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被稱為課程論經(jīng)典的學術著作是( )。
A.《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標分類學》
C.《教育過程》
D.《教學與一般發(fā)展》
【答案】A。解析: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被稱為課程論經(jīng)典的學術著作。
2.通過準備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交流、對過程及時總結是( )運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討論法
D.練習法
【答案】C。
3.布魯納在教學上提倡( )。
A.指導法
B.討論法
C.發(fā)現(xiàn)法
D.接受法
【答案】C。解析:布魯納在教學上提倡發(fā)現(xiàn)法,發(fā)現(xiàn)教學又稱啟發(fā)式教學。
4.( )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
A.斯金納
B.布魯納
C.苛勒
D.加涅
【答案】B。解析:布魯納的認知一結構學習論強調教學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5.在有幾種可能解答的問題情境中,小紅傾向于深思熟慮且錯誤較少,則她的認知方式是( )。
A.場依存型
B.發(fā)散型
C.沖動型
D.沉思型
【答案】D。
6.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教學理論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昆體良
C.赫爾巴特
D.夸美紐斯
【答案】D。解析:夸美紐斯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了自己的教學理論。
7.在教育、教學中采用“一刀切”、“一鍋煮”的辦法,這是違背了人的身心發(fā)展的(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互補性
D.差異性
【答案】D。解析:人的身心發(fā)展具有差異性,不能搞“一刀切”。
8.( )即學習者根據(jù)一定的評價標準來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監(jiān)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
A.直接強化
B.外部強化
C.自我強化
D.替代性強化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