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財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知識點: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義
財政支出必須講究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經濟資源的有限性。
知識點: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點(掌握)
知識點: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掌握)
知識點: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點(掌握)
政府財政支出效益分析與微觀經濟組織生產經營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別主要體現在:
(一)計算所費與所得的范圍不同 |
財政支出效益分析中計算所費與所得的范圍較寬。 |
(二)衡量效益的標準不同 |
財政支出效益分析中不能單純地以經濟效益為衡量標準,而必須確定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的效益標準。 |
(三)擇優(yōu)的標準不同 |
財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個社會的最大效益。 |
知識點: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掌握)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二)最低費用選擇法
(三)“公共勞務”收費法
(四)公共定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適用于那些有直接經濟效益的支出項目,特別適用于財政支出中有關投資性支出項目的分析;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需考慮實際成本、效益與金融成本、效益;直接成本、效益與間接成本、效益;有形成本、效益與無形成本、效益等;
金融成本與效益:由于該項目的建設,使得社會經濟的某些方面受到影響,致使相關產品價格上升或者下降,從而使某些單位或者個人增加了收入或減少了收入。
(二)最低費用選擇法
適用于那些只有社會效益,其產品不能進入市場的支出項目,如軍事、行政、文化、衛(wèi)生等支出項目;
對每個備選的財政支出方案進行經濟分析時,只計算備選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貨幣計算備選方案支出的社會效益,并以成本最低為擇優(yōu)的標準;
該方法起源于美國,是對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補充。
(三)“公共勞務”收費法
通過制定和調整“公共勞務”的價格或收費標準,來改進“公共勞務”的使用狀況,使之達到提高財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與成本-效益分析法以及最低費用選擇法的區(qū)別在于:通過制定合理的價格和收費標準,來達到對“公共勞務”有效地、節(jié)約地使用,而不是對財政支出備選方案的選擇;
“公共勞務”收費法只適用于可以買賣的、適于采用定價收費方法管理的公共服務部門。
公共勞務的定價
1.免費和低價政策 |
適用于必須從全局和社會的利益出發(fā),在全國普遍使用,但居民對此尚未完全覺悟的情況,如強制進行義務教育,強制注射疫苗等。 |
2.平價政策 |
適用于從全社會的利益來看,無需特別鼓勵使用,又無必要特別加以限制使用的"公共勞務",如公路、公園、鐵路、醫(yī)療。 |
3.高價政策 |
適用于從全社會利益來看必須限制使用的“公共勞務”,如繁華地段的機動車停車收費。 |
下載更多完整講義進入華課網校校—個人中心,提前備考會更得心應手~課程詳情>>立即購課>>試聽課程>>
獲取更多中級經濟師師備考資料、講義課程、考前試卷等,加入中級經濟師考試學習群:853532125,更有專業(yè)老師協助報名。
![](https://img.examw.com/jjs/images/WeChatGrou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