭像和朋友圈默默發(fā)出吶喊。
開校后,蜜月期結束,隨著大家一起上課、做作業(yè)、搞活動,每個人的性格、態(tài)度和能力都得以真實呈現,一個個反裝逼陣地也如雨后春筍般涌出。
據說,每一個N個人的微信群,一段時間以后都會出現一個N-1的微信群。
在商學院,每一個N-1的微信群就是一個反裝逼陣地。商學院的反裝逼行動也并沒有充斥著想象中的爾虞我詐,就是簡單直接的一個方式:不帶你玩兒!
夸夸其談自己背景的人,過度標榜自己學識的人,自我感覺過于良好的人,炫耀自己經歷的人,基本都逃不過反裝逼陣地的炮轟。
如果你身處一個本來熱鬧的小群,突然間大家都不聊天了,但他們還總是一起吃喝玩樂,基本就可以判斷你的裝逼行徑已經敗露。
開學幾個月后,會驚喜地發(fā)現,在裝逼與反裝逼的較量下,很多同學都越來越真實可愛,既能頭頭是道地分析商業(yè)趨勢一起參加case competition,也能勾肩搭背擼串喝啤酒自黑到底。而少數堅持裝逼的同學也就和大多數的同學們漸行漸遠了。
所有的裝逼行為說到底都來自于自以為是的優(yōu)越感,或者庸人自擾的自卑感。其中默認的邏輯都是,人與人之間是不平等的,是可以通過財富、學識、外表的不同區(qū)分出優(yōu)劣的。
這樣的人總是容易在有意無意之間過度包裝自己,殊不知,在商學院,正是因為大家都深諳裝逼的套路,所以每個人都是反裝逼的小能手,不夠真誠的人反倒在這里毫無生存空間。
時至今日,裝逼的故事依舊蔓延在我們身邊,但至少大家不太會在同學們面前裝逼了。如今的我們心照不宣地組成了一個團體,以集體的名義裝逼,試圖一起抵抗這個商業(yè)世界的惡意。
畢竟,畢業(yè)后,我們最常用的裝逼套路可能就是淡淡的一句:oh,我就在xx學校念的MBA,xxx是我的同學/學長/校友。
沒想到身處浮夸的商學院,我卻真正見識到真實、真誠才是人際交往的最佳法寶,真正明白了人有不同,卻無優(yōu)劣之分。我的三觀被這強大的正能量徹底顛覆了一次。
大家都是有才華的人,不裝逼,還能做朋友。
“我可以給馮唐的朋友圈點贊了哎!”
MBA絕不是什么靈丹妙藥,沒法讓人念完就可以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但是它的確可以讓很多以前看起來很難的夢想變成真。
我入學時十分心儀兩個充滿魅力的的中年大叔:吳秀波和馮唐。
進校后,我毫不掩飾地把這種迷妹心情分享給了同學們,不久后,就有好心校友安排我和吳秀波私下見了一面,激動得我趕緊拍照po了朋友圈。
大學畢業(yè)時,我的男閨蜜送了三本馮唐的書給我。他說我太單純,沒有女人味,需要一些啟蒙。馮唐成功的商業(yè)形象和亦邪亦正的文筆的混搭讓我覺得頗為有趣,所以我成了他的粉絲。
開學后不久,我的同學們就組織了一場論壇邀請馮唐參加,并且把接待他的任務“不小心”安排給了我,我借此機會認識了馮唐。
加上他微信的第一天可把我高興壞了,我激動地發(fā)微信告訴男閨蜜:我可以給馮唐的朋友圈點贊了哎!
不過,我并沒有看到預想中的高大上朋友圈,原來他也只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情緒、愛自拍的人哎。由于他朋友圈發(fā)自拍太多,我終究沒能堅持每條都點贊。但他自戀和自黑并存的生活態(tài)度讓我更加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