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C 自然選擇對生物產(chǎn)生的變異進行定向的選擇和淘汰。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新物種的形成必須經(jīng)過生殖隔離。外來個體遷入并與原種群交配繁殖,會發(fā)生基因遷移,必然會改變原有種群的基因頻率。當環(huán)境巨變后只有少數(shù)個體存活并重建種群,新的種群的基因頻率必然是由少數(shù)存活下來的個體決定的,即建立者效應。
2.選C 現(xiàn)代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進化過程一定伴隨著基因頻率的改變;地理障礙并不必然導致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3.選D 自然選擇學說和進化性變化的發(fā)生都認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因此D項不是對進化性變化的發(fā)生的補充和完善內(nèi)容。
4.選C 生物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故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而不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種群基因頻率改變的偶然性是隨著種群數(shù)量的下降而增大的。
5.選B 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基因型頻率發(fā)生改變,不能說明種群在進化;基因型Aa的個體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種群中,A、a基因的頻率大小取決于自然選擇;基因頻率是某個基因占該種群中全部等位基因數(shù)的比率,而男性群體和女性群體都不屬于種群。
6.選C 金魚共67只,雄金魚21只,雌雄比例不等,故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由于a基因純合時致死,F(xiàn)1雌金魚基因型為1/2XAXa和1/2XAXA,雄金魚的基因型為XAY,F(xiàn)1金魚隨機交配,F(xiàn)2為3/8XAXA、3/8XAY、1/8XAXa、1/8XaY(致死),故成活個體3/7XAXA、3/7XAY、1/7XAXa中,a的基因頻率為1/11。
7.選A 這種蜣螂不僅吃糞便,還取食蜈蚣、千足蟲等,因此這種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費者;從題干中找不到足夠的證據(jù)說明該種蜣螂和普通蜣螂間存在著生殖隔離。
8.選B 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該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發(fā)生改變,說明生物沒有進化。
9.選B 在食物網(wǎng)的各種生物中,一種生物可以有多種捕食對象,也可以被多種生物捕食,在一個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一種生物滅絕,一般不會引起捕食者或被捕食者滅絕;在長期進化中,具有捕食關系的兩種生物相互選擇、共同進化;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不同生物的基因突變沒有因果關系;種群數(shù)量長期穩(wěn)定,種群的基因頻率也可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10.選C 依曲線圖可知,隨著選擇世代數(shù)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漸增多,這是因為選育過程對含油量高的表現(xiàn)型進行了選擇,從而導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頻率增大。任何一對等位基因的基因頻率之和為1;人工選擇并沒有導致新物種的產(chǎn)生;從圖中無法得出D項的結論。
11.選A 甲、乙兩瓶的差異是捕蠅紙的有無,甲瓶的環(huán)境不利于有翅蒼蠅的生存。乙瓶中有翅的蒼蠅能存活是因為沒有捕蠅紙。
12.選D 從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對滅鼠靈藥物有抗性的褐鼠對維生素K有不同程度的依賴性,若對維生素K含量不足的環(huán)境中的褐鼠種群長期連續(xù)使用滅鼠靈,則種群中基因型為RR和rr的個體被淘汰的概率較高,基因型為Rr的個體生存的概率較大,可能導致最終種群中絕大多數(shù)抗性個體的基因型為Rr。
13.解析:如果湖泊Ⅱ中的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的繁殖季節(jié)不同,說明它們之間已產(chǎn)生了生殖隔離。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答案:(1)紅褐色魚起源于一種灰色魚(紅褐色魚是灰色魚的變異) 洪水將湖Ⅰ中的紅褐色魚帶到了湖Ⅱ中
(2)生殖隔離 (3)湖泊Ⅰ中的金黃色魚
(4)沒有 該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發(fā)生變化
14.解析:松鼠種群由于地理障礙而形成兩個種群,在不同的環(huán)境選擇下進化,產(chǎn)生各種特異性變異,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差異性變化,直至產(chǎn)生生殖隔離成為不同物種。由題意可知,A的基因頻率為50%,則原來種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25%、50%、25%,可設其分別為25只、50只、25只,則一年后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aa的個體數(shù)量分別為30只、60只、20只,其基因型頻率分別約為27.27%、54.55%、18.18%,所以此時a的基因頻率約為45.45%。
答案:(1)地理障礙 生殖隔離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變異是不定向的 (3)45.45% 18.18%
15.解析:(1)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細菌,屬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體,其變異方式只有基因突變這一種。(2)抗生素屬于環(huán)境選擇因素,可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3)設置一組含有青霉素的對照組,實驗證明先變異,后選擇。
答案:(1)原核 基因突變 (2)選擇 基因頻率(3)①含有青霉素、跘組細菌從未接觸抗生素,而細菌的抗藥性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