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他的政策改善了大部分蘇聯人的物質福利。這些政策措施提高了教育、職業(yè)機會與衛(wèi)生服務的水平,總的來說,讓人民享受到了更加現代的生活方式,但蘇聯人民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價!鄙鲜鲈u論針對的是( )
A.列寧實施的新經濟政策
B.斯大林創(chuàng)造的社會主義經濟模式
C.赫魯曉夫的經濟改革
D.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改革
B 斯大林通過工業(yè)化,使蘇聯躋身工業(yè)化國家的行列,但是造成了農輕重比例失調,從農民身上索取太多等問題,故B項正確。
7.西方專家和技工的數量超過2萬人,其中美國人約翰·考爾德擔任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的總工程師,因貢獻突出被授予列寧勛章,甚至還有外籍技術人員獲得了黨員稱號,這種現象發(fā)生在蘇俄(聯)( )
A.三年國內戰(zhàn)爭時期 B.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C.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時期 D.二戰(zhàn)后經濟改革時期
C 蘇俄三年戰(zhàn)爭時期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會允許外籍工程師在工廠任職,故A項錯誤;B時期實行的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故B項錯誤;從材料中“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可知是在斯大林推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時期,故C項正確;二戰(zhàn)后美蘇實行冷戰(zhàn),不會出現西方專家大量在蘇聯任職并受到獎勵的現象,故D項錯誤。
8.20世紀以來,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俄國革命經事實證明是自由資本主義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贏得了反希特勒德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利;另一方面悖謬地通過蘇聯表面上對大蕭條所具備的免疫力,促使人們放棄對自由市場正統(tǒng)觀念的信念,為資本主義進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驅動力。上述材料主要說明了( )
A.俄國革命對各國歷史具有普遍意義
B.美蘇冷戰(zhàn)影響世界經濟發(fā)展
C.蘇聯模式對西方社會發(fā)展有借鑒作用
D.社會意識形態(tài)斗爭日益淡化
9.格·阿·阿爾巴托夫在《蘇聯政治內幕:知情者的見證》一書中指出:“赫魯曉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圖戰(zhàn)而勝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義。也許,他真誠地相信,整個問題也就是這樣,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決了使社會從過去的極權主義桎梏中解放出來的全部問題!弊髡咭庠谡f明赫魯曉夫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著力于批判個人崇拜
B.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學的認識
C.偏離了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
D.全盤否定了斯大林
B 從材料“赫魯曉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圖戰(zhàn)而勝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義”可以解讀出:赫魯曉夫改革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主義,故B項正確。
10.下列各項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商王武丁妻子婦好墓出土了460余件青銅器 青銅器在商代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 B 1905年,愛因斯坦發(fā)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提出了狹義相對論 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被淘汰 C 二戰(zhàn)結束時,美國已經占據了世界工業(yè)生產量的三分之二,擁有世界黃金儲備總量的三分之二 二戰(zhàn)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 D 1954至1960年蘇聯先后開墾荒地4000多萬公頃,同期全國糧食產量增長50%以上 赫魯曉夫的改革取得了成功 11.1970年,蘇聯著名物理學家安德魯·薩哈羅夫在致黨政領導人的呼吁書中,把蘇聯比喻為“一輛巨大的卡車”,而駕駛員“一只腳使勁往下踩加速
器,卻用另一只腳踩剎車”。這里的“踩加速器”是指( )
A.利用科技革命成果 B.鞏固計劃經濟體制
C.支持第三世界國家 D.加快工業(yè)化步伐
A 1970年,蘇聯處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時期,將重點放在重工業(yè)領域,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發(fā)展軍事工業(yè),故A項正確;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而不是鞏固計劃經濟體制,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蘇聯經濟領域內容,不是政治領域,故C項錯誤;加快工業(yè)化步伐不符合“踩加速器”,故D項錯誤。