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高考志愿填報非常重要,也比較復雜。經(jīng)常有考生和家長追求技巧以制定更科學合理的志愿填報方案,但在時間和經(jīng)驗有限的情況下,考慮太多因素可能反而會丟掉最重要的部分,結果不盡如人意。特別是今年北京志愿設置有了變化,更容易出現(xiàn)這種情況。在有限時間里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是幫助考生和家長做最后決定的重要技巧。經(jīng)過分析2014年政策調整,我認為填報一本志愿可適當“化繁為簡”。
所謂“繁”,原則上,考生要根據(jù)模擬考試等成績、排名定位,考慮實際發(fā)揮情況,結合高考題目難易度、考生人數(shù)和分數(shù)、本科提前批次錄取情況變化,以及特殊類招生錄取情況、高校招生計劃和調檔比例調整、會不會出現(xiàn)大小年、有沒有盲目填報、有沒有扎堆填報的可能等因素,進行目標定位。所謂“簡”,就是考生基于成績現(xiàn)狀和目標需要,適應新變化。
執(zhí)行“化繁為簡”的策略基礎,是北京志愿調整為“2+3”平行志愿組方式。其實最大變化是原有一志愿變?yōu)橐恢驹附MA院校(簡稱一A志愿)之后,多了一志愿組B院校(簡稱一B志愿),但仍然保持高考前填報志愿。這使得以往經(jīng)驗在一本一志愿保持了有效性,只要相對修正即可。
這樣,“化繁為簡”方法可以歸納為:考生先要思考如果不考慮2014年北京新政策調整,一本一志愿會怎么填報,對這個結果適當修正后作為一A志愿;再選一個合理的一B志愿;然后選擇明確預留二志愿計劃的或者往年一本一志愿沒錄取滿且接收二志愿組的3個院校作為平行二志愿。這樣簡潔的三步,基本可幫助大多數(shù)考生填好5個一本院校志愿。
對于上述“化繁為簡”三步驟的每一步,考生還要結合自身情況考慮。
填報一A志愿時,原來一志愿怎么考慮,現(xiàn)在一A志愿就怎么考慮,只要適當修正,填報難度比以往實際降低了。以往一志愿的考慮方向,粗略來看有以下三大類型。
一是已經(jīng)有了一個理想的目標院校志愿。其實往年這部分考生比較糾結,但今年有了一B志愿,選好一B志愿可以“兜底”。
二是沒有單一目標但希望充分利用分數(shù)考入一個“更好”的學校。根據(jù)之前27個省區(qū)第一年實行平行志愿一本錄取的經(jīng)驗,大多數(shù)學校的一本錄取線都會適當上浮。既然不是單一目標,由于北京今年實行平行志愿組方式,這部分考生參考往年錄取分數(shù)統(tǒng)計或排名時要留有余地。
三是想報一個有絕對把握考入的學校并能選擇理想專業(yè)。今年,這類考生更可以填報相應的目標學校,特別是對于那些有入學后轉專業(yè)政策的學校,即使錄取不到理想專業(yè),入學后努力學習,仍然有機會實現(xiàn)專業(yè)夢想。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個人情況,考生參考往年經(jīng)驗分析就行了。從上述三類分析可以看出,一A志愿填報其實沒那么難。
一B志愿是要利用好的額外“福利”。這是今年考生重點要考慮的一個志愿,有以下三類情況。
一是希望一本一志愿就能錄取。這類考生不要花太多精力研究一B志愿與一A志愿留多大分數(shù)空間合適,可在這個志愿上選擇一個假設自己發(fā)揮不好時的成績,對照往年仍能考入的學校。這就充分利用了一志愿平行這一政策。
二是用上述方法選擇的學校雖然錄取幾率大,但有的考生感覺不如去很有把握的一本二志愿或二本一志愿學校(假如×學校)讀自己喜歡的專業(yè)或優(yōu)勢專業(yè),這時在比×學校更心儀的學校里選擇一個較理想的即可,不用過多分析分差。
三是對于有特殊想法的考生,特別是有的考生非理想學校不上,不然就確定復讀或出國,那么這個“福利”仍然有效:一A、一B志愿分別填兩個理想學校即可。
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如果要考慮一B與一A分差問題,而一A學校有自主等特殊類型優(yōu)惠,這個優(yōu)惠分差也要考慮進去。
平行的二志愿,如果不是填報有明確預留計劃學校,考生就填報往年一志愿錄取到一本線還有很多計劃空額的學校。
上述三步重點說的是院校志愿。專業(yè)志愿填報與以往類似,考生參考往年數(shù)據(jù)時注意適當留有余地。關鍵是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建議填報服從專業(yè)調劑。絕大多數(shù)一本高校在投檔考生服從調劑的情況下都很謹慎,所以考生要服從調劑增加錄取機會,特別是一A和一B志愿。
有了以上簡單分析方法,接下來,考生就要進一步根據(jù)自身情況對號入座,按正向思維方式選擇自己的志愿方案。如果不放心,考生可利用更多知識技巧檢驗一下。
推薦一個檢驗方法:拿出方案后反向檢驗。列出至少5種情況,就是自己考得非常好、較好、正常、較差、失常,分別對應所報院校分數(shù)線大幅提升或正常兩種情況,看看自己有可能落到哪個志愿上,然后思考落到的志愿自己是否能欣然接受,能接受就是合理的志愿填報。
總之,高考志愿填報是非常重要的決策。面對龐大的信息量和分析方法,如果全面分析把握難度太大,考生不妨“化繁為簡”,抓住重點解決自己填報志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