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師歷年真題解析中級經濟基礎第五章
一、中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知識單項選擇題
1.(2010年)在買賣雙方達成協議后,協議的一方利用信息不對稱,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來損害對方的利益,這種現象稱為( )。
A.劣幣驅逐良幣
B.逆向選擇
C.道德風險
D.外部不經濟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道德風險的概念。由于信息不對稱,市場的一方不能觀察到另一方的行動,則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對方的行動,這就是道德風險問題。
2.(2010年)關于生產的外部經濟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產者的社會收益等于私人成本
B.生產者的社會成本等于私人成本
C.生產者的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
D.生產者的私人收益小于社會收益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外部經濟的影響。對于產生外部經濟的生產者來說,其私人收益小于社會收益。因為社會收益等于私人收益與外部收益之和,而外部收益卻不能為生產者通過市場價格獲得。
3.(2010年)具有經濟效率特征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是( )。
A.市場處于寡頭壟斷的狀態(tài)
B.市場處于壟斷競爭的狀態(tài)
C.市場存在外部影響的狀態(tài)
D.不存在帕累托改進的狀態(tài)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資源最優(yōu)配置的含義和標準。不存在帕累托改進的狀態(tài)就是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滿足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就是具有經濟效率的。
4.(2011年)某村村民以種植有機蔬菜為主要經濟來源。為保證新鮮蔬菜及時運送到城區(qū),村中兩名蔬菜種植大戶合資修建了一條連通城市道路的村級公路。并允許其他村民免費使用。根據這一事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其他村民可以“免費搭車”
B.允許未付費者使用,有損于社會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準則
C.村級公路修建的成本不一定非由全體村民承擔
D.允許未付費者使用,可能會導致無人愿意修建村級道路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公共物品的相關知識。村民修建的村級公路.允許其他村民免費使用,類似于公共物品,并不有損于社會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準則。
5.(2012年)由于買方和賣方之間信息不對稱,市場機制會導致某些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曲線向左下方彎曲,最終結果是劣質商品或服務驅逐優(yōu)質商品或服務。以致市場萎縮甚至消失的現象,稱為( )。
A.道德風險
B.優(yōu)勝劣汰
C.逆向選擇
D.外部性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逆向選擇的概念。由于買方和賣方之問信息不對稱,市場機制會導致某些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曲線向左下方彎曲,最終結果是劣質商品或服務驅逐優(yōu)質商品或服務,以致市場萎縮甚至消失,這就是逆向選擇。
6.(2012年)對于可能產生( )的行為,政府一般應通過征稅或收費的措施予以限制。
A.搭便車
B.負外部性
C.道德風險
D.逆向選擇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對于可能產生負外部性的行為,政府應征收適度的賦稅。而對于產生正外部性的行為,政府應給予財政補貼。所以本題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