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外窗、外門和地面的保溫設(shè)計
、宕暗谋
1.窗的傳熱系數(shù)和傳熱阻
窗的特點是其傳熱阻小(傳熱系數(shù)大)。如單層金屬窗的傳熱系數(shù)約為一磚墻的3倍。窗的熱損失在建筑物的總熱損失中所占比重甚大。
窗的傳熱系數(shù)是包括了窗框、玻璃、空氣滲透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
對于居住和公共建筑窗戶的傳熱系數(shù),應該滿足表l4-6所示的國家標準《建筑外窗保溫性能分級及其監(jiān)測方法》(GB 8484)的要求。
對窗戶傳熱系數(shù)的要求 表14-6
地 區(qū) |
朝 向 |
保溫性能等級 |
傳熱系數(shù)K[W/(m2·K)] |
嚴寒地區(qū) |
各向窗戶 |
≥Ⅱ級 |
≤3.0 |
寒冷地區(qū) |
各向窗戶 北 向 |
≥Ⅴ級 宜Ⅳ級 |
≤6.4 ≤5.0 |
窗戶保溫性能分級 表14-7
等級 |
1 |
2 |
3 |
4 |
5 |
分級指標W/(m2·K) |
K≥5.5 |
5.5>K≥5.0 |
5.0>K≥4.5 |
4.5>K≥4.0 |
4.0>K≥3.5 |
等級 |
6 |
7 |
8 |
9 |
10 |
分級指標W/(m2·K) |
3.5>K≥3.0 |
3.0>K≥2.5 |
2.5>K≥2.0 |
2.0>K≥1.5 |
K≤1.5 |
陽臺門下部門肚板的傳熱系數(shù):嚴寒地區(qū):K≤1.35W/(m2·K);寒冷地區(qū):K≤1.72W/(m2·K)
2.窗的保溫措施
⑴控制窗墻面積比
從保溫設(shè)計的角度而言,在保證天然采光的情況下,窗的面積應該加以限制。居住建筑的窗墻面積比:
北向 |
≤20%(適用于單層窗和雙層窗) |
東、西向 |
≤25%(適用于單層窗) ≤30%(適用于雙層窗) |
南向 |
≤35%(適用于單層窗和雙層窗) |
、铺岣叽暗臍饷苄,減少冷風滲透
窗戶的氣密性應不低于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外窗空氣滲透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GB 7107)規(guī)定的等級。
當兩側(cè)空氣壓差為△P=10Pa時,要求如下:
①冬季室外平均風速≥3.0m/s的地區(qū):
1~ 6層:應≥Ⅲ級水平[每米縫長空氣滲透量≤2.5m3/(m·h)];
7~30層:應≥Ⅱ級水平[每米縫長空氣滲透量≤l.5m3/(m·h)]。
②冬季室外平均風速<3.0m/s的地區(qū):
1~ 6層:應≥Ⅳ級水平[每米縫長空氣滲透量≤4.0m3/(m·h)];
7~30層:應≥Ⅲ級水平[每米縫長空氣滲透量≤2.5m3/(m·h)]。
在窗上使用密封條、減壓槽均可減少冷風滲透。在提高窗的氣密性時,還需要保持一定的換氣量。
、翘岣叽翱虮匦阅
可將窗框的薄壁實腹型材改為空心型材,利于內(nèi)部形成的空氣間層提高保溫能力;或者使用塑料型材,利于其導熱系數(shù)小的優(yōu)點提高保溫能力。
、雀纳撇AП啬芰
使用多層窗,即利用增加窗扇的層數(shù)形成的空氣間層,加大窗的保溫能力;使用雙層玻璃窗(單框雙玻)或中空玻璃都能改善玻璃的保溫能力。
、墒褂帽卮昂煛
、嫱忾T的保溫
盡可能選擇使用保溫性能好的保溫門,并且要求門的密閉性較好,以減少外門開啟的冷風滲透。
、绲匕宓谋
1.對地板面層分類及材料熱工性能的要求見表14—8。
地面熱工性能類別 表14-8
類 型 |
吸熱指數(shù)B(W/m2·h-1/2·K) |
適用建筑類型 |
I |
<17 |
高級居住建筑,托幼、醫(yī)療建筑 |
Ⅱ |
17~23 |
一般居住建筑,辦公、學校建筑 |
Ⅲ |
>23 |
臨時逗留及室溫高于23℃的采暖房間 |
2.地板的保溫處理
⑴地板保溫處理時,地板周邊的保溫性能應該比中間好。
、茋篮貐^(qū)采暖建筑的底層地面,當建筑物周邊無采暖管溝時,在外墻內(nèi)側(cè)0.5~1m的范圍內(nèi)應鋪設(shè)保溫層,熱阻值應≥外墻的熱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