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護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護士資格證 >> 護理理論 >> 臨床護理 >> 婦產(chǎn)科護理學 >> 輔導資料 >> 護士資格婦產(chǎn)科護理學復習

      護士資格婦產(chǎn)科護理學復習_第2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6年10月12日 ]  【

        第二章 妊娠期婦女的護理

        1.胎盤的形成:胎盤由底蛻膜、葉狀絨毛膜和羊膜構(gòu)成。是母體與胎兒間進行物質(zhì)交換的

        2.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受精后10天左右即可用放射免疫法自母體血清中測出,成為診斷早孕的敏感方法之一。其作用是維持妊娠、營養(yǎng)黃體,使子宮內(nèi)膜變?yōu)橥懩,維持受精卵生長發(fā)育。至妊娠8~10周時分泌達高峰,持續(xù)1~2周后逐漸下降。

        3.妊娠足月時羊水量約1000ml。在妊娠的任何時期,如羊水量超過2000ml,可診斷為羊水過多;如在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可診斷為羊水過少。

        4.妊娠足月胎兒的臍帶長約30~70cm,內(nèi)有一條管腔較大、管壁較薄的臍靜脈和兩條管腔較小、管壁較厚的臍動脈。

        5.妊娠開始的8周是胎體主要器官發(fā)育形成時期,稱為胚胎;從第9周起稱為胎兒。

        8周末:面部已初具人形,B超檢查可見胎心搏動。

        12周末:外生殖器已發(fā)育,部分可分辨性別。

        16周末:可確定性別,部分經(jīng)產(chǎn)婦自覺胎動。

        20周末:臨床上聽到胎心音。

        24周末:各臟器均已發(fā)育,皮下脂肪開始沉積,出現(xiàn)眉毛及眼毛。

        28周末:身長35cm,體重1000g,若能加強護理,可以存活。

        32周末:面部髦毛已脫。

        36周末:身長約45cm,體重約2500g,出生后生活能力良好,基本可存活。

        40周末:胎兒成熟,身長約50cm,體重約3000g,哭聲響亮,吸吮力強,生活能力強,能很好存活。

        6.子宮體:增大變軟,妊娠12周超出盆腔,妊娠晚期子宮略向右旋。

        7.子宮峽部:非孕時長1cm,隨妊娠進展而拉長變薄,妊娠晚期形成子宮下段,臨產(chǎn)時達7~1Ocm,成為軟產(chǎn)道的一部分。

        8.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

        1)心臟 向上、向前移位,心率增加10~15次/分。心尖區(qū)、肺動脈區(qū)可聽到收縮期雜音。

        2)心排出量和血容量 循環(huán)血容量于妊娠6周起開始增加,至32~34周達高峰,約增加30%~45%,平均約增加1500ml。血液稀釋,出現(xiàn)生理性貧血。

        3)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白細胞稍增加。

        孕婦長時間仰臥時,壓迫下腔靜脈,能引起回心血量減少,可發(fā)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

        9.停經(jīng)是妊娠最早及最重要的癥狀。

        10.早孕反應:約半數(shù)婦女在停經(jīng)6周左右出現(xiàn),一般約持續(xù)12周左右后消失。

        11.婦科檢查:陰道和子宮頸充血、變軟、呈紫藍色。子宮增大,子宮峽部極軟,宮體與宮頸似不相連,稱“黑加征”,為早孕典型體征。

        12.胎動:正常胎動數(shù)約3~5次/小時。

        13.胎心音:正常胎心率120~160次/分鐘。

        14.胎產(chǎn)式: 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的關(guān)系稱胎產(chǎn)式。

        15.胎方位 胎兒先露部的指示點與母體骨盆的關(guān)系稱為胎方位,簡稱胎位。。。如:枕先露時,枕骨位于骨盆左前方,為枕左前位。

        16.預產(chǎn)期推算:末次月經(jīng)第1天起,月份減3或加9,日期加7;如為陰歷,月份仍減3或加9,但日期加15。

        17.聽診:胎心音在靠近胎背側(cè)上方的孕婦腹壁上聽得最清楚。枕先露時,胎心音在臍下方右或左側(cè);臀先露時,胎心音在臍上方右或左側(cè);肩先露時,胎心音在臍部下方聽得最清楚。24周前胎心音多數(shù)在臍下正中或略偏左右處聽到,當腹壁緊、子宮較敏感、確定胎背方向有困難時,可借助胎心音及胎先露綜合分析判斷胎位。

        18.骨盆外測量

        1)髂棘間徑: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正常值為25~28cm。以上兩徑線可間接推測骨盆入口橫徑的長度。

        3)骶恥外徑:正常值18~20cm。此徑線可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后徑長短,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的徑線。

        4)坐骨結(jié)節(jié)間徑:又稱出口橫徑。正常值為8.5~9.5cm,平均值9cm。

        5)恥骨弓角度:正常為90°,小于80°為異常。

        19.骨盆內(nèi)測量常用徑線有:

        1)骶恥內(nèi)徑:也稱對角徑。正常值為12.5~13cm,此值減去1.5~2cm,即為真結(jié)合徑值,正常值為11cm。

        2)坐骨棘間徑:測量兩側(cè)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約為1Ocm。

        20.高危因素評估

        下列高危因素:孕婦年齡<18歲或>35歲。異常孕產(chǎn)史、各種妊娠并發(fā)癥、各種妊娠合并癥。

        來

      1234
      責編:1511892766

      報考指南

      焚題庫

      護士資格備考必備

      • 姓名
      • 電話
      • 郵箱
      • 醫(yī)藥考試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