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產能力的種類中,( )為研究企業(yè)當前生產運作問題和今后的發(fā)展戰(zhàn)略提供了依據。
A、設計生產能力
B、查定生產能力
C、計劃生產能力
D、預期生產能力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生產能力的種類。查定生產能力為研究企業(yè)當前生產運作問題和今后的發(fā)展戰(zhàn)略提供了依據。
12、根據訂貨合同規(guī)定的交貨期限,為每一批訂貨編制出產品生產進度表,然后根據各種產品的生產進度表,確定各車間在計劃月份應該投入和出產的訂貨項目,以及各項訂貨在車間投入和出產的時間。這種安排車間生產任務的方法稱為( )。
A、在制品定額法
B、提前期法
C、生產周期法
D、實時調度法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生產作業(yè)計劃的編制方法。采用生產周期法規(guī)定車間的生產任務,就是根據訂貨合同規(guī)定的交貨期限,為每一批訂貨編制出產品生產進度表,然后根據各種產品的生產進度表,確定各車間在計劃月份應該投入和出產的訂貨項目,以及各項訂貨在車間投入和出產的時間。
13、適合于大批大量生產類型企業(yè)的生產作業(yè)計劃編制方法是( )。
A、在制品定額法
B、累計編號法
C、生產周期法
D、提前期法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在制品定額法。在制品定額法適合于大批大量生產類型企業(yè)的生產作業(yè)計劃編制。
14、某機床企業(yè)運用在制品定額法來確定各車間齒輪的生產任務。加工車間的出產量為42400個,廢品及損耗量為1400個,期末在制品定額為4500個,期初預計在制品結存量3400個。零件庫的半成品外售量為2000個。則加工車間的投入量為( )個。
A、42700
B、43500
C、44900
D、4690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在制品定額法的相關知識。本車間投入量=本車間出產量+本車間計劃允許廢品及損耗量+(本車間期末在制品定額-本車間期初在制品預計結存量)=42400+1400+(4500-3400)=44900(個)。
15、協調企業(yè)日常生產活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
A、生產計劃
B、生產作業(yè)計劃
C、生產進度計劃
D、生產控制計劃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生產作業(yè)計劃的相關內容。生產作業(yè)計劃是協調企業(yè)日常生產活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16、節(jié)拍是( )類型企業(yè)編制生產作業(yè)計劃的重要依據。
A、大批量流水線生產
B、成批生產
C、小批生產
D、單件生產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大批大量生產企業(yè)的期量標準。大批大量生產企業(yè)的期量標準有節(jié)拍或節(jié)奏、流水線的標準工作指示圖表、在制品定額等。
17、在物料需求計劃(MRP)的輸入信息中,反映產品組成結構層次及每一層次下組成部分需求量的信息是( )。
A、在制品凈生產計劃
B、庫存處理信息
C、物料清單
D、主生產計劃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物料清單的概念。物料清單又稱產品結構文件,它反映產品組成結構層次及每一層次下組成部分本身的需求量。
18、在物料需求計劃(MRP)中,記載產品及所有組成部分的存在狀況數據的是( )。
A、庫存處理信息
B、產品出產計劃
C、物流清單
D、主生產計劃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物料需求計劃結構中的庫存處理信息。庫存處理信息又稱庫存狀態(tài)文件,它記載產品及所有組成部分的存在狀況數據。
19、對生產運作過程中各工序原材料、半成品等所處位置、數量、車間之間的物料轉運等進行的控制稱為( )。
A、生產進度控制
B、在制品控制
C、生產調度
D、庫存控制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在制品控制。在制品控制是企業(yè)生產控制的基礎工作,是對生產運作過程中各工序原材料、半成品等所處位置、數量、車間之間的物料轉運等進行的控制。
20、在MRPⅡ上能解決“如果怎樣,將會怎樣”的問題,這反映了制造資源計劃結構特點的( )。
A、計劃的一貫性和可行性
B、物流和資金流的統(tǒng)一性
C、數據的共享性
D、模擬的預見性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制造資源計劃結構的特點。在MRPⅡ上能解決“如果怎樣,將會怎樣”的屬于預見性的問題,在可預見的時間期限內,將展現可能發(fā)生的事情,以做出防范。這屬于模擬的預見性。
21、每次訂購物料所需聯系、談判、運輸、檢驗等費用屬于( )。
A、訂貨成本
B、沉沒成本
C、倉儲成本
D、機會成本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庫存管理成本。訂貨成本:是指每次訂購物料所需聯系、談判、運輸、檢驗等費用。
![](https://img.examw.com/jjs/images/WeChatGrou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