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題
1.正常情況下,機體無菌的部位是:
A.外耳道B. 皮膚表面C. 眼結膜D. 粘膜表面E. 血液內
2.人體微生物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呼吸道 B.皮膚 C.口腔 D.胃 E.腸道
3.正常菌群在醫(yī)學上的意義主要是:
A.拮抗病原菌B. 營養(yǎng)作用C. 免疫作用D. 抗癌作用E. 代謝作用
4.正常菌群的免疫作用是指:
A.作為抗原刺激宿主產生免疫 B.作為抗原使宿主致病 C.構成生物屏障
D.促進消化吸收 E.以上均不是
查看更多試題內容請點擊下載:
【焚題庫】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jié)題庫+考前密訓試題】【進入購買】 歡迎加入執(zhí)業(yè)醫(yī)師交流群:248943119![]() |
5.正常菌群成員引起感染的條件之一是:
A.變?yōu)槟退幘鶥.發(fā)生基因突變 C.異位寄生D.變?yōu)長型細菌E.發(fā)生S-R變異
6.關于機會性致病菌感染,下列敘述哪項正確?
A.均為內源性感染 B.均為醫(yī)院內感染 C.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D.近年感染率明顯下降E.僅發(fā)生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7下列屬于醫(yī)院內感染類型的是:
A.外源性感染 B.內源性感染 C.交叉感染 D.醫(yī)源性感染 E.以上都是
8.關于醫(yī)院內感染,以下哪項錯誤:
A.多由機會致病性微生物引起 B.無特異性預防方法 C.醫(yī)護人員可成為病原攜帶者
D.原有慢性感染在醫(yī)院急性發(fā)作也應屬于醫(yī)院內感染 E.應采取綜合性措施加強預防
9.引起菌群失調癥的原因是:
A.生態(tài)制劑的大量使用 B.正常菌群的遺傳特性明顯改變 C. 正常菌群的耐藥性明顯改變
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顯改變 E. 正常菌群的組成和數量明顯改變
10.關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確的是:
A.一般情況下,正常菌群對人體有益無害
B.腸道內的痢疾桿菌可產生堿性物質拮抗其他細菌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
D.即使是健康胎兒,也攜帶正常菌群 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種類和數量保持穩(wěn)定
11.有正常微生物群存在的部位是
A.胃、腸道、腹腔
B.鼻咽腔、眼結膜、腦脊液
C.膽囊、肝臟、十二指腸
D.尿道、口腔、外耳道
E.皮膚、黏膜、淋巴液
12.腸道正常菌群中主要是
A.需氧菌B.微需氧菌C.兼性厭氧菌D.厭氧菌E.真菌
13.腸道正常菌群中的厭氧菌是需氧菌的多少倍
A.2~5 B.5~10 C.10~20 D.10~100 E.100~1000
14.腸道正常微生物群中的真菌主要是
A.新生隱球菌B.白假絲酵母菌C.曲霉D.毛霉E.肺抱子菌
15.胃腸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多的部位是
A.胃B.十二指腸C.空腸D.回腸E.結腸
16.胃腸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少的部位是
A.胃B.十二指腸C.空腸D.回腸E.結腸
17.關于二重感染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是免疫功能缺陷的嚴重后果
B.是微生態(tài)平衡失調的嚴重后果
C.是菌群失調癥的一種類型
D.是抗生素治療原感染性疾病過程中的一種新感染
E.是抗生素預防某些微生物感染過程中的一種新感染
18.二重感染是指
A.兩種細菌同時感染B.嚴重的菌群失調
C.多種微生物同時感染D.某種微生物反復感染E.感染過程中的一種新感染
19.關于機會致病菌引起醫(yī)院感染率上升原因的敘述,錯誤的是
A.抗生素的廣泛使用B.免疫抑制劑的廣泛使用
C.侵入性檢查和治療操作的增多D.診療技術增多E缺乏理想疫苗
20.機會致病菌的主要特點不包括
A.毒力弱或無明顯毒力B.多為耐藥菌或多重耐藥菌
C.新現機會致病菌逐漸增多D.新的致病菌逐漸增多
E.菌種因感染年代、地域及抗生素使用情況等的不同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