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又稱國際貨幣制度,是指通過國際慣例、協(xié)定和規(guī)章制度等,對國際貨幣關系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確定國際儲備資產;確定匯率制度;確定國際收支調節(jié)方式。
(2)國際貨幣體系變遷:
1)國際金本位制
世界上第一次出現(xiàn)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國際金本位制。1880~1914年是國際金本位制的黃金時期,鑄幣平價是各國匯率的決定基礎,黃金輸送點是匯率變動的上下限。由鑄幣平價決定的匯率構成各國貨幣的中心匯率。即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是兩國本位幣的含金量之比,即鑄幣平價。
市場匯率受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而圍繞鑄幣平價上下波動,波動幅度為黃金輸送點。黃金輸送點包括黃金輸入點和黃金輸出點,等于鑄幣平價加減運送黃金的運費。
2)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國際貨幣體系的發(fā)展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即1945-1973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和1976年以來的牙買加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根據(jù)布雷頓森林協(xié)定建立起來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運行特征有:
可兌換黃金的美元本位。
以美元為中心,布雷頓森林協(xié)定規(guī)定了雙掛鉤原則——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一種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實際上美元充當了國際儲備貨幣。
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布雷頓森林體系實行的是人為的固定匯率制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guī)定各成員國貨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幅度不能超過平價的±1%,一國國際收支發(fā)生根本性失衡時可以調整其貨幣與美元的平價關系,在平價10%以內的匯率變動可以自行決定而無需批準,超過這一數(shù)值則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批準。
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根據(jù)布雷頓森林協(xié)定,國際收支失衡有兩種方法調節(jié):
、俣唐谑Ш庥蓢H貨幣基金組織提供信貸資金來解決。
、陂L期失衡通過調整匯率平價來解決。布雷頓森林體系本身的內在缺陷——特里芬難題,即維持對美元的信心和保證國際清償力之間存在兩難選擇,決定了其崩潰的必然性。
3)牙買加體系(1976年通過,1978年生效)運行特征多元化的國際儲備體系:國際儲備資產:特別提款權、黃金、美元、日元、德國馬克和歐元等。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處于主導地位。多種匯率安排并存的浮動匯率體系。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在牙買加體系下,經常賬戶失衡主要通過匯率機制、利率機制、國際金融市場融通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節(jié)等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