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
現(xiàn)場急救止血法有多種,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
1.直接按壓傷口止血法:它是最直接、最常用,也是最簡單的方法。
(1)出血點直接壓迫止血:緊急時可先在出血的大血管處或稍近端用手指加壓止血,然后再更換其他方法。
(2)動脈行徑按壓法:在出血點無法按壓或效果不佳時,可在動脈行徑中將中等或較大的動脈壓在骨的淺面以止血。此法僅能減少出血量,故只能用于短時間控制大出血,應(yīng)盡快改用其他方法。
2.壓迫包扎法:在出血位置的裹傷處外加一紗布卷或手巾、三角巾、衣服等,然后再適當(dāng)加壓包扎,常用于一般的傷口出血,并注意松緊適度。
3.填塞法:對于深部傷口出血,如肌肉、骨端等,一定要用紗布條、繃帶等填充其中,外面加壓包扎,以防止血液沿組織間隙滲漏。此法的缺點是止血不徹底且會增加感染機會。
4.加墊屈肢止血法:即前臂出血時,在肘窩部加墊、屈肘;上臂出血時,在腋窩內(nèi)加墊,上臂緊靠胸壁;小腿出血時,在胭窩加墊,屈膝;膝或大腿出血時,在大腿根部加墊,屈髖,用三角巾或繃帶將位置固定。但疑有骨折時忌用此法。
5.止血帶止血法:能有效地控制四肢出血,但損傷最大,可致肢體壞死、急性腎功能不全等嚴(yán)重并發(fā)癥,故應(yīng)盡量少用。
注意事項:
(1)扎止血帶時間越短越好,一般不超過1 h,如必須延長,則應(yīng)每隔1 h左右松開1~2 min。
(2)必須作出顯著標(biāo)志,注明和計算時間,優(yōu)先轉(zhuǎn)運及進行進一步處置。
(3)避免勒傷皮膚。
(4)縛扎部位原則上是盡量靠近傷口以減少缺血范圍,但上臂止血帶不能縛在中下1/3處,而應(yīng)在中上1/3處,以免損傷橈神經(jīng)。
(5)前臂和小腿一般不適用止血帶,因有兩根長骨,使血流阻斷不全。
6.加壓充氣止血帶止血法:適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及體表的特殊部位如頸、肩、背、臀、腋下、胭窩等處的出血。
7.鉗夾法:用止血鉗直接鉗夾出血點,最有效,最徹底,損傷最小。但需要一定的器械與技術(shù)。同時,盲目鉗夾有可能損傷并行的血管、神經(jīng)或其他重要組織;轉(zhuǎn)運搬動時有可能松脫或撕裂大血管。此法必須在直視下準(zhǔn)確施行,同時做好有效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