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細菌細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A.生物合成 B.維持細菌的外形
C.參與物質(zhì)交換 D.呼吸作用 E.能量產(chǎn)生
2.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細菌基本結構是
A.細胞壁 B.莢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
3.IMVC試驗最常用于鑒定下列何種細菌
A.化膿性球菌 B.腸桿科細菌
C.厭氧性細菌 D.結核分枝桿菌
E.霍亂弧菌
4.細菌的芽胞
A.是細菌的繁殖形式 B.是細菌的有性遺傳物質(zhì) C.僅在腸桿菌科出現(xiàn) D.通常是在缺氧條件下形成 E.是細菌在不利環(huán)境條件下形成的休眠體
試題來源:【2016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寶典免費下載 】
|
|
5.與內(nèi)毒素有關的細菌結構是
A.外膜 B.核膜 C.線粒體膜 D.莢膜 E.細胞膜
6.芽胞與細菌有關的特性是
A.抗吞噬作用 B.產(chǎn)生毒素 C.耐熱性 D.粘附于感染部位 E.侵襲力
7.無細胞壁的微生物是
A.革蘭陰性菌 B.真菌 C.支原體 D.立克次體 E.衣原體
8.不屬于細菌基本結構的是
A.鞭毛 B.細胞質(zhì) C.細胞膜 D.核質(zhì)(擬核)E.細胞壁
9.內(nèi)毒素的主要成分為
A.肽聚糖 B.蛋白質(zhì) C.鞭毛 D.核酸 E.脂多糖
10.關于細菌L型,錯誤的說法是
A.主要是由肽聚糖結構的缺陷引起 B.可在體外試驗中形成 C.呈多形性
D.需在高滲透壓培養(yǎng)基中分離培養(yǎng) E.失去產(chǎn)生毒素的能力而使其致病性減弱
11.測量細菌大小用以表示的單位是
A.nm B.μm C.cm D.mm E.dm
12.保護菌體,維持菌體固有的形態(tài)結構是
A.細胞膜 B.細胞質(zhì) C.細胞壁 D.外膜 E.莢膜
13.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細胞壁化學組成的共同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外膜 D.脂多糖 E.脂蛋白
14.革蘭陰性菌細胞壁與致病有關的組分是
A.外膜 B.核心多糖 C.特異性多糖 D.脂多糖 E.脂蛋白
15.革蘭陽性菌細胞壁與致病有關的化學組分是
A.N-乙酰胞壁酸 B.磷壁酸 C.壁磷壁酸 D.膜磷壁酸 E.脂肪酸
16.溶菌酶的作用機理是
A.溶解菌細胞膜 B.水解細胞壁磷壁酸 C.水解肽聚糖的β-1,4糖苷鍵
D.抑制肽聚糖的合成
E.破壞革蘭陰性菌的外膜結構
17.青霉素的抗菌機理是
A.破壞肽聚糖的聚糖支架 B.損害細胞膜 C.干擾菌細胞的酶系統(tǒng)
D.作用于核糖體抑制蛋白質(zhì)合成 E.抑制四肽側鏈D-丙氨酸與甘氨酸交聯(lián)橋的連結
18.革蘭陽性菌細胞壁本身特有的成分是
A.載體蛋白 B.脂蛋白 C.肽聚糖 D.磷壁酸 E.肽聚糖中的四肽側鏈
19.細菌L型的形成與下列哪種結構的缺失有關
A.中介體 B.細胞膜 C.細胞壁 D.質(zhì)粒 E.細胞質(zhì)
20.類似于線粒體功能的細菌結構是
A.細胞膜 B.核糖體 C.中介體 D.胞質(zhì)顆粒 E.極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