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B
[解析]:道路、港口甚至中小機場等適用于采取的基礎設施投資的提供方式是政府投資,法人團體經營運作。
2、[答案]:C
[解析]:社會保險是現代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
3、[答案]:A
[解析]:我國現行社會保障制度規(guī)定,個人養(yǎng)老保險的繳納比例最終要達到本人繳費工資的8%。
4、[答案]:C
[解析]:我國現行社會保障制度規(guī)定,職工個人繳納失業(yè)保險的比例是本人工資的1%。
5、[答案]:D
[解析]:失業(yè)保險金的發(fā)放時間與職工單位和本人的繳費時限相關聯,領取失業(yè)保險金的最長時限是24個月。
6、[答案]:D
[解析]:政府財政投資的主要投資方向是社會基礎設施。
7、[答案]:D
[解析]:屬于生產環(huán)節(jié)補貼主要有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補貼、工礦產品價格補貼、生產企業(yè)的政策性虧損補貼。
8、[答案]:D
1、[答案]:B
[解析]:對于市場經濟體制國家來說,社會不公平首先來自市場經濟初始條件的不公平,即生產要素占有的不公平。
2、[答案]:C
[解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資源配置的主體是市場,而不是政府。
3、[答案]:D
[解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分配的范圍是以“市場失靈”為標準。
4、[答案]:B
[解析]:消費者采取隱瞞其偏好的方法(即少為政府提供資金)來獲得公共產品的消費。
5、[答案]:C
[解析]:實現公共產品資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徑是完善民主、科學的財政決策體制。
6、[答案]:D
[解析]: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主要取決于社會公共需要在整體社會需要中所占的比例。
7、[答案]:A
[解析]:個人偏好是市場經濟中個人經濟行為的準則,也是產生生產效率的必要條件。
8、[答案]:C
[解析]:在開發(fā)的經濟條件下,國際收支平衡是經濟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標志。
9、[答案]:A
[解析]:當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時,可以采取的財政預算政策是結余政策。
10、[答案]:C
[解析]:當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時,可以采取的財政預算政策是赤字政策。
11、[答案]:B
[解析]:當社會供求總量平衡時,可以采取的財政預算政策是中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